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皇帝趁病诛杀一大臣满门,北朝从此肆无

万里长城是中国最著名的象征之一,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防御工事,以致到现在都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俗语。南朝宋元嘉十三年,北魏太延二年(年),宋文帝刘义隆又生病了,而且还很严重。当时,主持朝政的是宋文帝的四弟彭城王、司徒刘义康,他的亲信安众县五等男、领军将军刘湛提醒道:“宫车一日晏驾,道济不复可制。”“宫车”指代的是宋文帝,“道济”就是永修公、司空、江州刺史檀道济,刘湛的意思就是说如果宋文帝驾崩,檀道济就没法控制了,刘义康深以为然。檀道济在东晋末年就追随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屡立战功,深受倚重;刘裕称帝后,檀道济还是多年征战,功勋卓著,在军队里有很高的威望,他的部将们都是身经百战,给事黄门侍郎檀植、司徒从事中郎檀粲等8个儿子也很有才华,可谓功高震主,时人甚至认为:“安知非司马仲达也。”“司马仲达”指的是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权臣司马懿,司马懿和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牢牢掌控朝政,为孙子晋武帝司马炎代魏建晋积累了基础。檀道济和司马懿放在了一起,这就说明他已经成为朝野一部分人无法容忍的存在。刘义康请求宋文帝召檀道济入朝,檀道济的妻子向氏对檀道济说道:“高世之勋,自古所忌。今无事相召,祸其至矣。”向氏是个明白人,知道如韩信、周勃等大功臣,都免不了受到猜忌甚至杀身之祸,认为丈夫檀道济也可以会有祸患。可檀道济又有什么办法呢?毕竟皇命难违,他只能去拜见宋文帝,结果在祖道就被抓了起来,并且交给廷尉,实际上成了阶下囚。主导抓檀道济的人,历史上有两种说法,一是《宋书》中的宋文帝,二是《南史》、《资治通鉴》等史书中的刘义康,标准表述是“义康矫诏”。《宋书》的成书时间比《南史》、《资治通鉴》要早几百年,应该以《宋书》说法为准,但对檀道济的忌恨,怕是宋文帝和刘义康的共识。檀道济看到有人抓自己后,非常愤怒,瞪大了眼睛把巾帕扔在地上:“乃坏汝万里长城!”檀道济把自己比作万里长城,可见他对自己的影响力是有很清醒的认识,这才是真正的悲剧。很快,宋文帝就下发了对檀道济的处理诏书:“檀道济阶缘时幸,荷恩在昔,宠灵优渥,莫与为比。曾不感佩殊遇,思答万分,乃空怀疑贰,履霜日久。元嘉以来,猜阻滋结,不义不昵之心,附下罔上之事,固已暴之民听,彰于遐迩。谢灵运志凶辞丑,不臣显著,纳受邪说,每相容隐。又潜散金货,招诱剽猾,逋逃必至,实繁弥广,日夜伺隙,希冀非望。镇军将军仲德往年入朝,屡陈此迹。朕以其位居台铉,豫班河岳,弥缝容养,庶或能革。而长恶不悛,凶慝遂遘,因朕寝疾,规肆祸心。前南蛮行参军庞延祖具悉奸状,密以启闻。夫君亲无将,刑兹罔赦。况罪衅深重,若斯之甚。便可收付廷尉,肃正刑书。事止元恶,余无所问。”宋文帝对檀道济进行了全面否定,认为他得了高官显爵不仅不知恩图报,反而有了反心,之前曾赞同已经因谋反被杀的康乐县侯、临川内史谢灵运,新淦县侯、镇军将军王仲德入朝时多次弹劾,前南蛮行参军庞延祖也曾密报檀道济的罪行,因此要把檀道济处斩,并且不追究其他人的责任。但事态发展非常迅速,不仅檀道济立马被处死,他的8个儿子檀植、檀粲等人全部处死,就连他的心腹、司空参军薛彤、高进之也被杀,时人把他俩比作关羽、张飞,可见都是猛将。檀道济死后,很多人都认为他是冤死的;北魏人听说檀道济的死讯后,更是高兴地喊出:“道济死,吴子辈不足复惮!”北魏人除了檀道济,根本不怕南朝宋人,接下来就是连年南下征战,志在“饮马长江”,也就是灭亡南朝宋,宋文帝曾跟中书令、护军、尚书仆射殷景仁讨论檀道济的后继者,但始终没有合适的人选。南朝宋元嘉二十七年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率军攻打至瓜步,并威胁要跨过长江,宋文帝忧心忡忡地感叹:“若道济在,岂至此!”然而,檀道济的死正是宋文帝自己造成的,边境的危局自然也得吞下苦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5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