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职场智慧:允文允武,坐失天下,李密到底缺了点啥?
毋庸置疑,李密是大家都熟悉的悲剧式大英雄,现在就详细解读下李密失败的教训,作为我们前行的诫勉。
叶适在《习学记言·读隋书》中的评价李密“李密谋无不中,量无不容,盖非唐初君臣所能及。然身为事主,则不能成功,而终以僇死”,个人感觉这个评价非常恰当。
没准李密能放下心态,甘于做辅佐他人的将才谋士,未必不能成功,他压根不是做雄主霸主的料。
细节决定成败,性格决定命运。李密身上有几个缺点,这不是做人主所应有的,现在分享给朋友们。
1)没定力,李密年轻时做杨广侍卫,杨广评价李密“个小儿视瞻异常,勿令宿卫”,侍卫虽然官不大,但要具备沉着冷静和极强服从意志,要做到瘁然临之而不惊,遇到再大事都要做到泰山压顶不变色,展现担当和能力,李密耐不着寂寞,管不住自己,不时有点小动作小性子,沉不住气,连宿卫这样特规律懂规矩的小工作都不胜任,能做好大领导吗?
2)性格轻佻狡诈,《隋书·李密传》说他“然志性轻狡,终致颠覆”,性格轻佻而狡诈,就喜欢投机取巧,就不真诚实在。这种人爱钻空子占便宜,笼不住人。《北齐书·尉景传》说“土相扶为墙,人相扶为王”,没有人去相扶何以成王?没有人愿意团结在你周围你凭借啥去成功?
3)爱猜忌,《旧唐书·李密传》说“及偃师失律,犹存麾下数万众,苟去猜忌,疾趣黎阳,任世勣为将臣,信魏徵为谋主,成败之势,或未可知”,评论李密放弃大好时机,没有早日入关,就算是偃师兵败后,只要不猜忌还是有机会的,但没成想他他没有避免成为“狂夫”命运,在“桃林之祸”中死去,而且将李密遗憾比为项羽。
李密与项羽对比,项羽权谋不深,而李密橘柔文深更甚;项目力拔山兮干啥都一身豪气,李密则有挂角笃学美名。
个人认为,不论从哪儿个角度,李密都难以望霸王之项背!!!
4)不自信,《新唐书·列传第九》说李密当初还劝杨玄感“首劝取关中”,等他自己当家作主时,则也不去取关中,而偏安一隅,这根本不是成大事的料。
徐钧有诗说的真恰当:泥封函谷策诚奇,人不能从己不疑。
做事,要有自信,要有气概,方能成功!
5)无胸襟,李密没有容人之量,杀故主翟让失众心,导致分崩离析。
丁耀亢《天史》说李密“既而观其负翟让,则一贼耳。贼安能成大业哉?”
杀故主翟让让李密还失去大义名分,变成乱贼一枚,我们不能对一个贼子期许太多。《读通鉴论》说他“以杀翟让故,诸将危疑,一败于邙山,而邴元贞、单雄信亟叛之;密欲守太行、阻太河以图进取,而诸将不从,及粗帅以降唐,则欣然与俱,而密遂以亡”。
6)无权谋,丁耀亢《天史》说“李密有有为之志,而无其才。当其扣书牛角之下,去人远矣。白沙米散,《汉书》其未熟乎!”,李密可能是富贵人家出身,看不起柴米油盐这类居家之物,而且他得米太易,所以骨子里一点也珍惜,居然任由人去抢。
李密无权谋还表现在他被李勣卖了还得帮李勣数钱。
李勣是典型人精,他两次精明算计利用李密,但还落下大义之名。
第一次是李密已经投降了李唐王朝,这是雄踞一方的李勣非常仗义地以李密的名义将土地人口等造册,进献朝廷,还说自己不能有背主之名,贪图这个功劳,瞧表现得多高大,一下子好名声传遍天下;试想皇帝最忌恨的人是啥?就是手里有兵、有地盘又有威望才能的这一类雄才,李勣这一让功,一下让李密在这几方面全占了,另外只要李勣自己手里有人有地盘,还怕皇帝不重用吗?李勣这样做只是将李密卖个最好价钱。李密最好的办法是力推不要这送上门的好处。
所以职场就怕那种打着处处为你好的名义在真害你,职场就怕杀人不见血的那类人。另外送上门的好处,有可能是陷阱,朋友们觉得吗?
第二次是李密死后,李勣为李密隆重过发丧,从而获得好名声,李勣连死了的李密都不放过,再次将李密卖个好价钱。
李密和李勣不是同一个层次的权谋高手,连李勣这样的雄才李密都用不好,李密手下能人一大堆,都用不好,李密失败不也必然吗?
秦笃辉《读史剩言卷一》说得非常到位“李密尚有山东旧地,虽败于隋非穷无所归者,且有徐勣代为之守,而其麾下王伯当、魏徵之流皆人杰也,何遽降唐?既降又图反复致死,进退狼狈,岂天夺其魄邪!”
看李密的成败,职场不多个心眼,能行吗?
看历史成败,总经验教训,与朋友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