钱钟书论前后往来等字互

白癜风是怎么样引起的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705468.html

《管锥编-周易正义》札记之二十六

钱钟书论“‘前’‘后’‘往’‘来’等字互训”

文/周敏

《管锥编-周易正义》第二十六则《说卦(一)》,副标题为《“前”“后”“往”“来”等字互训》。

钱钟书本则开篇写道:

《说卦》:“数往者顺,知来者逆”;

钱钟书说,往、来、顺、逆这四个字可以互训。下面探讨一下这一难以叙述的问题。

一、

宋·邵康节在《皇极经事》中说:“数往者顺,若顺天而行,是左旋也,皆已生之卦也,故云数往也。知来者逆,若逆天而行,是右行也,皆未生之卦也,故云知来也。”

何谓顺天左旋呢?

是指星云团、太阳等天体相对于地球的观察者来说从右向左旋转,是古人仰观天象的结论,即天象是左旋的。

请读者诸君找到先天八卦图来看。

先天八卦是一个圆形图,从乾到兑到离到震等卦象,是左旋,和天体运行方向相同,为顺天而行;从巽到坎到艮到坤,是右旋,和天体运行方向相反,为逆天而行。

南怀瑾在《易经杂说》中也说:“先天八卦图的数字排法是: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这八个数字,如果连接起来,它的顺序方向是:一条线自正南乾起,走向东南兑,而东方离,而最后至东北震,这是顺;另一条线,是起自西南的巽卦,而走向西方的坎,而西北的艮,终于正北的坤,这是逆。”

邵康节和南怀瑾是按先天八卦图来阐释“数往者顺,知来者逆”八个字的。

二、

孔颖达对“数往者顺,知来者逆”八个字的解读如下:

《正义》:“人欲知既往之事者,《易》则顺后而知之;人欲知将来之事者,《易》则逆前而数之。”

意思是,人想知道过去的事,《易》于事后得知,是“顺”知;人想知道将来的事,《易》于事前得知,是“逆”知。

钱钟书认为“数往者顺,知来者逆”八个字可以做相反的解读:

“然顾后则于既往亦得曰‘逆’,瞻前则于将来亦得曰‘顺’,直所从言之异路耳。”

意思是,从时间发生的先后看,从当下看过去称“逆”,从当下看将来称“顺”。

比较一下:

从当下看过去,按孔颖达的阐释:“过去”先发生,人后知道,和时间同向,所以称顺;按钱钟书的阐释:从后面看“过去”,是回溯,和时间反向,所以称逆。

从当下看将来,按孔颖达的阐释:人预知“将来”之事,人跑到未发生的事情前面来了,和时间反向,所以称逆;

按钱钟书的阐释:人预测“将来”,是站在“将来”的前面作预测,“将来”的事会一件件按顺序发生,和时间同向,所以称顺。

孔颖达和钱钟书所选取的基点不同,所以对同一个情形的表达不同。用钱钟书的话来说,是“直所从言之异路耳。”

三、

互训,是一种训诂方式,汉语训诂学术语。互训就是以意义相同的两个字,相互训释,即用甲解释乙,又用乙解释甲。语言里有很多同义词或近义词,在古书里往往采用这种方法解释词义,避免繁琐的说明。如汉代许慎《说文解字》里有:“老,考也”,“考,老也”;“更,改也”,“改,更也”;“追,逐也”,“逐,追也”;“寄,托也”,“托,寄也”;“奉,承也”,“承,奉也”等等。

钱钟书指出:“故‘前’、‘后’、‘往’、‘来’等字,每可互训”。

1、“前”可以指过去,也可以指未来;“后”可以指过去,也可以指未来。

钱钟书援引例句加以阐释:

(1)、下面的句子“前”指过去,“后”指未来:

例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例二:前路既已多,后涂随年侵。(陆机《豫章行》)

(2)、下面的句子“前”指未来:

例一:去年既侵右地,复扰西山,倘至前秋,两道俱下。(李抱玉《让元帅及山南节度表》)

例二:舟楫渺然自此去,江湖远适无前期。(杜甫《晚发公安》)

例三:我来已变当初地,前过应无继此诗。(薛能《褒城驿有故元相公旧题诗、因仰叹而作》)

(3)、下面的句子“后”指过去:

例一:伯玉问何当舒,上曰:“却后三年”;(《南齐书·荀伯玉传》)

例二:案头历日虽未尽,向后唯残六七行;(白居易《十二月二十三日》)

综上,“前”可以指过去,也可以指未来;“后”可以指过去,也可以指未来。

2、“往”可以指过去,也可以指未来;“来”可以指过去,也可以指未来。

钱钟书援引例句加以阐释:

(1)下面的句子“往”指过去,“来”指未来:

例一:“往者不谏,来者可追”;

例二:“年往迅劲矢,时来亮急弦”(陆机《缓歌行》);

(2)下面的句子“来”指过去:

例一:“比《乐书》以述来古”。(《史记·自序》)

例二:“但伏羲以来三十余万岁”(《列子·杨朱》)

例三:“尔来二十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

例四:“尔来四万八千岁,乃与秦塞通人烟”(李白《蜀道难》)

(3)下面的句子“往”指未来:

例一:“孺子其朋其往”(《尚书·召诰》)

例二:“阿难白佛:‘我从今已往,不敢自谓以为多闻’”(《维摩诘所说经·菩萨行品》第一)

综上,前、后、往、来四个字,全都兼相反两训,既可以指过去,也可以指将来。因此,钱钟书指出:前后往来等字可以互训。

我们学习、鉴赏古文,遇到前、后、往、来等字应特别谨慎,结合上下文,明确其准确含义,不可粗心大意,以免造成误读、误解。

二〇二一年三月二十日

附录:《管锥编-周易正义》第二十六则

二六 说卦(一)·“前”“后”“往”“来”等字互训

《说卦》:“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正义》:“人欲知既往之事者,《易》则顺后而知之;人欲知将来之事者,《易》则逆前而数之。”按《系辞》下:“夫《易》彰往而察来”,此处又拈出“顺”、“逆”。然顾后则于既往亦得曰“逆”,瞻前则于将来亦得曰“顺”,直所从言之异路耳。故“前”、“后”、“往”、“来”等字,每可互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路既已多,后涂随年侵”(陆机《豫章行》);“前”指过去,“后”指未来。然如李抱玉《让元帅及山南节度使表》:“去年既侵右地,复扰西山,倘至前秋,两道俱下”(《全唐文》卷三七九);杜甫《晚发公安》:“舟楫渺然自此去,江湖远适无前期”;薛能《褒城驿有故元相公旧题诗、因仰叹而作》:“我来已变当初地,前过应无继此诗”;“前”胥作未来解。复如吴潜《鹊桥仙·己未七夕》:“银河半隐蟾高挂,已觉炎光向后”;“后”又作过去解,适反于《南齐书·荀伯玉传》:“伯玉问何当舒,上曰:‘却后三年’”或白居易《十二月二十三日》:“案头历日虽未尽,向后唯残六七行”。“往者不谏,来者可追”;“年往迅劲矢,时来亮急弦”(陆机《缓歌行》);“往”指过去,“来”指未来。然如《史记·自序》:“比《乐书》以述来古”,《列子·杨朱》:“但伏羲以来三十余万岁”,诸葛亮《出师表》:“尔来二十一年矣”,李白《蜀道难》:“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来”皆谓已往或从前。而如《尚书·召诰》:“孺子其朋其往”,孔传:“戒其自今已往”,《管子-大匡》:“从今以往二年”;《论语-八脩》:“自既灌而往者”,孔注:“既观之后”;《维摩诘所说经·菩萨行品》第一一:“阿难白佛:‘我从今已往,不敢自谓以为多闻’”;唐高祖《赐李靖手敕》:“今日以去,心中更不须忆”(陆心源《唐文拾遗》卷一);“往”、“去”皆谓未来或向后,正同《汉书·西南夷、两粤、朝鲜传》载赵陀下令:“自今以来”(参观王念孙《读书杂志·史记》六举例)。《晋书·谢鲲传》字法,颇耐玩味:“王敦至石头,叹曰:‘吾不复得为盛德事矣!’鲲曰:‘何为其然?但使自今以往,日忘日去耳’”;“以往”谓将来,“日去”谓随日之过而渐除尤悔。《论语·述而》:“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郑玄注:“‘往’犹去也;人虚已而来,当与之进,亦何能保其去后之行”;皇侃疏:“‘往’谓已过之行,顾欢曰:‘往谓前日之行也’”。是郑释“往”为未来,贴切“保”字,而顾、皇释“往”为已过,故皇强以郑顾通融曰:“‘去后之行’亦谓今日之前,是已去之后也。”郑之“去”与“人来”之“来”相对,皇则说为“过去”、“未来”之“去”;正缘“去”、“来”、“前”、“后”等字兼相反两训,舞文曲解,则亦鲜扞格耳。曰“来”曰“往”,皆得示未来,异域语可参。哲人所谓:“未来非特迎人而来,亦人所面之而往”。吾国语“将来”与“向往”恰可达斯二意。过去亦尔:自古溯游下至于今则为“来”,自今溯洄上及于古则为“往”,而皆可曰“向”。均一事之殊观或一物之两柄也。《汉书·王嘉传》谏益封董贤等曰:“往古以来,贵臣未尝有此”,至兼用之。“前”之与“后”,若是班乎。南美洲部落语(theBolivianQuechalanguage)称未来曰“在我后(behindoneself)而称过去曰“当我前”(aheadofone),因往事历历心目,如面前物之可见,来事不能测识,如背后之物非目所能睹(whatonecannotseemustbebehindone)。其词虽与今之“前”为过去而今之“后”为未来貌若相同,而用意与“前”瞻将来、“后”顾已往又实则相反矣。

[增订四]古希腊人亦谓过去当人面前而未来在人背后,适与南美洲部落语同;故人生如目前瞻而足却行(TheancientGreeksconsideredthatthepastwasinfrontofthemandthefuturebehindthem,thereverseofwhatwenowthink……wearelikepeoplewalkingbackwardsintounknownterritorytryingtoguesswhatitsnaturewillbefromwhatwecanseeatthepresentmomentandfromwhatwehaveseenfromthepast.)。就人心之思感而言,未来为瞻之在“前”者,已往为顾之在“后”者,故忆曰“回”而望曰“期”;就时间之迁流而言,则已往居于“前”,未来续在“后”,序次晋然。直所从言之异路耳(whileexpressionslikeaheadofus,lookforward,andbeforeusorienttimeswithrespecttopeople,expressionslikeprecedeandfolloworienttimeswithrespecttotime.)。《晋书·杜预传》:“请伐吴之期,帝报待明年,预表陈至计云:‘若当待后年,天时人事,不得如常。宜俟来冬,更为大举。’”上表在“向暑”时,“后年”即“明年”,“来冬”即“今冬”;“后年”就时之迁流序次言,“来冬”就人心之瞻顾方向言尔。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3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