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搞错了,其实少林寺是拒绝外人挂单的

在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曾经写到少林寺七十二绝技并非达摩祖师一人所创,而是历代前辈高僧自创的绝技。比如,书中说曾经有个挂单头陀为少林武学贡献了一项绝技,““摩诃指法”则是在少林寺挂单四十年的七指头陀所创。”还在新修版《倚天屠龙记》里面提到过一个比试赢了王朝阳的斗酒僧,说他创造出《九阳神功》后投身到少林寺。斗酒僧这个时候年纪已经很大了,少林寺是不会接受他做弟子的,所以应该也是挂单性质。但是,金庸可能搞错了,因为少林寺在原则上自古就不接受外来的人挂单。《笑傲江湖》里的方证大师为什么说少林寺不接受外人挂单呢?因为少林寺的权利传承方式。少林寺也是一个独立的经济组织,是拥有庞大的寺庙产业的。方丈相当于家主,可以支配这么大的家产。方丈年纪大了总要去世,那么权利和财产要如何交接下去呢?这时候方丈就会选定一个自己的弟子坐自己的位子。这种师资相承的世袭制,和普通人家的父传子、子传孙没有区别,所以这样的寺庙被称之为子孙丛林。财产继承人反正都是弟子,师父就是家长,家长把财产传递给“自己家里的人”即弟子。在师父看来,弟子就相当于子孙。而少林寺历来就是一个典型的子孙丛林。而子孙丛林原则上是不接受挂单的。是不是感觉子孙丛林很封闭?但这也是为了保住自己的财产和权利。你一个外人进来白吃白住,岂不是把财产用掉了吗?而且最后会不会鸠占鹊巢?真正接受挂单的,叫做十方丛林,而不是子孙丛林。十方丛林的主持或者方丈,他们的位置并不是世袭制,而是可以民主选举的方式。主持或者方丈可以在临近退位的时候推荐继承人,但要经过选举。如果本寺无合适的人可以继承,还可以邀请别寺的人过来继承。所以,这是一种比较开发的模式。这样,寺庙的财产也有可能会被“外人”继承。十方丛林对财产看得不是太重,这点和子孙丛林就不一样。如何区分子孙丛林和十方丛林呢?要看里面有没有云水堂。云水堂又称作上客堂,即是供云水僧人挂单居住的地方。云水僧即是四处参方的行脚僧,这些僧人需要到四方参学,所以不会固定在一个地方,就如同云和水一样的流动。所以叫他们云水僧。给他们提供的住宅,就是云水堂。有的寺庙的性质是很封闭的,所以不会设立云水堂。游方僧人到了一个寺庙,会首先去佛殿礼佛。他们礼佛是为了顺便看一看韦陀像是什么样的造型:如果韦陀像双手合掌,降魔杵横置于双掌之上,证明这里是十方丛林,游方僧人可以在这里长期的挂单。只要他们不主动选择离开,理论上就可以一直住下去。如下图:这个就是十方丛林如果韦陀像左手单立掌,以右手托降魔杵立于胸前,或者是左手托降魔杵立于胸前,右手托一个小的物件,则说明这里是半十方丛林,原则上只允许游方僧人挂单三天。像著名的洛阳白马寺,就是半十方丛林。下面是白马寺天王殿的韦陀像。白马寺天王殿的韦陀像如果韦陀像双手握降魔杵立于脚下,毫无疑问就是子孙丛林了。遇见了子孙丛林,游方僧人最多只能被提供“一宿两餐”,但非特殊情况不能挂单常住。游方僧人就是依靠看韦陀像是什么造型,来辨识这里是不是接受自己挂单。而少林寺自古以来就是典型的子孙丛林。每年大年三十,其祖旨被拿出来接受子孙的辞岁,已经形成了惯例。实际上,自古寺庙经济就与世俗无二致,他们和地主阶级一样,可以向佃农放租,让他们为寺院劳动。《洛阳集》说洛阳城外的一家中等规模的寺庙,每逢收获季节,就要一次性出动多名农民为自己收割。低级僧人也要义务为寺庙从事各种农业劳动。《法显传》和《高僧传》中,都记载东晋高僧法显在未出国之前,曾经和众多的同学为寺院割麦子。这说明寺庙拥有了面积不小的土地。《南史》卷22又说梁武帝强迫江南的世家大族王家把土地“捐献”给佛寺。世家大族的土地都能被强占强夺,至于普通农民更不要说了。他们还可以经营高利贷。比如,南朝时期的寺庙,就创立了所谓的“长生库”,其实就是放高利贷的。按照《南史》卷70《甄法崇传》的记载,无论是黄金还是一束苧麻,都可以到“长生库”那里去质押。但是利息则非常高,就是标准的高利贷。宋朝的时候,寺庙还可以蓄养“白徒”和“养女”。“白徒”是没有出家的男性佣人,专门给男性僧侣服务劳役。“养女”是没有出家的女性佣人,专门给女性僧侣(即尼姑)服务劳役。作者:怀疑探索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5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