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钦墓志》,全称《魏故国子学生李伯钦墓志铭》。年出土于河北省临漳。志高48厘米,宽48.5厘米。志文20行,满行20字,共字。此志书法属于纤美俊逸一路,字形端稳,笔画方圆皆备,精熟畅达,起落转折轻重有致,体高气逸,是一件不错的魏碑学习范本。
李伯钦墓志一、《李伯钦墓志》的主要内容及北魏李氏家族
《李伯钦墓志》介绍了李伯钦短暂的一生,太和六年(年)二月死时仅13岁,后于北魏景明三年(年)迁葬于邺城李氏家族墓地。
据志文,李伯钦祖籍为陕西狄道,即今甘肃临洮,曾祖李翻,为骁骑将军、酒泉太守,祖父李宝,为并州刺史、敦煌公,父李佐,为怀相荆秦四州刺史兼都官尚书、泾阳照子。
李宝,《魏书》卷三九《列传二十七》有传:“李宝,字怀素,小字衍孙,陇丁狄道人,私署凉王暠之孙也。父翻,字士举,小字武强,私署骁骑将军,祁连、酒泉、晋昌三郡太守。”
李伯钦的高祖李暠,《魏书》卷九九《列传第八十七》有传:“李暠,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狄道人也,汉前将军李广之后”,早年为十六国北凉段业的部将,后于北凉天玺二年(年),改元庚子,以敦煌为都城,建立西凉为西凉国开国国君。年,西凉为北凉所灭,传三世二十一年。李暠有10个儿子,长子李谭早逝,因此在他年病死时,,传位第二子李歆,年,李歆被北凉国君沮渠蒙逊所杀。李暠第五子李歆三弟李恂为西凉第三位国君,亦被蒙逊所灭。其后“恂兄(此误,实为恂弟)翻子宝后入国,自有传。”
李氏故里-狄道古槐里李暠故里李宝父李翻为李暠第六子,按时间推算可知,翻之官职当为李氏西凉政权时期所授。志中所述伯钦之祖李宝、父李佐之官职虽与史籍记载略有出入,但基本上是吻合的,可与史互证。至此,据志文和史籍记载,可大概列出伯钦之世系如下:
西凉景王李弇→西凉简王李昶→西凉武昭王李暠→李翻(夫人晋昌唐氏)→李宝(夫人金城杨氏)→李佐(夫人同郡辛氏)→李伯钦
李伯钦为李佐之子,然《魏书》、《北史》关于李佐子嗣中皆不载,此或因其早夭之故,故兹志可补史之阙漏。
据史载,李宝“沉雅有度量,骁勇善抚接,伯父歆为沮渠蒙逊所灭,宝徙于姑臧。岁馀,随舅唐契北奔伊吾,臣于蠕蠕。其遗民归附者稍至二千。宝倾身礼接,甚得其心,众皆乐为用,每希报雪。属世祖遣将讨沮渠无讳于敦煌,无讳捐城遁走。宝自伊吾南归敦煌,遂修缮城府,规复先业。遣弟怀达奉表归诚。世祖嘉其忠款,拜怀达散骑常侍、敦煌太守,则遣使授宝使持节、侍中、都督西垂诸军事、镇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领护西戒校尉、沙州牧、敦煌公,仍镇敦煌,四品以下听承制假授。真君五年,因入朝,遂留京师,拜外都大官。转镇南将军、并州刺史。还,除内都大官。高宗初,代司马文思镇怀荒,改授镇北将军。太安五年薨,年五十三。……有六子:承、茂、佐、公业、冲。公业早卒,冲别有传。”
宝少子李冲,历任太子少傅,内秘书令,给事中,吏部尚书,中书令,协助孝文帝推进“太和改制”,推行新政,功绩卓著,为孝文帝所器重。《魏书李宝传》所述:在后魏太和中,定四海望族时,“以(陇西狄道的李)宝等为冠”,时李宝家“人位兼举,因(李)冲宠遇,遂为当代盛门。”李氏“一门三公为四海著族。国史家牒详之矣。”
二、李伯钦与唐高祖李渊的关系
李暠也是唐朝皇帝认定的先祖。
按史载,李歆被杀后,其子李重耳奔于江左,遂仕于宋,后归魏,位恒农太守、安南将军、豫州刺史,唐五代祖。重耳之子李熙,字孟良,后魏金门镇将,领豪杰镇武川,因家焉,为唐四代祖。李熙的儿子李天赐,字德真,任北魏的禁军主将。西魏文帝大统年间,赠司空。唐高宗仪凤年间,追尊为光皇帝,墓葬亦在赵州昭庆县,与其父天赐共茔。天赐次子李虎,字文彬,任西魏左仆射,封号陇西郡公,与北周文帝宇文泰及太保李弼,大司马独孤信等人,因功劳共同担任辅佐大臣,当时人称“八柱国”,李虎被赐姓大野氏。北周接受西魏禅让后,追封李虎为唐国公,到隋文帝杨坚作北周宰相时,又恢复本姓李氏,唐高祖武德初,追尊为景皇帝。唐高祖李渊传世世系:暠(兴圣皇帝,唐七庙祖)——歆(唐六代祖)——重耳(唐五代祖)——熙(献祖宣皇帝)——天赐(懿祖光皇帝)——虎(太祖景皇帝)——昺(世祖光皇帝)——渊。
因此,作为李暠四世孙的李伯钦确为唐高祖李渊的先辈,只不过不是同一支所出。
李永祥临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