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健丰腴,北齐书多从此出东汉衡

翁方纲在《两汉金石记》中评价《衡方碑》:“是碑书体宽绰,而阔密处不甚留隙地,似开后来颜鲁公正书之渐矣。……盖其书势在《景君》《郑固》二碑间也。”杨守敬评价此碑:“古健丰腴,北齐书多从此出。”

《衡方碑》全拓

《衡方碑》,立于东汉灵帝建宁元年九月,该碑原存于山东省汶上县西南五十里平原郭家楼前。清雍正八年,汶水泛决,碑石陷卧。当地人集资复建,于年移至山东泰安岱庙炳灵门。《衡方碑》存世最早拓本为明拓本。

据宣统《山东通志·艺文志·金石》记载:“衡方碑,在汶上县西南十五里,平原郭家楼前。高四尺九寸,广三尺五寸。碑额凸刻隶书,十字,二行,字径三寸四五分。碑文隶书,二十三行,行三十六字,字径一寸四五分。每行下漫灭数字。”

此碑碑上有额,额高48厘米,宽23厘米,阳文,题“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额下有穿,穿下为碑文。有碑阴,只存提名二列,余皆漫漶。

《衡方碑》碑额

《衡方碑》笔健骨壮,朴茂雄强,意态高古,自宋欧阳修以来,迭经著录,为著名汉碑之一,备受众多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青睐。

清翁方纲《两汉金石记》称:“是碑书体宽绰而阔,密处不甚留隙地,似开后来颜鲁公正书之渐矣。盖其书势在《景君铭》、《郑固》二碑间也。”

何绍基评此碑:“方古中有倔强气。”

方朔《枕经堂金石书画题跋》称其:“字体方正深朴,与《张迁碑》可以伯仲。”

刘熙载《书概》则云:“汉碑萧散如《韩敕》、《孔宙》,严密如《衡方》、《张迁》,皆隶书之盛也。”

《衡方碑》局部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说:“凝整则有《衡方》。”杨守敬《平碑记》认为:“此碑古健丰腴,北齐人书多从此出,当不在《华山碑》之下。”

姚华《弗堂类稿》跋此碑云:“《景君》高古惟势甚严整,不若《衡方》之变化于平正,从严整中出险峻。”

现代杨震方《碑帖叙录》谓:“此碑是北魏洛阳书风之源。”古今书坛取法此碑者不乏其人,其中清代伊秉绶从此碑脱化而出遂成为一代大师。

《衡方碑》局部

《衡方碑》的线条基本上继承了篆书中锋圆融的特征,但又与篆书行笔匀称的运动特色截然不同,它饱满粗重、丰腴朴实,运笔的受力点和速度在线条内多有变化,或粗或细、或直或曲,起笔或方或圆、或轻或重,转折或方折、或圆融等,都呈现了无穷的变化和无尽的意趣。

《衡方碑》结构笨拙,但并不呆板,其形式特征是在严整中出险峻。《衡方碑》体态多取纵势,字形以长为主,以扁方为辅,风貌古朴。

《衡方碑》局部《衡方碑》字形多呈长方,周边充实。笔画布局排列停匀,外围留地很少,有刻板排列的感觉。但细加推审,则觉其体其势齐而不呆、整而不板、寒而不闷、厚而不满,无一不苦心经营极尽变化之能事。并且,于方正中求灵动,茂密处求空灵,似欹斜而返正,宛若天成。《衡方碑》用笔扎实沉着,粗壮劲挺,多用直笔,少用曲笔,以直笔为主,曲笔辅之,偶有率意,达到了既古朴又灵动的效果。并且,线条平实无华,给人以凝重沉稳的感觉,虽端正但不板滞,既劲健沉着又雄强挺拔,看似平淡实为奇崛。《衡方碑》局部

--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70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