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四大名之一,《水浒传》多次写到梁山好汉与其他势力的战争,比如三打祝家庄、大战曾头市、攻打大名府、陆战两赢童贯,水战三败高俅等。正因如此,所以水浒中提到过许多兵器、战具,比如刀枪剑戟、云梯飞楼、火炮火箭等。除了这些外,书中还多次提到过“灰瓶”。到得山下,看那关时,都摆着强弩硬弓,灰瓶炮石。却待向前看索时,又被他岸上灰瓶石子如雨点一般打将来。这里的“灰瓶”,其实就是用来盛放灰尘的瓶子,守城方常常使用。当敌人来攻城时,守城将士会把瓶子里的灰尘撒出来,其目的,就是让攻城的敌人不能睁开眼,从而削弱敌人战斗力,减缓敌人攻城的速度。这种遮蔽敌人视线的作战方式,咱们姑且称之为“障眼法”。接下来,就说说古代战争中的“障眼法”。曳柴扬尘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应该会记得,在曹操南征时,张飞曾经横枪立马,在长坂桥独退曹操大军。曹兵之所以会退,除了张飞三声怒吼,吓死夏侯杰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张飞用了疑兵之计。当时张飞只有二十余骑,他用什么做疑兵呢?答案就是灰尘。张飞看到桥东一带有不少树,于是他就让二十多名骑兵,把树枝砍下来拴在马尾上,然后再在树林内来回驰骋,冲起尘土。正是这些扬起的尘土,让后来的文聘觉得可疑,所以他没有贸然上前交战。为什么张飞让骑兵扬起尘土,就能做疑兵呢?因为古代战场上,将领会根据尘土扬起的范围,来猜测对方兵力。正常情况下,士兵越少,扬起的尘土范围也越小;反之,士兵越多,扬起的尘土范围也就越大。张飞虽然只有二十多人,但他却扬起了大片尘土,造成了伏兵甚多的假象,最终骗过了曹军,这是典型的“障眼法”。扬起尘土做障眼法,并非是罗贯中的想象,正史中也有这样的作战方式,称之为“曳柴”或者“曳柴扬尘”。东魏将莫多娄贷文率众至谷城,弼倍道而前进,遣军士鼓噪,曳柴扬尘。贷文以为大军至,遂走。弼追斩贷文,传首大军。——《北史》从《北史》可以看出来,李弼也是“曳柴扬尘”,玩了一次障眼法。东魏莫多娄贷文见尘土大起,以为是大军到了,所以吓跑,结果被李弼追上并斩杀。这里的“曳柴扬尘”,就是让战马或者战车拉着树枝,冲起漫天尘土,造成大军奔驰的假象。最早用“曳柴扬尘”的战争,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城濮之战中。狐毛设二旆而退之。栾枝使舆曳柴而伪遁,楚师驰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这里,栾枝是用战车拉柴扬尘,造成大军败退的假象。魏晋时代的杜预,在给“曳柴”作注时,特意指明是“曳柴起尘,诈为众走”。由此可见,在两千六百多年前,战争中就已经利用尘土做障眼法了。汉末时期,公孙瓒和袁绍的“届桥之战”中,袁绍麾下麴义曾以步兵打败公孙瓒的骑兵。当公孙瓒骑兵距离还有几十步的时候,麴义步兵“扬尘大叫,直前冲突,强弩雷发”,杀死公孙瓒麾下的荆州刺史严纲,并斩首千余级,打败骑兵。麴义步兵之所以要“扬尘大叫”,就是要掩护自己,同时迷惑公孙瓒骑兵,这样才能为己方前冲争取时间。灰瓶、扬尘车与风扇车宋代战争多,尤其是守城战,为了更好地守护城池,守城将士常用到灰瓶。所谓灰瓶,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说过,“所谓灰瓶者,内用石灰”。当有敌人攻城时,抛下灰瓶,瓶子碎了后,石灰就会随风而起,这样能让敌人睁不开眼,就可以阻止敌人攻城。《三朝北盟会编》记载,寇宏在守卫濠州城时,曾在城上“金汁、灰瓶与矢石乱发”。不过,金人太多,所以没能被全部阻止。到了明朝,灰瓶使用更多。《江上孤忠录》中提到,“城中急用金汁灰瓶,尽力防御”;《皇明经世文编》记载,“悬滚木与灰瓶炸炮并击”“炸炮灰瓶”“灰瓶一万六千个”。至于《明季北略》《东塘日札》《倭变事略》《嘉定县乙酉纪事》等史料中,也多次提到士兵用灰瓶守城。还有一种风扇车,也能通过扬尘退敌,达到守城的目的。《武经总要》记载,如果是在地道中遇到了敌人,士兵就可以退至风扇车后,用风扇车扬撒石灰、簸火或者烟雾,逼退敌人。这样,就能阻止敌人通过地道攻入城中了。宋代用来遮蔽敌人视线的战具中,除了灰瓶和风扇车外,还有扬尘车,《武经总要》中记载过。其车与烟同纵,待烟气盛,即推车逼城,扬其尘灰。守城人不能存立,必回避、聚向一边,则攻城人可缘上(用石灰最佳)。不同于灰瓶的是,扬尘车是攻城时所用。这种车下面有四个轮子,中间是高架,架子上有一个方盒子似的灰斗,专门用来盛放灰尘,灰斗用绳子控制。靠近城池时,把灰斗拉高,就可以放出灰尘。当然用石灰会更好,因为生石灰粉进入眼部,会与泪液发生反应,造成眼睛灼伤。灰尘吹向守城军士时,守城军士会回避,这样城墙就会出现空缺,攻城的军士就可以在此处登城。攻城时,扬尘车不止一辆,可以多达二三十辆。扬尘车需要用烟来掩护,否则,敌人看到后可能会集中火力摧毁扬尘车。如果没有风或者风太小,士兵还需要在车上或者车后安装鼓风器,比如风扇车,以此来吹动灰尘,加大威力。另外,扬尘车还可以用来放毒烟等,这对敌人伤害更大,算得上是化学武器了。烟球与喷筒宋代还有利用湿草来放烟的方法,叫“行烟”。《五经总要》中,对“行烟”的定义就是“以干草为心,湿草外傅,候风势急烈,于上风班布发烟”。湿草可以产生大量的烟,这种烟不仅能遮蔽敌人视线,还很熏人,一旦进入眼部,眼不但睁不开,而且会一直流泪。宋代以后,火器出现并快速发展,“障眼法”也随之升级。比如宋代的毒药烟球,不但能够爆炸,而且还能放出气体,遮蔽敌人视线。最可怕的是,这种气体有毒,因为烟球里面是狼毒、砒霜、硫磺、木炭末等物混合而成,且达重数斤,需要用发石车发射出去。《武经总要》记载,“若其气熏人,则口鼻血出”。由此可见,毒药烟球不但能遮蔽敌人视线,还能直接对敌人造成伤害,杀伤力大大提高了。明代时,出现了杀伤力更大的喷筒。喷筒是一种竹制的喷火器,不但可以喷火,还能用来喷射砂石、铁弹、箭镞、毒烟、毒火等。比如“一把莲”“毒药喷筒”“毒龙喷火神筒”“钻穴飞砂神雾筒”等。使用喷筒喷射毒烟、毒砂时,敌军轻则晕头转向、不辨方位,重则双目失明、中毒昏迷至死。比如攻城用的毒龙喷火神筒,是在竹筒里放火药,使用时要挂在高高的竹竿上,靠近敌人城垛口时点燃,火焰可以喷出两三丈远。因为威力大,后来还应用于水战中,可以烧敌人战船。直到清朝时,喷筒还广泛使用。清代《皇朝经世文统编》也提到过“用喷筒毒烟以迷敌目,使其洋枪不能施放”。总体来说,宋代之前的战争中,障眼法往往是“扬尘”;宋代及以后,障眼法则升级了,不仅有“扬尘”,还有毒烟等,威力也比之前大了很多。参考资料:《水浒传》《三国演义》《武经总要》《左传》《北史》《江上孤忠录》《皇明经世文编》《明季北略》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8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