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推荐精选作品白话精编二十四史,

今日推荐:《白话精编二十四史(全十卷,第五卷)》作者:龚书铎。搜索书名开始观看吧~

-----精选段落-----

北史

史臣曰:裴矩学涉经史,颇有才干,勤奋不懈,夙兴夜寐,古人中没有谁能比得上他。他参与政务很多年,虽然处于危乱,却未曾减损清廉谨慎的名节,非常好。然而他迎合皇帝心意,使高昌来朝见,伊吾献土地,聚粮且末城,出兵玉门关,函谷关以西动荡不安,也是因为裴矩的缘故啊!

卷六十宇文恺列传

隋朝时有一位能工巧匠,他博览群书,才思敏捷,设计精巧,先后修建了仁寿宫和新都洛阳。他制造的观风行殿,推行起来有如神力;他制造的行军大帐,可同时容纳几千人。他还想恢复被战乱中断的明堂,无奈论证已毕,图纸画出,尚未实行,身已先死。他就是宇文恺。

宇文恺,字安乐,是杞国公宇文忻的弟弟。在北周时,他由于是功臣之子,三岁时就被赐封为双泉伯,七岁时进封安平郡公,食邑二千户。

宇文恺小时候就有才识器量。家族世代都是武将,各位兄长都以武功自夸,唯独宇文恺喜欢学习,博览群书,擅长写文章,多才多艺,号称“名公子”。一开始,宇文恺担任千牛卫,屡次升迁至御正中大夫、仪同三司。隋文帝做北周丞相时,加封他为上开府中大夫。

等到隋文帝登上皇位,诛杀宇文家族,宇文恺也在被杀的行列。由于他和北周的宇文家族有所不同,兄长宇文忻对隋朝有功,文帝派人骑快马传令把他赦免了。后来,宇文恺被任命为营宗庙副监、太子左庶子。宗庙建成后,另外封他为甑山县公,食邑千户。迁都之后,文帝认为宇文恺有精巧的才思,下诏任命他为营新都副监。高虽然总揽主要事务,但所有规划都出自宇文恺。后来朝廷要疏导渭水河道通到黄河,用来使运粮水路畅通,诏令宇文恺总体监督这件事。之后,宇文恺拜授莱州(今山东莱州)刺史,很有能干的名声。

兄长宇文忻被杀后,宇文恺被除名,待在家中,很久不得调用。等到朝廷因为鲁班旧道中断很久不能通行,又命令宇文恺修复。不久文帝筹建仁寿宫,访求可以胜任的人,右仆射杨素说宇文恺才思精巧,文帝同意了,于是任命宇文恺担任了检校将作大匠。一年多后,他又担任了仁寿宫监,拜授为仪同三司,不久又任将作少监。文献皇后去世后,宇文恺和杨素掌管建造陵墓的事,文帝认为他做得不错,恢复了他安平郡公的爵位,食邑千户。

隋炀帝即位后,迁都洛阳,任命宇文恺为营东都副监,不久升任将作大匠。宇文恺揣摩皇帝的心思在于宏伟奢侈,于是东京的房屋形制极尽奢华富丽。炀帝非常高兴,擢升宇文恺的官位至开府,拜为工部尚书。

等到修建长城时,诏令宇文恺进行规划。当时炀帝去北方巡视,想向西戎和北狄夸耀,命令宇文恺制造一顶大的营帐,帐里可以坐下几千人。大帐建成后,炀帝非常高兴,赏赐宇文恺各色锦帛一千段。宇文恺又建造观风行殿,上面可容纳侍卫数百名,上下分合建成,下面安置轮子和车轴,快速推移,仿佛神灵的功力。西戎人和北狄人见了,没有不震惊的。皇帝对此更加高兴,前后的赏赐都数不清楚。

自从永嘉之乱后,明堂被废止,隋朝占据天下后,准备恢复旧制,议论纷杂,都不能决断。宇文恺博考群书,上奏《明堂议表》。议表中详细查考了自夏、商、周以来的明堂体制,从汶水的黄帝明堂图开始,列举古籍中关于明堂的记载,从古籍中寻求修造明堂普遍使用的原则。在古籍中,很多人对于修造明堂提出了不同的方法。宇文恺记录下古人疑惑难解的问题,注疏解释,还出示证据来印证自己的观点。他还列举了秦、汉、魏晋南北朝各朝各代的明堂的特点,并实地考察修建于南朝宋国的明堂。尽管在陈国灭亡后,这个明堂已遭战火焚毁,他仍然从断壁残垣中看清楚了底座的布置、柱子的排列等,并画出自己心目中合格的明堂设计图。

炀帝准许了他的奏章,不过适逢辽东之战,这件事并没有立刻付诸实践。凭借征战辽国的功劳,宇文恺升任金紫光禄大夫。这一年宇文恺死在任上,时年五十八岁。炀帝很为他惋惜,赐谥号为康。宇文恺撰有《京都图记》二十卷、《明堂图议》二卷、《释疑》一卷,流传于世。

虎高14.5厘米,长11.5厘米,昂首张口,突眉鼓眼,前肢直立,后肢蹲卧,尾巴上卷曲成提梁,构思颇为巧妙。关于虎子的用途有两种说法:一是盛溺的亵器;一是盛水的水器。

论赞

史臣曰:宇文恺学艺兼备,才思精巧,当时的规模样式,都以他为榜样。他建造仁寿宫,构筑洛邑,穷尽奢侈,极尽华丽,使高祖失德,炀帝丧身。倾覆和动乱的根源,应该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卷七十四郭衍列传

郭衍起于军功,在北周灭亡北齐的战争中立下大功。他还善于管理百姓,做地方官时确实能为人父母。然而,他像很多大臣一样,不可避免地卷入政治斗争。阿谀奉承的做法使他取悦于隋炀帝,却遭到了天下人的讥讽。

郭衍,字彦文,自称是太原介休(今山西介休)人。他小时候骁勇雄武,擅长骑射。北周的陈王宇文纯把他带在自己身边,升迁他为大都督。当时北齐尚未平定,郭衍奉诏去天水(今甘肃甘谷东南)招募士兵,以镇守东部边境。他招募了一千多户自愿迁徙的居民,驻扎在陕城(今河南三门峡市西)。每当有敌人前来侵犯,他就率领自己的军队抵抗,一年之内频频告捷,齐人很惧怕他。

建德年间,周武帝驾幸云阳,郭衍去朝见。君臣商议要攻打北齐,郭衍请求做先锋,攻下河阴城(今属河南荥阳)后,他被拜任为仪同大将军。武帝包围了晋州(今山西临汾),担心齐兵前来救援,于是派郭衍跟着陈王守卫军事要地千里径(位于今山西汾河东岸、霍山东麓)。他又跟着武帝和北齐君主在晋州大战,一路追击敌人,直至高壁(今山西灵石县东南),打了个漂亮的胜仗。因为军功显赫,他被加官为开府,封武强县公,食邑一千二百户,还得到赐姓叱罗氏。

尉迟迥叛乱时,郭衍跟随韦孝宽先战武陟(今属河南焦作),再战相州(今河北临漳西南),奋力杀敌,毫不惜力。之前,尉迟迥派侄子尉迟勤做青州总管,率领青州、齐州的兵马来协助自己。他失败后,尉迟勤又带着尉迟迥的两个儿子想往东逃回青州。郭衍率领一千精锐骑兵追击,大败尉迟勤,还抓住了尉迟迥的一个儿子。打到济州时,郭衍不仅攻占城池,还在济州北边击败了尉迟勤的余党,抓获俘虏解送京城。于是郭衍被越级授任为上柱国,封爵武山郡公,得到绢帛七千段的赏赐。

郭衍曾秘密劝说杨坚杀掉北周的诸位藩王,及早受禅,极受杨坚看重。开皇元年(),隋文帝下令恢复他的旧姓郭氏。突厥侵犯边塞时,郭衍被任命为行军总管,带着军队驻扎在平凉,几年内敌军都不敢入侵。

郭衍曾做过开漕渠大监,率领水利工人开凿水渠,引渭水绕过大兴城北,往东直到潼关(今属陕西渭南),长四百余里,可通漕运。关内地区依赖这条渠运输,起名叫做“富民渠”。

开皇五年(),郭衍担任了瀛州刺史。当年秋天发大水,他统治的县大多被淹没,百姓纷纷爬上高大的树木或坟冢避难。作为当地的父母官,郭衍亲自准备船只,带上粮食去救济受困百姓。他先开仓赈济,然后才奏知文帝,文帝非常嘉许,派他去做朔州总管。朔州的属地包括恒安镇,北部与蕃人边境接壤,经常需要转运粮食和其他物品。郭衍于是选择肥沃的土地,设置屯田,一年后剩余一万多石粮食,百姓免去了转运的辛劳。

郭衍对下非常傲慢,对上却十分谄媚。晋王杨广很亲近他,不管是宴请还是赏赐,都非常丰厚。杨广有夺取太子之位的野心,把郭衍作为自己的心腹,派宇文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郭衍大喜道:“如果谋划的事情能成功,晋王就可以成为皇太子。如果不成功,也可以仿效梁、陈那样占据江南,割据一方。太子的酒肉之客又能把我们怎么样呢?”

晋王于是召来郭衍,秘密商议这件事。又唯恐别人怀疑他无缘无故地经常来往,于是托词说郭衍的妻子脖子上长了肿瘤,晋王妃萧氏能治这种病。郭衍把这些情况奏知文帝,文帝许可郭衍带着妻子去江都。郭衍又散布谣言,说广州俚谋反,杨广奏知文帝,派郭衍兴兵讨伐。在这个掩护下,郭衍协助杨广大张旗鼓地制造兵器,豢养士兵,为夺权做准备。杨广成功当上太子后,封郭衍为左监门帅,又改任左宗卫率。

文帝在仁寿宫病重时,杨广和杨素假传圣旨,派郭衍和宇文述带领东宫的卫队,把守宫门,护卫皇帝。等文帝去世,汉王杨谅造反,京城守备空虚,杨广派郭衍骑快马赶回京城,总管军队守卫京师。

郭衍能揣摩皇帝的意思。炀帝经常对别人说:“只有郭衍的心思和我一样。”郭衍曾经劝炀帝取乐,五天过问一次政事,不要像文帝那样白白地劳累自己。炀帝听从了他的建议,还说他孝顺。大业七年(),郭衍跟随炀帝去江都,死在了那里。

论赞

史臣曰:正直而不奴颜婢膝,是做臣子的高尚品德;赞成而不随声附和,是侍奉君主的平常道理。郭衍像油脂牛皮那样油滑,阿谀奉承,柔颜取悦。君主说可以,他也说可以;君主说不可以,他也说不可以。没有是非轻重的观念,默默地苟且安于高位,甘受尸位素餐的指责,受到其他人的讥笑。这本来是君子所不为的,也是左丘明深以为耻的。

卷七十九宇文化及列传

宇文化及是隋朝末年的叛军首领。他出身高门,承蒙圣恩,却骄横妄为,不循法度;他领兵叛乱,接连杀掉隋末两位皇帝,铲除了一批重臣良将,终于把隋朝推向了灭亡;他因怯懦无能致使叛军内讧,后遭人追击,自知必败而宁愿称“一日之帝王”,最终没能逃过客死他乡、遗首异国的下场。

宇文化及,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之子。其父宇文述为隋炀帝杨广的立储和登基立下功劳,被封为许国公,位高权重。宇文化及生长在这样的大官僚家庭中,自幼性情凶残险恶,不遵循法度,喜好骑着高头大马,挟带弓箭,在街道上肆意横行、为非作歹。因此,长安城百姓都称之为“轻薄公子”。

隋炀帝杨广尚为太子时,宇文化及便经常带领宫中侍卫出入太子寝宫。由于与太子杨广关系密切,宇文化及累迁至太子仆,成为东宫幕僚。后来,宇文化及多次收受贿赂,再三被免职,但因为太子非常宠信他,每次被免官后不久即又复职。加之其弟宇文士及与隋炀帝的长女南阳公主结亲,宇文化及凭恃皇亲国戚的身份更加骄纵跋扈。他在王公大臣面前经常出言不逊,甚至当众侮辱公卿。

宇文化及生性贪婪,见到美貌女子、珍宝古玩、稀世狗马,必定要托人求来,强行占为己有。他还常与屠夫小贩、市井无赖混在一起,通过市场买卖攫取钱财。隋炀帝即位后,宇文化及被拜为太仆少卿。他自恃与皇帝的旧交情,越发胆大妄为、贪赃枉法。

隋炀帝大业初年,皇帝巡游榆林(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北十二连城)。宇文化及与其弟宇文智及无视朝廷的禁令,与突厥人做起了买卖。隋炀帝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将宇文化及囚禁起来达数月之久。等到返回长安的东南门外,隋炀帝打算先斩杀宇文化及,然后再入城。此时,宇文化及已经被解衣辫发,只待行刑,幸亏南阳公主及时出面求情,隋炀帝才渐渐平息怒火,免去了宇文化及的死罪,转而将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赐给宇文述为奴。后来,宇文述死后,隋炀帝追忆起以往的交情,便重新起用宇文化及为右屯卫将军,宇文智及为将作少监。

隋炀帝末年,民怨四起,农民起义席卷全国。隋炀帝巡游江都(今江苏扬州)时,起义军首领李密占领了洛口(今河南巩县东北),切断了隋炀帝的归路。隋炀帝十分畏惧,只得留在江都,不敢回长安。随驾将士多是关中人,久居他乡,思归心切,看到隋炀帝没有西归的意思,便产生了谋反叛逃的念头。当时,武贲郎将司马德戡统帅禁卫军负责保卫江都安全,听说将士们想要谋叛,便与直阁裴虔通商量,决定抢掠财物逃回关中。

钵是中国古代一种陶制器具,用来盛饭、菜和茶水等。此钵高9厘米、口径9.5厘米,曲壁,深腹,口沿上贴一只鹰,尖喙,首顾,展翼欲飞,灵动精妙。

这件事被宇文智及知道以后,素来狂悖的宇文智及大喜过望,很快便与司马德戡面见,约定好三月十五日举兵同叛。宇文智及说:“既然要谋反,就不要只抢财物。如今隋要灭亡的命运已定,天下群雄并起,我们有大军数万人,应当行一番大事,这才是帝王之业!”谋叛的几人听了以后深以为然,认为行大事就要有一个服众的首领,众人纷纷推举宇文化及。

约定好以后,司马德戡等人将此事通报给宇文化及。谁知宇文化及虽然平日里骄横妄为,但是本性却驽钝怯懦,听到谋反这样的事情,大惊失色,冷汗直流,过了好长时间才定下心神,答应了做叛军首领一事。隋义宁二年()三月一日,司马德勘欲宣告谋叛之事,又担心禁卫军人心不齐,便对通医术的许弘仁、张恺说:“二位是良医,又是国家任使,如果出面迷惑众人,众人必信。你们可以告知众将士,说陛下已听说了禁卫军谋叛之事,命令你们酿造很多毒酒,将禁卫军全部毒杀,陛下自己则与江南人留在这里。”许弘仁等散布了这一言论,将士们果然奔走相告,谋反的心情更加急切。

三月十日,宇文化及统领的叛军正式发动兵变。夜里三更,江都城门紧闭,司马德戡在东城集结数万人,举火与城外相应。隋炀帝听到外面喧嚣,询问发生了什么事。裴虔通欺骗说:“草坊失火,众人救火,所以有嘈杂声。”五更时,裴虔通暗自更换了城门侍卫,打开城门放进叛军。叛军杀入隋炀帝的宫殿,护卫皇帝的侍卫纷纷逃走。裴虔通将隋炀帝抓捕起来。隋炀帝不解地问:“爱卿不是我的亲信吗?为什么反叛我?”裴虔通答道:“臣不敢反,是将士们思归,希望陛下能还师长安。”隋炀帝说:“我同你们回去。”裴虔通便派兵看守隋炀帝,并遣人去迎接宇文化及。

这时,宇文化及还不知道起事的结果,战战栗栗,不敢说话。有人来拜谒他,他只是低着头跨在马鞍上,回答说:“罪过!罪过!”宇文化及行至城门口,司马德戡等人前来迎拜,引入朝堂,众人推举宇文化及为大丞相。宇文化及命人将隋炀帝带出城门,在叛军面前公示,然后才放心地入城。接着他派遣校尉令狐行达在行宫中杀害了隋炀帝,然后又抓捕了与其意见不同的朝臣、外戚数十人,无论老幼都一一杀害,唯独留下了秦孝王杨俊之子杨浩。宇文化及立杨浩为帝,自己则任丞相。

泥质灰黑带黄。一女俑立洗涤台前,左手持碗,右手作洗刷状。洗甑俑右手持甑,左手作洗甑状。这套炊事俑神态逼真,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颇为少见。

几天后,宇文化及率领叛军抢夺了江都人的舟楫,打算经由水路向西去。宇文化及到达显福宫后,宿公麦孟才、折冲郎将沈光等人谋划伏击宇文化及,不料反被宇文化及杀害。接着,宇文化及入主隋炀帝的六宫,霸占后宫,享受奉养,就如同隋炀帝在世时一般。他常在帐中面向南端坐,有臣子向他奏报朝政大事时,他默然不予理睬。等到臣子说完了,他才收取臣子的奏章,交给手下人去商讨裁决。

叛军行至徐州时,水路不通,只得改走陆路。叛军就又抢掠了当地民众的两千多辆牛车,把宫人和珍宝都装到车上,至于那些兵器、铠甲和其他军资器械,全都令士兵背负肩扛。道路遥远,将士疲乏至极,怨声连连。司马德戡看到这番情形,大失所望,悄悄地对虎牙郎将赵行枢说:“如今要拨正动乱,必须借英雄贤才的力量,然而宇文化及庸碌卑劣,身边又尽是小人,我们的大事必败无疑,该怎么办呢?”赵行枢说:“有我们在,废掉宇文化及又有何难?”于是,这二人联合几个同谋,谋划以万余兵士袭杀宇文化及,改立司马德戡为首领。不料,这一消息被人秘密透露给宇文化及。宇文化及得知此事后,迅速逮捕了司马德戡及其同党十几人,将他们全部杀死。

当时,起义军领袖李密领兵讨伐宇文化及。李密率军占领了黎阳(今安徽黄山屯溪区黎阳镇)粮仓。宇文化及率领叛军渡河,分兵征战,要夺取粮仓。宇文化及每次攻打黎阳仓,李密便引兵营救,几次战斗下来,宇文化及负多胜少,手下大将也被李密生擒。不久,宇文化及粮草已尽,只得渡过永济渠,与李密决战于童山。这时,宇文化及的部将看到大势已去,纷纷叛逃,宇文化及又败,仅剩下两万兵马向北逃去。

眼看着心腹尽失,兵势日衰,宇文化及一筹莫展,只能每天沉迷于酒宴声乐,醉酒后便对弟弟宇文智及说:“我当时不明情况,听了你的计策,被你们立为首领。如今一事无成,兵马涣散,还背负了弑君罪名,为天下人所不齿。今天的灭族之灾,难道不是你造成的吗?”说完就抱着两个儿子哭泣。宇文智及愤怒地说:“事成之日不见你赏赐我,到了兵败的时候,却都归罪于我。何不杀了我,去投靠窦建德(隋末义军首领)?”兄弟二人争执不下,酒醒了又继续饮,如此度日。

宇文化及自知必败,感叹道:“人生本来就免不了一死,何不做上一天的皇帝呢?”于是,他毒杀了隋帝杨浩,在魏县(今河北、山东、河南交界处)称帝登基,国号为“许”,建元“天寿”,任命文武百官。

不久,宇文化及率领余部去聊城,适逢唐淮安王李神通前来招抚。宇文化及不肯归顺唐朝,李神通便派兵围攻,窦建德也领兵前来攻打宇文化及。此前,齐州(今山东济南)贼寇王薄听说宇文化及藏宝很多,诈来投附,宇文化及相信了他,与其共同据守。到了窦建德来攻打的时候,王薄见风使舵,引窦建德的部队入城,生擒了宇文化及,并俘虏了宇文化及的部将。宇文智及等人被斩杀,宇文化及被押往河间(今河北沧州境内),以弑君等多项大罪处死,其子宇文承基、宇文承趾也被斩杀。宇文化及的首级被砍下,传到突厥可汗的妻子、隋宗室之女义成公主那里,在突厥王廷悬首示众。

论赞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9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