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白
距离考研剩天,加油!
研头条
输入
本章知识框架
考研核心考点
齐梁时期,文学的“新变”意识更加突出,对于文章体貌深有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永明声律说兴起。
二是文笔之辨的深入。对于文笔的辨别,发生于宋齐时期。颜延之认为:“笔之为体,言之文也;经典则言而非笔,传记则笔而非言。”肯定“笔”的文学性,并将经典与文笔分别对待,反映了文学的自觉意识。至于文与笔如何区分,正如刘勰所述:“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有韵与否是当时通行的一个标准。不过,随着宋齐以来美文的衍化,原来无韵的文体也或多或少地显出韵律上的经营,笔与文既有区别又有沟通。梁时萧绎重新提出对“文”的界定:“至如文者,惟须绮縠纷披,宫征靡曼,唇吻遒会,情灵摇荡。”(《金楼子·立言篇》)这对原来文笔之辨的纯形式标准有所超越,而且由于追究的是“文”的实质,因而是兼容文笔而言。
三是不拘常体的呼声。萧子显在《南齐书·文学传论》中提出:“若无新变,不能代雄。”他本人在创作上也有探求新变的具体实践。齐梁文章善于在题材与风格的处理上翻新出奇,各竞新巧。在齐梁前期笔力健爽的作家,以江淹和任昉为代表。江淹的《别赋》与《恨赋》构思新颖,是南朝抒情小赋的名篇。
往期文章回顾
现代视野下的经典建构01
现代视野下的经典建构02
现代视野下的经典建构03
现代视野下的经典建构04
现代视野下的经典建构05
现代视野下的经典建构06
现代视野下的经典建构07
现代视野下的经典建构08
现代视野下的经典建构09
现代视野下的经典建构10
现代视野下的经典建构11
现代视野下的经典建构12现代视野下的经典建构13
现代视野下的经典建构14
现代视野下的经典建构15
现代视野下的经典建构16
现代视野下的经典建构17
现代视野下的经典建构18
现代视野下的经典建构19
现代视野下的经典建构20
现代视野下的经典建构21
研途宝图书馆
考前必知
复习方略
考试分析
复习指南
核心考点解析
往年真题试卷与答案解析
习题精选与答案详解
你需要的这份资料里都有
不当你的世界只作你的肩膀
○
研头条,让你未来可期
○
专业课
公共课
经验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