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人很多都知道《伤寒论》有“欲解时”一说,也有人把它归为中医“时间医学”的范畴,用来指导和预测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
十多年前,师父在《伤寒论类编补遗》书里也讲了这个问题,还附有上面两图。但后来我们将这个“学说”从体系中剔除了,原因就在于临床中并不实用。也想借此提醒能接受的朋友,不要在这个“学说”上耽误学习精力。
对于这个问题,已有学者做了十分详尽的解释和研究,同时还附有符合与不符合“欲解时”的相关医案予以举例说明。我把论文全文(许菁雯(Chin-WenHsu),陈淼和(Miao-HoChen),辜美安(MalcolmKoo).伤寒论之欲解时析辨[J].中医药杂志,,20(1&2):47-64.)摘录了过来,方便大家学习参考。网上也能搜到。
论文最后的结果和讨论里的重点,我先放到前面,免得有人没耐心看下去。结果
一、欲解时条文非出于张仲景
二、条文内容非由临床观察而得
1.应观察未治疗情况下的疾病变化
2.条文技术之部分时段不易观察
3.规则的时段分部可能由推衍而得讨论
一、研究者依欲解时给药以期乘势而解
二、服药时刻与个体差异影响病愈时段
三、医案记载之病愈时间并非皆符合欲解时
四、临床应用有待商榷
学者提出将“欲解时”应用于“择时给药”,原理为该时段正值人体条件有利于疾病缓解之时,藉由此时给药以期能加速康复,提高治疗效果。此构想或许可行,但学者并未质疑“欲解时”条文内容的正确性。
“欲解时”条文并非得自临床观察之总结,或由《内经》内容推衍而来;故实际上人体条件利于某病缓解之时段,究竟与条文内容相去几何,仍待研究。再者,生活习惯、行为皆会影响人体节律,因地域气候、生活型态不同,今人之疾病变化规律、痊癒时段未必仍与一千多年前相同。
“欲解时”条文乃后人加入《伤寒论》,内容非来自临床观察总结,是否与今人得病后之变化趋势吻合亦待研究。古人或限于当时环境与研究方式,以推衍方式得“欲解时”条文;今之临床试验正可检验一千多年前混入《伤寒论》之“欲解时”条文是否需要修正,才能正确地加以应用。
论文原文如下
傷寒論之欲解時析辨
許菁雯1、陳淼和1,2、辜美安1
1南華大學自然醫學研究所,嘉義,台灣
2臺北市立中興醫院中醫部,台北,台灣
(97年11月12日受理,98年03月05日接受刊載)
中醫經典《傷寒論》記載疾病變化與治療方式,部分內容涉及時間醫學,其中「欲解時」條文記述六病之緩解或痊癒的時段;目前將「欲解時」應用於擇時服藥,於此時給藥以助該病之向癒。《傷寒論》成書距今一千八百多年,自北宋校定宋本至今亦九百多年,僅少數學者對「欲解時」條文內容提出懷疑。現今《傷寒論》主流版本為宋本;然而康平本因保留古代書寫格式,能分辨註解與後人追論,實為《傷寒論》之重要版本,故本研究以康平本對照宋本。康平本「欲解時」條文採低兩格書寫,屬後人追論,書中其餘「欲解」一詞亦為後人加入;條文之時間表示方式異於漢代慣用法,故此系列條文非出自張仲景。「欲解時」條文並非後代醫家長期觀察之經驗總結,而可能自《內經》推衍而得,不應以此條文預測臨床治療後之病癒時間。關鍵字:傷寒論、欲解時、時間醫學前言
提到中醫時間醫學,總不免論及中醫經典《傷寒論》之「欲解時」,此6條條文記述六病欲解時段,即隨著人體陽氣或節律變化而有助該病向癒之時段。目前「欲解時」應用於擇時服藥,於此時給藥以期收速效。《傷寒論》成書距今一千八百多年,自北宋校定宋本至今亦九百多年,僅少數學者對「欲解時」條文內容提出懷疑。今之主流為宋本(國家考試則採《醫宗金鑑》版),然而康平本因保留古代書寫格式,能分辨註解與後人追論,實為《傷寒論》之重要版本,但不受現今學者重視。依康平本,「欲解時」條文屬後人追論,非出於張仲景;故本研究由此著手探討「欲解時」條文是否為《傷寒論》原文,及其內容是否與臨床吻合。材料與方法一、材料本研究採康平本與宋本對照。來源為大塚敬節《傷寒論解說》收錄之康平本,葉橘泉《古本康平傷寒論》,李順保《傷寒論版本大全》—該書收錄版本如下:《金匱玉函經》、《千金翼方.卷九、十》、康治本《傷寒論》、康平本《傷寒論》、敦煌出土之《傷寒論》殘卷、宋本《傷寒論》、成無己《注解傷寒論》;該書未收錄之《傷寒論》版本尚有《脈經》等。(一)康平本康平本為唐代傳至日本之《傷寒論》版本,依重抄落款之年代命名,近幾十年傳回中國。康平本因未遭逢後代醫書校正,在日本以手抄方式流傳,因此仍保有古代書寫格式,可區隔正文與註解文字,故於研究與校勘《傷寒論》上具有重要價值。1.流傳過程(1)唐代傳至日本年7月(日本延曆22年,唐德宗貞元20年)日本僧人空海隨第17次遣唐使來唐求法,年返國時帶回《傷寒論》抄本1。此抄本幾經傳抄,於康平3年(年,北宋仁宗年間)經丹波雅忠抄錄並作跋,而後貞和2年(年)和氣嗣成據此重抄並落款,故得名「康平本」,亦稱「和氣本」2。原僅於寺中流通傳抄,至江戶時代(17至19世紀中葉)僧侶壟斷文化的局面不再,長期僅於寺中流通的書籍得以外傳,寺中所藏之《傷寒論》抄錄本得為外界所見3。年大塚敬節從舊書店購得利根川尚方之康平本藏本,又於坊間搜得其餘《康平傷寒論》、《和氣古本傷寒論》,經與其他版本校勘後,於年刊行與四部傳抄本對照的《康平傷寒論》4。年大塚氏贈與中國醫家葉橘泉校勘後之康平本,次年由葉氏在中國鉛印發行。
(2)康平本之復刻A.大塚敬節《傷寒論解說》(原著年出版,年吳家鏡譯為中文):大塚氏將收藏之康平本傳寫本收錄於此書。台南大眾書局年出版之《傷寒論解說》(增訂新版)將書名頁之著者誤植為矢數道明。陳淼和《傷寒卒病論台灣本》將大塚氏書中此部分收於附錄。「欲解時」條文見大塚氏為傳寫本所編頁碼之第40、、、、、頁。
B.葉橘泉《古本康平傷寒論》(年由蘇州有助出版社出版,今已絕版):葉氏依大塚氏所贈校印本校勘後發行。因經費之故將每行字數調整(改為每直行27字,降兩格書寫者25字)以節省篇幅,但低兩格書寫格式不變。「欲解時」條文見此本之第19、78、94、95、98、頁。
C.李順保《傷寒論版本大全》(年由北京學苑出版社出版,年2刷):依葉氏本校勘後收錄(刪除葉氏本序、跋、大塚氏眉批,改假借字或古俗字為通用字)。然依中國通用之印刷格式,全以簡體印刷,改直書為橫書、每段前空兩格(原先低兩格書寫之條文變成空四格);降格書寫條文之閱讀辨識度不若前兩本便利。年版因尺寸增大,故同一條文出現頁數與年版不同。「欲解時」條文見於年版之第60、84、91、91、92、96頁。
上述三者為本研究之康平本來源。李氏將各版本《傷寒論》加入現代標點符號(大塚氏、葉氏本皆以頓號斷句,例如「陽明病、欲解時、從申至戌上、」),故本文「表1」收錄之不同版本「欲解時」條文皆引李氏版本。
2.異於其他版本之處(1)書寫格式:相較其他傳本經北宋醫書局校正並刻印,康平本在日本因長期於寺中以手抄方式流傳,其用字與書寫格式異於其他傳本,仍保留古代樣式,每行15字(直書),亦有14字、13字成行者(各降一格、兩格書寫),另夾雜以小字書寫之嵌註、旁註。據大塚敬節考證,15字成行者為《傷寒論》原文,13字成行條文(共計條,字)為後人增入,非《傷寒論》原文5。(2)用字差異:康平本用字有以下幾點不同6:A.避隋煬帝(楊堅)之諱,「堅」字全改為「鞕」(同其他傳本),故此本於隋朝曾經傳抄;B.「真武湯」皆作「玄武湯」,未避宋諱(因唐代即傳日本),亦表示未經後人追改;C.「太」字皆作「大」(例如「大陽病」、「大陰病」),「四逆湯」皆作「回逆湯」。3.學術價值康平本因仍存古代書寫格式,故可清楚分辨原文、註解、後人追論,可用以比對其他版本。康平本小字旁註有處,嵌註有處(合計處,約字),為後人註釋,宋本全改為大字書寫並排入正文;康平本的發掘,可發現宋本中含有《內經》觀點的章句,幾乎都是後人之說,而被宋本混入《傷寒論》原文中5。
康平本在版本學、文獻學上具有重大價值,於校勘上具以下重要意義7:⑴可鑑別竄入之文(輾轉傳抄而註文竄入正文之中);⑵可解決宋本有疑之文(註文傳抄而竄入正文,宋本作為正文加以刊刻);⑶可考出林億等人校勘資料之出處;⑷可改正傳抄中的訛字。
錢超塵8依〈傷寒例〉部分文字出於王叔和,推測康平本小字之旁註、嵌註屬王叔和註釋之語,低兩格書寫文字為王叔和發揮之語。陳淼和9認為小字旁註、嵌註為王叔和所作,而低兩格書寫之條文出自於東晉張湛。
(二)宋本1.流傳過程北宋成立校正醫書局進行醫書整理與校正,《傷寒論》由孫奇主校,高保衡、林億協校,校定版本稱「宋本」。北宋治平2年(年)以大字本刊行,後於元祐3年(8年)另刊行小字本(內容相同),然今大字、小字本已無存10。金成無己註解宋本並增刪(刪宋本小字註解及校勘後語、方下所附王叔和按語)而成《注解傷寒論》(年完成,年刊行),簡稱「成本」11。北宋與遼金戰亂頻仍,且讀者喜讀經註解之成本,故宋本流傳日漸稀少;至明代除少數藏書家收藏,坊間已難見到12。明趙開美於萬曆27年(年)刻印《仲景全書》前偶得宋本,與該書原收錄之成本比對後,以小字加註其差異於成本條文上方;原宋本(後已亡佚)曾東傳日本,日本學者將之與《仲景全書》互校而復原宋本,後傳回中國(今所見之「宋本」來自此復原版)13。
2.宋本特色宋本校勘時刪除重複之方,增加少量文字與條文辨析,新增子目,嚴格區分《傷寒論》「證」與「法」的不同,並將方附於條文之下,方下所附之王叔和按語則保留而未刪減10。在北宋校正前,各傳本分歧,宋本因由朝廷校定,故成為《傷寒論》定本,結束長期版本歧出情形11。子目僅見於宋本,置於〈太陽病上〉至〈發汗吐下後〉各篇之前,其內容為該篇中含有湯方的條文並予以編號。因宋本前已有卷一至卷十的目錄22篇,相對於目錄而言,置於這18篇前的小目錄則稱為子目;子目當撰於隋代,作用為統計方證法條,也可便於尋找後人增補條文14。
3.宋本與康平本之差錢超塵15推測林億等人可能以康平本為底本,再參考許多傳本而校成宋本。錢氏比對宋本與康平本,內容與條文順序幾乎相同。相異之處為康平本部分條文採低兩格書寫,部分條文有小字旁註和小字嵌註;宋本將低兩格條文一律上升兩格刻印,將小字旁註和小字嵌註一律作為正文刊刻。是以宋本刊行以後,後世將註解處皆視為正文。康平本為年抄本,早於年經北宋校定之宋本,也早於經北宋校正之其他傳本:《脈經》(校於年16)、《金匱玉函經》(校於年,現存最早為年陳世傑復刻版17)、《千金翼方》(現存最早為年梅溪書院復刻之宋校本18)。其來源古老(錢超塵19認為當為六朝傳本之一),依其抄寫格式,用以對照宋本,可辨別竄入正文之註文與更正傳抄訛誤之文字,為研究與校勘《傷寒論》之重要版本。
二、方法本研究採版本比對,及搜尋漢代時制相關文獻,以釐清條文是否出於張仲景;並進行醫案搜尋與分析,以瞭解條文內容是否符合臨床所見。研究中之古籍搜尋來源為線上古籍全文搜尋系統,內容包含二十四史、十三經及其他典籍(如字書、算書類典籍等):中央研究院「漢籍電子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