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红
李晓红,女,98年生,广东普宁人。文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著有《文体新变与南朝学术文化》等。摘要:在三至十世纪的汉字文献中,表达书写行为的“钞”“写”二字,有明确的意义分野:“钞”谓“摘要略录”;“写”谓“照本迻录”。早期文献于此期经历从记忆文本到文字文本的转化,“无遗误”的“写”保证了同源文献基本内容的稳定。三世纪已降纸张用于书写之便利带来的书籍激增,与人类阅读文本、手工传播文本的有限性,使“钞”这种更经济有效获取与传播文本信息的方式受人青睐。直至印刷术普及前的十世纪,在一般性文本传播中“钞”都要比“写”流行。此期朝廷编纂类书、文集总钞,立抄撰学士制度;文坛推崇摘句、截句审美,形成了具有“钞本时代”特色的学术景观,其影响及于朝鲜、日本、越南等国,迄今见存于东亚汉文化圈的钞本文献甚多。童岭《六朝隋唐汉籍旧钞本研究》一书梳理吕思勉以来学界对“钞”“写”有别之认识,并广征博引证实六朝隋唐书籍传播存在“钞”“写”两种方式,为划定汉文化圈钞本研究对象确立了准绳,足为学科成立根基;书中对日钞本的研究也预示出汉文化圈钞本学的发展空间。未来值得从钞本目录汇编、图像数据库建设、文字校录与本体研究、物质文化研究等方面自觉地建设汉文化圈钞本学学科。
童岭教授是中国大陆八零后学人中的佼佼者。他自年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以来,一直追随汉文化圈方法论的倡导者张伯伟教授,勤勉耕耘于域外汉籍领域,并着重致力于六朝隋唐时段,硕士研究生阶段就开始用日藏汉籍校勘中国中古文献,所撰《南监本南齐书荻生徂徕批识辑考》备受学界重视;[]博士阶段又有约一半时间于日本京都大学联合培养,亲承中国学大家平田昌司先生教导,年提交的博士学位论文《日藏六朝隋唐汉籍旧钞本综合研究》展现了取用新材料以研求新问题的优异学术能力,先后获得“南京大学00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00年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0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奖。但他并未满足于此,多年来增删修订,至07年方以《六朝隋唐汉籍旧钞本研究》为题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其用功之精与用意之诚,毋庸赘言。故无意外地,书甫问世即得好评,当年入选首届“普隐人文学术奖”,北京大学中文系刘玉才教授推荐辞曰:
中国中古文献研究者,经常面对文献不足征的尴尬,而经历从写本到刊本的演变之后,传世文献文本亦多有不足据者。值得庆幸的是,东瀛日本自汉魏以降,不断引入中土文物文献,大量汉籍以钞本形式流传,而且保存了刻本时代之前的文本面貌。对于此项珍贵文献,中国学者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