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说,
在多年前,
江夏这片区域仍有大象活动
你会相信吗?
可由不得你不信!
有书记载:
永明十一年
(公元年)
白象九头见武昌
——《南齐书》
亦有物证所在:
年修建法泗大桥时
发现东方剑齿象化石
及
鹿角化石
△制图张钵
近日
融妹去到江夏区博物馆
循着不同时期的史迹和文物
仿佛亲眼目睹江夏这片热土
从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逐步迈向现代文明
△江夏博物馆
开放时间:早上9点-下午4点(星期一闭馆)
01:30史前时期的江夏地区
气候温暖湿润、四季鲜明
热量丰富、降水充沛
适合动植物生长
年
在今江夏八分山白云洞内的勇夫洞
曾出土距今约1-1.8万年左右的乳齿象牙
及其它大量古脊椎动物化石
并发现有用火燃烧过的木炭
及人工刮削痕迹的动物角骨
考古推测此处曾有古人类活动遗迹
△白云洞内的勇夫洞出土的乳齿象牙
距今约1-1.8万年左右
进入新石器时代后
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开始发展
江夏地区就已经是人类的宜居之地
长江边、金水河岸边及梁子湖湖汊等岗地上
共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达16处
△穿孔石刀
年5月在江夏区聂家湾遗址上采集
商周时期
今江夏地区纳入楚国版图
楚置沙羡于涂口
江夏区境内
发现的商周时期古文化遗址达17处
其中湖泗的陈月基遗址
出土的西周时期的青铜编钟
宁港大商家坝遗址
出土的石斧、石网坠、陶豆等
见证了江夏与中原商周文化的交融
△青铜编钟
年2月在江夏区湖泗街祝祠村陈月基遗址上,因村民耕地发现
西汉初年,
江夏始设沙羡县
有了独立的行政建制
青铜镜(青铜龙虎对峙镜)
年江夏区金口火焰村出土。背面装饰精美图案,中心为一圆钮座,一虎一龙夹钮张口对峙,龙虎尾部各饰一兽。外区铭文带:“青盖作竟四夷服,多贺国家人民息,胡子保益天下服,风雨时节五谷熟”。
司金司马铜印
年6月大桥庙山村出土。印面呈正方形,阴刻篆文“司金司马”四字,鼻形钮。
这些文物遗迹
见证了汉代江夏历史文化的繁荣
汉末六朝时期
诸侯纷争、逐鹿中原
江夏因其濒临长江的地理位置
成为兵家争夺之地
青瓷坞堡-东吴(三国)
年5月江夏区流芳街关山村砖厂取土发现一大型穹窿顶砖室墓,系东吴时期古墓,清理墓时发现此器物
江夏金口赤矶山三国古战场遗址
流芳三国时期大型砖室墓
均从侧面反映了这一特定时期
江夏金戈铁马的历史
青瓷骑马俑-东吴(三国)
年5月江夏区流芳街关山村砖厂取土发现
隋唐结束了汉末以来
近三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
江夏的政治、经济、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目前江夏区发现的隋唐文化遗存主要有
湖泗新庵隋墓、贺站新华唐墓群、白云洞唐代石佛像等
青瓷鸡首壶
江夏区湖泗镇浮山村上吴湾征集
宋元时期
江夏地区的经济文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尤其宋代制瓷业蓬勃发展
江夏地区目前发现
唐五代至宋元时期的瓷窑址达余处
填补了湖北无瓷窑的空白
显示了江夏地区一千多年前陶瓷生产的辉煌
青白瓷弈棋瓷枕
年11月出土于舒安官山村王麻窑址。
豆青釉狮钮盖罐
年江夏区流芳街二妃山村民在二妃山一带平整土地时发现,并上交区博物馆,现藏于市博物馆。
明洪武三年(公元年)
朱元璋封第六子朱桢为楚王,就藩武昌
楚王陵寝均葬于江夏龙泉山
形成了一组庞大的明代楚藩王墓群
年底,楚昭王朱桢墓中
出土了金册、金腰带、青白瓷碗等百余件珍贵文物
……
青花瓷鸳鸯戏莲盖罐
此器又称将军罐,上世纪70年代出土于江夏区流芳街二妃寝村二妃山一带的明楚王家族墓中。
金香囊
上世纪六十年代出土于江夏区龙泉山明楚昭王朱桢妃子墓中
文物是了解历史的一个窗口
虽然它不会说话
但是当时的技法工艺、社会繁荣程度
以及人们的艺术审美
都在它们的身上悄悄展示了出来
观察它们
仿佛知道了我们从哪里来
感知历史展望未来
让我们说出它们的故事
让它们“活”起来
出品:江夏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胡香玲袁也(实习)
通讯员:胡艺
编辑:但诗晴
终审:刘雄孙庆阳/监制:李建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