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讽到底勾结了谁,无兵无权,如何能在

这是三国时期发生在曹魏政权核心城市邺城的一桩大案,案发时间是建安二十四年(年)九月。

此案并不是一起普通的案件,牵涉进来的人多达数十人,被曹魏官方定性为“叛乱”性质,

这场叛乱的结果,也对于曹魏政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陈寿在《三国志》中,针对此案只提及了寥寥几句,没留下多少记录,

也不曾写明叛乱首领魏讽的个人资料,多少有些讳莫如深的意味。

01魏讽是什么人,如何能在曹魏内部发动“叛乱”?

哪怕我们综合各种史料,也只能还原出一个“身影模糊”的魏讽,

根据史书零星记载,我们了解到魏讽“有重名”、“有惑众之才”、“名重当世”、“倾动邺都”,

他也因此被相国钟繇征辟,在相府当了西曹掾(掌署用府中官吏),

之后“自卿相以下皆倾心交之”,

由此看,魏讽在当时是一个人人争相结交的对象。

关于魏讽的出身,

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注引《世语》说,“讽字子京,沛人”,也就是“谯沛”人士,

但据王昶在他的一篇颇具内容的“戒子书”中,

说魏讽是济阴人士,“近济阴魏讽、山阳曹伟皆以倾邪败没,荧惑当世,挟持奸慝,驱动后生。虽刑于鈇钺,大为烱戒,然所污染,固以众矣。可不慎与!”

这是说济阴人士魏讽和山阳人士曹伟二人,他们蛊惑了后生参与谋反。

至于曹伟,据裴注引《世语》记载:

黄初中,孙权通过章表。伟以白衣登江上,与权交书求赂,欲以交结京师,故诛之。

从这里我们得知,曹伟因勾结东孙权而被诛,魏讽一案也由此与曹伟案相提并论。

02那么,魏讽“勾结”了谁呢?

由于史料记载不多,我们能了解到的大概经过是:

建安二十四年(年)九月,魏讽联络了一批同党谋划叛乱,其中一名参与者长乐卫尉陈祎害怕了,跑去向曹丕告发了此事,于是魏讽一党政变失败,被曹丕一网打尽。

值得注意的是,魏讽即使是名士,

但他当时的职位只是地位不高的内吏,既没权也没兵,

而这个长乐卫尉陈祎,也只是当时汉献帝曹皇后所居的“长乐”宫的侍卫长官,

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打算怎么实现政变?

看来这个答案需要我们从魏讽的“党羽”中,进行挖掘了。

根据零星的记载,魏讽的同党包括:

王粲二子,刘廙之弟刘伟,张绣之子张泉,宋忠之子。

乍一看,这一众青年似乎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怎么就能联合在一起呢,

其实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出身特点:荆州。

荆州跟这桩案子有啥关系呢?

这些小青年的父兄们,王粲、刘廙、张绣、宋忠这四人,都曾依附荆州牧刘表,

换句话说,魏讽“同党”几乎都是荆州“士二代”。

如此看来,魏讽很可能“勾结”是蜀汉:

首先,“魏讽案”发生的时间尤为特殊,是建安二十四年。

通过史料记载来看,

建安二十二年(年),曹操趁着刘备与孙权争夺荆州之际,出兵夺取了汉中,此后曹刘便展开了激烈的汉中争夺战,

值得注意的是,曹操取得汉中后,并没有继续深入用兵,

当时法正就说这是曹魏内部出现动乱的缘故,

法正判断得不错,当时曹操确实遇到了麻烦,曹营的士兵动乱。

而在这之后的一年,也就是建安二十三年(年),

正月,侍中耿纪与太医令吉本、司直韦晃、金祎等发动叛乱,“挟天子以攻魏,南引关羽为援”失败;十月,宛城守将侯音、卫开准备联合蜀汉荆州守将关羽里应外合反叛曹魏政。

此外,关羽收编了曹魏平民孙狼等人,拨给了士兵,让他们回去作寇贼。

由此我们得知:曹魏内部有人与关羽里应外合。

其次,建安二十三、四年,“时关羽强盛”,他在荆州收买人心相当成功。

据《三国志吴书陆逊传》所言,关羽“已据荆州,恩信大行”,“秭归大姓文布、邓凯等合夷兵数千人”,依附了蜀汉,

使得东吴都产生了恐慌。

这或许是孙权不留情面杀掉关羽的一个原因吧,

却也能反应出,魏讽等人很可能打算趁着关羽“威震华夏”之际(建安二十四年八月,关羽围困襄樊)发动政变,与关羽里应外合。

不过,问题可能并非关羽这一点这么简单。

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4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