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有哪些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24部纪传体史书的统称,按照各史所记朝代的先后排列,分别为《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什么是二十四史:

正史是史籍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四库全书总目》的说法,最早将“正史”作为史籍类名的,是《隋书》。作为唐代的官修史书,《隋书》代表的是官方意见,也就是说,它是被官方认定的“正统”史籍。“正史”究竟有多少,历代说法不同,宋代有“十七史”;明代有“二十一史”;到了清代,乾隆皇帝钦定“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的体裁介绍:

“二十四史”皆属纪传体史书,即以人物为中心,着重记述有关人物的生平事迹,历史事件附见于人物纪传中。纪传体主要有“纪”、“表”、“志”、“传”四种体例:“纪”(或曰“本纪”)逐年记载帝王在位的国家大事;“表”扼要胪列纷纭复杂的的大小史实;“志”(或曰“书”、“考”)专项记录各项典章制度;“传”(或曰“列传”)集中描摹历史人物生平;《史记》和《新五代史》中又多出一种“世家”,系纪和传的结合体。四种体例相辅相承,互为补充,共同展现出一幅恢宏壮阔的历史长卷。

《二十四史》经典语句

1、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聪明人考虑千次,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者考虑千次,总会有一次收获。任何事情,只要付出了,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2、太刚则折,至察无徒。——《晋书·周岂页》

过于刚直就会折断,极其明察就没有门徒。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有时候要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刚柔相济,容人之短。

3、君子立身,虽云百行,唯诚与孝,最为其首。——《隋书·文帝纪》

在社会上立足,需要完善的修养和品行,但诚与孝是最重要的。没有诚信的能力,会大打折扣;而孝心,更是人之为人的根本。

4、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后汉书·杨震传》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人生在世,要有所敬畏,懂得慎独。任何时候,都不应做有悖道德和原则的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8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