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快刀斩乱麻”这个成语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语成语小词典》(第六版)中给出的解释:比喻办事果断,能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很快解决复杂的问题。但《汉语成语小词典》中并没有给出“快刀斩乱麻”的出处和来历,由于近段时间我为了实现我将“关陇集团”分为四个阶段,撰写四篇文章在翻阅资料文献的过程中,才得知这个成语的出处是出自《北齐书·文宣帝纪》,是和文宣帝高洋有关的。那么好多人会说,成语本意应该是褒义词啊,完全符合题目的前部分“英雄天子”,那为啥题目后面又给出了“暴君混主”呢?在这里我先卖个关子,下面我将从“快刀斩乱麻”这个成语说去,与大家聊一聊英雄天子与暴君混主的复合体——文宣帝高洋……
成语“快刀斩乱麻”的出处
原本我是不知道“快刀斩乱麻”这个成语的出处的,《汉语成语小词典》中并没有给出“快刀斩乱麻”的出处和来历,只是近亲为了写文章,在查阅文献资料的过程中,才知道这个成语是出自《北齐书·文宣帝纪》。成语的来源是这样的:当时东魏的实际掌控者高欢,在孝静帝期间做丞相时,估计是为了选拔培养自己的接班人、继承者,就想通过实际操作来评估自己六个年纪较大儿子谁最聪明。于是就准备了六堆乱麻线,分给了6个儿子,每人一堆(估计当时没有考虑年龄的差别,每堆大小是一样的),要他们各自整理,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将乱麻整理的最好。比赛开始后,高欢的五个儿子立即手忙脚乱整理开来,个个急的是满头大汗。只有二儿子高洋不慌不忙找来一把利刃,将乱麻斩了几刀,然后稍加整理就理好了。高欢一看二儿子这么做,实在了不起啊,就问:为什么你这么做呢?高欢回答道:乱者须斩!高欢心里大喜啊,认为高洋将来必成大业。后人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快刀斩乱麻”这个成语。这个高洋也没有辜负他老爸的期望,改东魏为北齐,做起了北齐的首任皇帝。写到这里,都是关于高洋的正面形象,丝毫没有昏君混主的迹象,这关子买的有点大吧?别急,下面我就从“英雄天子”和“昏君混主”两个不同视角走进文宣帝高洋。
英雄天子的文宣帝高洋
在长幼有序的封建王朝,排行老二的高洋原本是没有继承权的,但却因为高澄的意外,靠着兄终弟及惯例,高洋幸运上位。幸运上位的高洋在建立北齐之初,还是有几分“快刀斩乱麻”的闯劲,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并在政治、军事等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使得北齐在当时的西魏(后来的北周)、梁的三国之中最为强盛,这段时期的高洋用英雄天子来评价并不夸张。
一是兄终弟及,被“天上掉下馅饼”砸中的幸运儿高洋。高洋的父亲高欢在北魏六镇叛乱中,高欢趁机带兵拿下了晋阳,并将尔朱氏的嫡系势力给消灭了,成功地摘得了胜利果实,来个“挟天子以令诸侯”,拥立了元善见为帝,建立东魏政权。但正值壮年的高欢估计是自认为还能干个十年八载,可是天有不测风云,高欢挂了,这样一来身为长子的高澄就顺理成章地继续掌控北魏政权,就在将要篡位还未篡位之际,却被自己的厨师给斩首了(也有专家学者认为那个斩首高澄的厨师就是受高洋指使的,我不敢认同,我还比较认同高澄之死与高洋无关)。这样原本没有继承权的老二高洋就被这“天下掉下的馅饼”砸中了,这个曾经“快刀斩乱麻”的高洋果断出手,直接踢掉了傀儡皇帝孝静帝元善见,建立了国号齐,年号天保,但史学家为了区分春夏战国时的齐,就将高洋建立的“齐”称为“北齐”。
二是开启机构改革,强化中央集权。在高欢扶植的东魏政权时期,高欢因为拥有强大军事力量,就以丞相之名把持左右朝政。而高洋为了实现政权的平稳过渡,即刻着手政府机构改革,废除“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建立了尚书省,又在尚书省下面有设置了尚书令、左仆射和右仆射,将原来军政大权合一的丞相权力一分为三,相互制约。同时尚书省下面有设六部,各部按照职责分工,分别管理,但名义上在尚书省下面设六部,而主管六部的官员可以直接向高洋本人直接汇报工作。这样表面上为了相互制约的机构改革,其实质上是为了使各级官员直接听命于皇帝一人,进而实现了绝对中央集权和皇帝专权。
从某种意义上,北齐这种机构改革,为隋朝最后建立三省六部制提供借鉴蓝本。不仅如此,高洋还将原本地方官员可以自己推荐自己的幕僚权直接废掉,改为各级官员都必须由北齐朝廷直接任命,说白了,高洋把北齐大小官员的任免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二是着手法律制定,强化法治建设。高欢主政阶段,在充分借鉴北魏《太和律》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格”命名的《麟趾格》。高洋认为他爹高欢整的《麟趾格》不够完美,于是就组织人重新制定出台了在我国法律史上占据相当显赫位置的《北齐律》(前段时间写的由“十恶不赦”聊一聊隋朝的法律一文中简要介绍过《北齐律》)。高洋不仅制定了法律,而且还对司法机构进行了调整,将汉魏多年传承下来的廷尉改为我们在影视剧中常常听到的“大理寺”,变得高大尚了许多。据说高洋还曾经亲自断案审判,有的地方监狱内没有囚犯羁押。这些都从另一个侧面反映高洋重视法治建设。
三是重用汉族士大夫,强化胡汉融合。早在北魏的孝文帝时期就已经着手开始我们熟知改易汉化;到了东魏时期,高欢也是采用了胡汉和亲等方式积极地拉拢汉族士族文人;等到了高洋建立北齐后,重用了以邢邵、魏收、杨愔、崔季舒等人为代表的汉族士大夫,其中杨愔还做过尚书令(甚至在高洋昏君混主时期,仍尽心处理朝政,才避免了一世而亡)。除此之外,高洋尊崇儒家思想,修缮孔庙、尊重儒生。这样一来,在汉族士大夫强有力的辅佐之下,加之尊崇儒学,北齐在胡汉融合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由胡汉和亲的“硬融合”向文化融汇的“软融合”的转变。
四是组建新型军队,强化国防建设。高欢留给高洋的是以北魏六镇的军事力量,这些曾经与高欢出生入死的将领们,根本看不起他嘴上没毛的高洋。可是面对北方的突厥、柔然、南方的梁、北方的西魏,要想掌控政权没有一支强大军队是不行滴,于是高洋就开始着手组建新型军队,一方面是建立禁卫军,调选勇猛善战的鲜卑人组成“百保鲜卑”,驻扎在京都邺城和陪都晋阳两地,由高洋亲自统领指挥;另一方面在汉人中选取勇敢好斗的,派遣到边防守备,成为一支边防军。北齐的军事实力如何,我们现在通过两个小栗子说明一下:一个是北齐建立不久,西魏的宇文泰以为高洋根基不稳,亲自率兵进攻,哪知道高洋亲自带来“百保鲜卑”迎战。宇文泰被旌旗猎猎、军容齐整的北齐军队吓得直接不战而退;另一个是自此以后,每年冬季西魏就怕北齐军队趁着黄河结冰来进攻,于是就在冬季派兵驻守在黄河西岸,见到黄河结冰就将冰打碎,估计当时北齐只有陆军,没有水军。因此,西魏这一招不仅奏效还能防止“凌汛”发生。这两个小栗子足见北齐的军事力量。在组建军队的同时,北齐还加强北部边防,先后两次大规模修筑北方长城,建成了从西到东近余里的北齐长城。
写到这,我们看到的文宣帝高洋不仅是英雄天子,而且俨然是一代圣君明主。废除丞相建立尚书省,成为大隋王朝建立的三省六部的蓝本;组建新型军队,使得西魏(北周)年年“冬月,守河椎兵”;建立九等户级制度,为以后的隋唐宋的户籍制度建立奠定了基础……如果,我说的是如果高洋能够坚守自己的施政方略,那么历史真的会发生大逆转、大变化,或许实现由大分裂到大一统不是隋朝而是北齐。然而,高洋所有的圣明仅仅维系了六七年,在天保六、七年之后,高洋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一改圣主风范,变成了昏君混主。
昏君混主的文宣帝高洋
作了六七年英雄天子、圣君明主的文宣帝高洋突然来了个度的大调头,变得行为诡异、沉湎酒色、暴虐好杀……有很多专家学者对这一转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考查,将之归结为酒精中毒、精神分裂、人格分裂……但无论是什么原因,高洋彻底变了,一改往日英雄天子之形象,成为一个十足的昏君混主。下面,就举几个小栗子做以说明。
一是裸奔异妆的文宣帝高洋。据说高洋有两大怪癖:一个是裸奔癖。史书上记载:隆冬酷暑,去衣驰走。每次高洋大醉后,高洋就脱光衣服、批头散发,在大街上狂奔乱叫,而且不管春夏秋冬。另一个是异妆癖,按理说从高洋经常性地将大批女子整进宫,供自己日夜寻欢这一行为来看,高洋的“取向”应该是正常的,但高洋却一反常态,喜欢穿着女性服饰,涂脂抹粉,在皇宫里是走来走去。还好这两个癖好没有结合在一起,只是裸奔在宫外,异妆在宫中,这要是异妆在裸奔那就更有料了。
二是打母杀妃的文宣帝高洋。如果说高洋两个癖好属于个人喜好层面,那么接下来的行为足以说明其人性尽失。面对沉湎于酒色,不可自拔的高洋,其母亲娄太后曾经大骂高洋不成器,可是高洋不仅不听劝阻还声称:要把自己生母嫁给胡人当老婆去。要说对待自己生母的大不敬,是停留在口头上,那么对待自己的丈母娘可就“身体力行”了,也是酒后,高洋不知什么原因走进了(但应该不是裸奔)丈母娘家,不知什么原因,就抢过随从的弓箭,一箭射中了丈母娘脸上(估计是酒喝太多了,力道不大,才免于一死),但高洋并没有就此罢休,命令随从抽了自己丈母娘一顿鞭子才了事。
对待自己的生母和丈母娘已经是超乎常人,令人愤怒了,但接下高洋对待自己妃子更是令人发指,容我道来。高洋有个容貌美丽姓薛的妃子,两人十分恩爱。据说一日酒后,高洋怀疑薛妃有奸情,就手刃了薛妃,将其脑袋割下来揣在怀中又去找人喝酒了,正在大家举杯换盏之间,突然将怀中的人头拿了出来,这还没有结束。后来高洋找了制造乐器的,用薛妃的大腿骨做成一把琵琶,自己为了纪念亡妃,自弹自唱:佳人难再得……这一系列操作,有人说高洋有精神病还真可信。
三是暴虐好杀成性的文宣帝高洋。在高洋的生命的最后一年,即公元年,高洋的魔性大发,居然搞一次将前朝北魏留在北齐的皇族全部除掉,前前后后多人,连襁褓中的婴儿也不放过……或许魔性的高洋自知时日不多,为了自己的子孙后代除掉前朝皇族这个隐患,但无论如何这多人的生命也足以说明高洋的暴虐。
高洋的执政后期,暴虐、变态、好杀……成为了高洋的代名词,其所作所为无异于现代重口味的、儿童不宜的大片,而这部惊悚大片的制片、导演和主演就是高洋一人担当。
由“英雄天子”到“昏君混主”转变的原因
《北齐书》中注明了高洋前后迥异,是因为“既征伐四克,威振戎夏,六七年后,以功业自衿,遂留连耽湎,肆行淫暴”;史学大家吕思勉认为高洋前后的反差,是因为“天保六七年后,非徙使然,实亦疾病使然”;还有远道的和尚日本学者将高洋前后差异,归结为一统北方的理想与难以实现的现实难以实现、扭曲变形所致;还有的专家学者将其归结为酒精中毒、精神分裂……等等,不一而足。就我现在能力来讲,是无法考证高洋这前后的巨大反差到底是因为什么?但高洋裸奔和异妆两大癖好足以说明其人格的变态,箭伤鞭打丈母娘、手刃爱妃足以说明本性的邪恶,那首“佳人难再得”足以说明其精神的分裂……而所有这一切大都发生在酒后,也印证了酒精中毒。所以我倒觉得,高洋所作所为绝不是单一原因所致,而是多种因素相互叠加产生的效应。但在高洋最后弥留之际,将自己儿子高殷立为太子,但高洋心里明镜似的知道太子绝非他的叔叔们对手,于是高洋就对自己的六弟高演说:皇位要夺便夺,望留殷之性命。通过这段对白,高洋还是头脑清醒的,可能在胡作非为时候是糊涂的,因此他的变态也好、邪恶也好、分裂也罢……应该是间歇性滴或者有意为之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滴。
最后小结
文宣帝由“英雄天子”到“昏君混主”的原因种种,而且我认为是次要的,但有一点,高洋前后巨大反差、迥异的表现是实锤了。在高洋执政之初的前六七年之中,凭借其大刀阔斧的改革图强、依靠其卓有成效的亲力亲为……呈现出的是一位明君圣主、英雄天子形象;而执政后期的不到四年时间里,也是其生命终结前的不到四年时间里,伴随高洋的却是暴虐凶残、分裂变态、嗜杀成性……留给我们的却是暴虐好杀、昏君混主的形象。执政10年,年仅31岁的高洋以“英雄天子”和“暴君混主”两中前后不同的形象、巨大的反差为自己画上了句号,否则还不定发生什么奇葩古怪、令人惊奇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