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对中原大多数朝代来讲最大的威胁来自北方游牧异族,中原将军们讨伐游牧民族既是“守土”,也是“开疆”,这是古代男儿建功立业的最大抱负,所以,古代有许多挥师北伐的华夏将军名流千古。说起这些参与过北伐抗击异族的将军,许多人第一时间都会想到岳飞,其实,历史上还有许多勇于与异族斗争,知名度却不高的名将,南北朝的檀道济就是其中的一位。檀道济是根红苗正的汉族人,从小父母双亡,在居丧期间十分重礼,事奉兄姊以和蔼谨慎著称。公元年的时候跟着家里的两个哥哥投身行伍,跟着刘裕讨伐桓玄,当时檀道济所在的军队就是声名显赫的北府军。北府军建立之初,谢玄奉命从不少北方逃难的老百姓里选拔出骁勇善战的勇士,刘裕就是在这一时期投入谢玄麾下的。后来,这支队伍在淝水之战中大放光彩,以极少的兵力战胜了前秦将军苻坚,顿时吸引了大量热血儿郎加入北府军。檀道济就是在这一时期加入了北府军,此后,在军中飞黄腾达,打下彪炳战功。自古以来,想要成为成功人士,有条捷径就是跟对领导。檀道济在加入北府军后,始终追随着刘裕的步伐不离不弃,最终,刘裕经过无数明争暗斗取得了北府军的控制权,檀道济也成了刘裕手下得力干将。真正使檀道济和刘裕互利双赢的,还得是檀道济打赢的北伐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檀道济大展拳脚,将自己具备的军事才华展露无遗,同时也为自己收获了“任将”的美名。而刘裕也在这场战争打赢后收获胜利果实,替自己建立新政权打下坚实基础。史籍记载,刘裕北伐时,檀道济是战场上的先锋官,所到之处敌人望风而降。在军队攻取洛阳后,军中有人提议将俘虏们全部斩首示众,檀道济却优待俘虏,将这群人释放遣散,不筑京观,替自己赚取“优俘善卒”之名。在当时各势力割据的五胡乱华时期,檀道济建立的战功丝毫不逊于封狼居胥的霍去病。打仗靠的不只是勇往无前的虎胆,还得具备过人的谋略。檀道济之所以所向披靡仰仗的是其出色的战略头脑,在与北魏军的战争中,檀道济的军队缺乏粮草,只能选择暂时撤退,军队里有些逃兵投靠了北魏,并将军队的情况泄露给敌人。就这样,北魏军借机猛攻檀道济部,使檀道济全军斗志涣散。檀道济在某个晚上命令士兵们把沙子当成粮草,用量具像模像样的斗量,还将称量的数字大声唱出来,最后用军队里残留的粮食覆盖在沙子上。第二天北魏军果然上当,觉得檀道济的粮草并未枯竭,于是,杀掉了那个逃兵。趁着北魏军受迷惑不敢妄动,檀道济命全军穿着便装,轻装上阵缓慢出城,北魏军觉得其中有诈根本不敢逼近,檀道济的军队就这样大摇大摆的走出了包围圈,安全撤退。从这我们就能看出檀道济的谋略胆识的确有过人之处。此外,檀道济最出色的战略思想就是“走为上计”,甚至,有人怀疑作者不明的《三十六计》原本就是檀道济的杰作《檀公三十六策》。后来,文帝为了不让檀道济一家独大,指派了自己的心腹到彦之做军队主将讨伐北魏,可惜,到彦之连续两次被北魏军打败,檀道济反倒得胜一次,另一次则成功撤退,更加彰显了他出色的军事才华。之后,朝廷中逐渐开始出现一些对檀道济不利的声音,将檀道济比作司马懿,使其与皇帝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随着宋文帝的身体不断恶化,宋文帝最终对檀道济起了杀心,以三个莫须有的罪名加害了檀道济。北魏军听说檀道济被宋文帝害死了,全军欢呼,都说檀道济一死,其他宋将根本不足为虑。所有的史书,关于檀道济都有两个基本口吻:首先他有将帅之才;其次他有不白之冤。《南史》甚至记载,檀道济被冤杀的当天,京师建康地震,随后地上生出许多白毛,这样一首歌谣慢慢流传开来:“可怜白浮鸠,枉杀檀江州。”檀道济死后,南朝在军事上转入守势,北朝则占据主动地位,屡次南征。公元年,北魏军一路旗开得胜,一路打到长江北岸。宋文帝在石头城捶胸顿足,十分后悔,悲叹道:“倘若檀道济还活着,就不至于落得如此境地了。”我们从檀道济的身上似乎能发现一些岳鹏举的影子,他们都是因为外族的侵略而离开家乡投身行伍,年纪轻轻就建功立业,在北伐的战役中一步步建立彪炳战功,却同样被猜忌的皇帝扣上罪名枉杀。两个人的命格如此相像,岳飞堪称转世的檀道济。但是,二人的不同之处则在于,岳飞名流千古,檀道济的知名度却不高,着实让人惋惜。参考资料:『《宋书·檀道济列传》、《南史·檀道济列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7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