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南北朝时期,可谓是历史上最混乱的朝代。北魏,西魏,东魏,单就是魏国就能拎出来说个三天三夜,那么作为西魏东魏的前身:北魏,他的末年又是怎样的呢?又是什么样的危机让这个汉室大家的朝代一夕之间分崩离析呢?北魏的由来公元年,道武帝拓跋珪在前秦四分五裂之际,重建代国,改称“魏王”,定国号为“魏”,北魏由此诞生。为区别于曹魏政权,某些史书又将北魏称做“后魏”。事件简化思维图什么是河阴之变建义元年(年),北魏的权臣尔朱荣在成功占领洛阳后。为了巩固政权对北魏皇族与文武百官所进行屠杀。这一政治事变,发生于河南河印县,因而得名“河阴事变“。河阴之变的起因北魏末年,北魏王朝的第九位皇帝孝明帝元诩(太和年,孝文帝下令改鲜卑复姓为单音汉姓,其中皇室姓由“拓跋”改为姓“元”。)即位后,胡太后临朝称制,权倾朝野。手握实权的她不但重用姻亲,长期掌控政局,而且为了稳固地位发起过多起政变,不但毒死了亲生儿子孝明帝,又用刚出生的皇女来冒充皇子,改立为王。尔朱荣便以此为借口,打着“清君侧”的由头率兵南下,攻打洛阳。河阴之变的过程成功拉拢到一位正统的皇族之后,尔朱荣终于有了光明正大的起兵借口为自己的昭然若揭的野心盖上一副忠臣的面具,他立刻就从晋阳出发,率领浩浩荡荡的大军南下,以便“匡扶王室”。军队一到达河阳,尔朱荣就迫不及待的让人将元子攸接到此处,立他为洛阳城的新皇帝:孝庄帝。捏着孝庄帝这个最大的“遮羞布”,他率兵渡过黄河,来势汹汹直逼洛阳城。胡太后得知这个消息,立马调集军队欲与尔朱荣一战,怎曾想被轻松打败,守将也降于尔朱荣,无将再守京城,无人能再与之一战。同年的农历四月十三日,尔朱荣胁迫出家为尼的胡太后与幼帝离开京城,军队到达河阴时,尔朱荣下令除掉胡太后与幼帝元钊,将他们投入黄河之中。除掉了胡太后,尔朱荣这下总算是了结了一个心腹大患,但此时尔朱荣在朝廷根基尚浅,考虑到次,他便想以诛杀立威,以此来“杀鸡儆猴”。这时,另一个河阴之变中的重要人物,便出场了:费穆。此人是尔朱荣的部下,与慕容绍的极力劝谏不同,费穆认为应该杀尽朝中百官,以绝后患。尔朱荣一听心想:‘这建议好,与我的思虑又不谋而合,采纳,采纳。’于是就有了公元年四月十三日的,河阴之变。百官公卿皆被尔朱荣纵兵所杀,据《北史》、《魏书》记载共有一千三百多人,上至元氏皇族宗亲大臣,下至闻名当世的文史学家王尊业兄弟。不分良奸,无一生还。《北史》:河阴之下,衣冠涂地,其所以得罪人神者焉。而尔朱荣,也终于掌握了北魏政治集团的实权。费穆——成于百官之骨骸,败于百官之骨血。费穆其人,梁国镇将费万之子,生于代郡,死于洛阳。他既是尔朱荣眼里的赵平郡公,心腹部下,也是一个推手,他使得鲜卑贵族与汉族大家皆被消灭殆尽,使得尔朱荣背上数千年的滚滚骂名,河阴之变后,费穆迁任史部尚书,当上了将军,这莫过于是踩着文武百官的骨血往上爬,他踩着无数百姓的恐慌,踏着元氏皇族的鲜血,成了大将军。永安三年(年),孝庄帝在宫内设计诱杀尔朱荣,可之后事情的发展却并不如他所料,尔朱荣家族反扑的趋势越发猛烈,他万万没有想到,心里以为最大的仇敌死去后,迎来的不是皇位的稳固,而是洛阳城的又一次沦陷。公元年,洛阳城趁虚而入的新主人——尔朱兆,在晋阳城中绞死了元子攸,这位经历数月胆战心惊的“北魏皇帝”,终于在他二十四岁那年,迎来了永久的平静。此后一年,元子攸才被追封为,孝庄皇帝。而在孝庄帝被绞死前,公关年。费穆正收获着累累战绩,他先是在荆州大败萧衍,生擒曹义宗;又与大将军元天穆东讨邢杲,大获全胜;进而升任为赵平郡开国公,不可谓不风光。但正所谓盛极必衰,费穆的克星——元颢,出现了。他先是威逼朝廷,使得孝庄帝逃向北方,他便得以进入京师;又在虎牢关大败费穆,使得费穆认降。元颢是谁?他是北魏的宗师大臣,是献文帝之孙,是北海平王之子,更是孝文帝之侄。费穆之于他,是河阴事变残酷滥杀之事的引火线,是敌方的将领,更是有血海深仇的仇敌。费穆落在他手上,还能有什么好下场?元颢命人把他带进京都,而他的下场也只有一个,那就是死。费穆,享年五十三岁,成于百官之骨骸,败于百官之骨血。河阴之下,衣冠涂地,其所以得罪人神者焉。河阴之变后,恐惧与骚乱开始在洛阳城中蔓延。百姓们对尔朱荣民愤极大,官吏们又纷纷出逃,数十年发展出来这繁华与奢靡的都城,在这一刻悄然倾塌。远在京城之外的州县,无数的刺史亲王皆举州降于南梁,北魏对南朝的防线就也近乎于无。河阴之变引发的连锁反应,是尔朱荣最不想看到的,你说他握着北魏的实权让他篡位称帝吧,他又是个很迷信的人,派人卜卦算吉凶,算了四次都不尽人意,当时巫师就给他找个台阶下:“殿下啊,你看这天时地利都不成熟,您心中打算的事恐怕现在还不能做到百密无一疏。”尔朱荣一听,行吧,那我在京城做个摄政王总行吧?可当时尔朱荣犯下的杀孽太大,百姓对他又有极大的怨恨,别说是登基了,就是留在京城也不是什么好打算。尔朱荣只能重新迎孝庄帝回宫,磕头谢罪,再率军到晋阳,安居于此,当一个远程指挥家。就这样,北魏的政权重新挂上了元氏的旗帜,可下面藏的,却是尔朱氏之号。“元氏既灭,尔朱氏兴。”他是一位英勇的枭雄,却没有治国的才能。尔朱荣的霸道与专权,与他带来的屠杀与暴虐,最终让北魏从同一走向分裂,他更像是一剂催化剂,他的专政与死亡,催化了东魏与西魏的建立,催化了这个王朝走向灭亡的脚步。参考资料:洛阳伽蓝记序北史卷四十八尔朱荣列传北史卷四魏本纪第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8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