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王朝的崛起几代人征战四方,鲜卑人

北京中科医院正规吗 http://nb.ifeng.com/a/20180331/6472849_0.shtml
鲜卑族,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这个名字似乎很陌生,但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它所建立的北魏政权,却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拓跋氏从最初的一个逐水草而居的游牧部落一跃而成为在南北朝乱世之中统一中国北方的强大政权,在这个过程中,鲜卑拓跋部究竟经历了多少挫折与磨难才结束了自西晋末年北方持续了年的战乱,完成了一统北方的伟业,成就了北魏王朝的崛起?起于草莽,伺机而动鲜卑族是一个逐水草而居的民族,它由许多部落联盟组成,拓跋部就是联盟部落中的一支。根据可靠文献记载,拓跋部最早生活的地区并非中原而是在今天我国的黑龙江和嫩江流域,过着游牧生活。拓跋部发迹于北魏成帝拓跋毛,史书记载他曾是鲜卑族36个部落的联盟首领。图1东汉末年,在一系列强大的军事攻势下,匈奴族逐渐衰落,分为南北两支。其中,北匈奴向西迁徙,而南匈奴则内附于汉廷,这就使得原先被匈奴占据的塞外草原出现了权力真空。拓跋部的首领看到了机会,率领自己的族人来到了这一片地区,成为了塞外草原的新主人。到三国时代曹魏政权后期,拓跋部迅速发展,其势力范围已经扩展到了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一带。鲜卑族、乌桓族都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在头顶把头发剃去一部分以示区别,而拓跋部则将剩余的头发扎成辫子,因此也别人称为“索头鲜卑”。在这一时期,拓跋部虽已拥兵20余万,但始终只是以部落的形态存在着,而非正式的国家。初称代王,建立国家随着拓跋部的不断扩张,他们急需一个强有力的君主带领他们建立自己的国家。公元年,拓跋部的机会来了。曾经在石勒所建立的赵国做过十几年人质的拓跋什翼犍回到了拓跋部,并在繁峙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浑源县建立代国,自称代王。由于拓跋什翼犍深受汉文化的影响,所以他仿照中原朝廷设置百官,制定了法律,推动拓跋部由原本的部落联盟向国家形态转变。图2公元年,拓跋什翼犍在今天的内蒙古和林格尔北建盛乐新城,定位国都。至此,拓跋部逐步由游牧部族开始过渡到农耕国家。但此时,代国的发展环境并不乐观,在它的南部出现了一个强大的政权——前秦,彼时的中国北方,除代国外,前秦已经将其他大小国家基本消灭。公元年,前秦皇帝苻坚亲率20万大军征讨代国,拓跋什翼犍虽率军抵抗,然而终究不是前秦的对手,最后兵败奔逃。在逃亡的路上,又被自己的儿子寔君杀死。至此,代国灭亡,拓跋部第一次建立国家的尝试宣告失败。雄主辈出,问鼎中原拓跋什翼犍所建立的代国虽然被前秦所灭,然而经受灭国之灾的鲜卑拓跋部却并未从此一蹶不振。上天再次眷顾了这个民族,拓跋珪的出现,注定将会带领拓跋部再次走上复兴的征程。拓跋珪是拓什翼犍的孙子,在代国灭亡后,他先是随母亲依附于匈奴独孤部,后又依附于贺兰部,以求自保。但他自始至终没有忘记灭国之耻,复国之任,暗地里积蓄力量,以求东山再起。图3此时的拓跋部虽然又回到了之前的游牧部落时代,但只要有机会,他们依旧会重新组织起来,建立自己的政权。前秦建元十九年(公元年),苻坚号称率领百万大军进攻东晋,却因为“风声鹤唳”而在淝水之战中大败,苻坚忧愤而死,前秦大乱。拓跋珪认为时机已到,迅速召集旧部,于公元年重建代国,并改国号为魏,至此,北魏政权正式建立。拓跋珪是新建立的后燕皇帝慕容垂的外甥,为了使新立的魏国能够在乱世中生存,拓跋珪利用后燕的支持,帮助后燕对抗已经鲜卑化的匈奴族独孤部。北魏与后燕联军在北方战场上不断攻伐,最终消灭了匈奴独孤部和贺兰部,拓跋珪已然成为除后燕之外,塞外最强大的一股势力。图4纵观历朝历代,一个亘古不变的定律不断被反复确认,那就是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当共同的敌人消失后,朋友就成了敌人。一方面,魏国虽然在与后燕的联合中不断壮大,但它始终只是苦局塞外,这对于北魏长远的发展来说是十分不利的;另一方面,慕容垂也意识到北魏的崛起会对自己构成威胁,因此他绝不会坐视北魏壮大。随着北魏与后燕之间矛盾的不断激化,后燕于公元年首先对北魏发起了攻击。此时的北魏虽已立国,但本质上仍然保留着游牧部落的生活习惯,当后燕大军来攻的时候,拓跋珪随即带人向北一路迁徙,直到今天的内蒙古伊克昭盟附近。由于始终找不到北魏军队的主力,加上长途奔袭,后燕军队的后勤补给和军心开始动摇,后燕军的统帅太子慕容宝只得在出师五个月后下令撤军。拓跋珪在后燕军队撤军过程中率领北魏的两万精锐骑兵进行追击,大败燕军,俘虏对方士兵四万余人并全部坑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参合陂之战。此战改变了魏燕两国的力量对比,北魏势力开始进入中原地区。图5面对攻魏战争的失败,年迈的慕容垂不得不亲自率军攻打北魏,而拓跋珪已然采取了退走不战的策略,任由燕军攻占北魏的国土,甚至连平城都失陷了。然而慕容垂体弱多病,最终因病班师回朝,并死于途中。趁着慕容垂病逝的大好时机,拓跋珪率领北魏大军进入中原,最终兼并后燕政权。公元年,拓跋珪将北魏由盛乐迁到了平城,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大同,正式即皇帝位。然而,这个从十五岁就开始南征北战的英明君主,却在进入中原后开始沉迷于酒色,变得刚愎自用,甚至有传说他精神出了问题。最终在公元年拓跋绍发动的宫廷政变中被杀死,年仅39岁。太武皇帝,一统北方公元年,拓跋珪死后,由太子拓跋嗣继位为帝,即北魏明元帝。拓跋嗣也堪称是一位英主,他在位14年,趁南朝宋武帝刘裕驾崩之机,率军在黄河沿线与宋军全面开战,最终攻占虎牢关、洛阳、荥阳等军事重镇,辟地三百里。然而,这样一位能征善战的皇帝同样英年早逝,年仅32岁。明元帝在位时间虽短,却在北魏历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他的功绩为儿子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一统北方奠定了基础。图6拓跋焘,小字佛狸,北魏第三任皇帝,庙号太武帝。他十六岁即位,彼时北方地区的形势依然十分复杂,特别是北方的柔然族不断向南侵犯北魏边境,南方的刘宋也一直虎视眈眈,想要收回被北魏占领的河南之地。为了实现统一北方的宏图大业,拓跋焘即位后,开始了一系列的军事行动。摆在拓跋焘面前的首要问题就是,攻击的矛头该指向何方?是北方的柔然,还是南方的刘宋,还是北魏周边诸国?拓跋焘敏锐的意识到,如果不征服柔然,那么它就会成为牵制北魏军队南下的一股力量,属于掣肘之患,因此他果断决定要想统一北方,必须率先打垮柔然,并于公元年不顾太后和大臣的反对,亲率大军讨伐柔然,并取得了重大胜利。第二年,拓跋焘再次兴兵讨伐柔然,柔然可汗闻讯率众北逃。这两次对柔然主动的军事进攻虽然没有彻底将柔然消灭,却使柔然对北魏的侵扰势头放缓,之后拓跋焘又多次对柔然用兵,前后达13次之多。在北魏一系列的军事打击之下,柔然一蹶不振,开始走向衰落。图7在打垮柔然之后,野心勃勃的拓跋焘又先后攻灭夏国、北燕、北凉等诸多政权,到公元年,拓跋焘统一了黄河流域,结束了中原年的分裂割据局面,终于完成了一统北方的大业。统一北方之后,拓跋焘意识到应该把统治焦点转移到国内建设上来了。面对北魏初期各级官吏因为没有俸禄而侵吞公私财物的现象日益严重,拓跋焘多次下令禁止百官贪污受贿,并且亲自到各地进行巡查,发现不称职者直接革职或者处死。在拓跋焘高压的监管态势之下,在整个拓跋焘统治时期,很多官吏都是相当勤政的。但仅靠皇帝的监督是不能从根本上上解决吏治问题的,这也是北魏史上吏治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拓跋焘还下令废除了北魏律令中一些较为残酷的刑罚,参照汉族的封建法律对北魏的律令进行修订;同时在经济上也崇尚节俭,鼓励百姓从事农事活动,劝课农桑;在思想文化上,也开始重视儒学的推广。此外,拓跋焘在位期间,更为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灭佛。图8拓跋焘的灭佛行动,一方面增加了劳动力和朝廷的财政收入,更为深远的意义在于加强了皇权,也促进了中国佛教哲学理论的变革。然而,颇具戏剧性的是拓跋焘这样一位为北魏统一北方立下汗马功劳的雄主,晚年却和自己的祖父一样,变得脾气暴躁,任意杀戮,最终死在了一个宦官手上。拓跋焘虽死,但他所建立的功业没有被磨灭,他的子孙们继承祖业,继续不断地推进着北魏的发展。结语:北魏,从一个小小的游牧部落发展到统一北方的强大政权,它的崛起离不开拓跋珪、拓跋焘及其子孙们的努力。在这样一个群雄割据,英雄辈出的时代,正是拓跋部一代代人的浴血奋战,才成就了鲜卑民族的辉煌,留下了北魏王朝睥睨天下的千古绝唱。参考文献:《北史卷一魏本纪第一》《魏书卷一魏纪第一》《拓跋史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8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