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车,又称司南车,是中国古代指示方向的一种车辆,也作为帝王的仪仗车辆。它与指南针利用地磁效应不同,它不用磁性。指南车是利用齿轮传动来指明方向的一种简单机械装置。指南车指南车起源的具体时代未知,历代曾几度失传几度重制,但均未留下具体结构的资料,可能历代的指南车结构也不尽相同,直至宋代才有较完整的资料。
关于指南车的出现时间,有四种说法:
一、西晋崔豹所著《古今注》及《志林》等古籍说黄帝与蚩尤作战时,蚩尤作大雾,黄帝造指南车为士兵领路。黄帝并无其人,即使有他的时代也在四千多年前,那时候还是原始社会不可能有这种难度的发明,但是指南车为了军事用途而发明确是可信的。
二、《古今注》及《鬼谷子》等古籍说周公(即周武王弟)作指南车,是因"越裳氏"来进贡,迷失了归路,周公造"五乘"指南车,为他们引路。也就是说指南车,起初是周公制造的,用以赠送给遥远的外国使者。因为地域辽阔,漫无边际,人行于其中很容易迷失方向,便创制这种指南车,行驶时能随时分清南北方向。周公虽然实有其人,但是上古时代很多发明创造都假托黄帝或他的臣子,周公也是被“多才多艺”,所以并不可信。鬼谷子说:“郑国人采取玉石,一定车载司南,因为有了它不会迷失方向。”司南是战国时开始使用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东周,不能上推到早几百年前的西周。西周初年是有车的,也是可能有指南装置的,但是指南车还不一定有,至少没有证据证明。
三、刘仙洲在所著《中国机械工程发明史(第一编)》中说指南车的发明应以古籍《西京杂记》记载为据,定为西汉。到了秦代、汉代,指南车的车制没有人知道。有的史书比如《宋书》说东汉张衡开始重新创造。汉末动荡混乱,张衡制造的指南车没有流传下来。这个时代的科技水平已经完全可以制造出指南车了,毕竟这时候司南、罗盘和磁针已经应用了几百年了,技术难度更低的指南车自不待言。没有实物就无法定论,甚为可惜。
四、王振铎在所著《科技考古论坛》中说"创造指南车者,当以三国时马钧为可信",并引《魏略》所记来加以证明。魏朝高堂隆、秦朗,都是博学多闻的人,他们在朝堂上争论不休,说没有指南车,以往典籍中的记载都是虚言妄说。明帝青龙年间,诏令博士马钧重新制造指南车,车制造成功了。指南车最早的确切记载就是在三国时期,马钧则成为有历史典籍显示第一个成功地制造指南车的人。到晋代战乱,马钧制造的指南车又亡佚了。这是目前有争议的四种说法中指南车最晚的发明时间,而马钧所处的三国距离张衡所在的东汉相距不过百年,所以东汉也有可能已经有了。而且张衡发明指南车和马钧发明指南车都是有史书明确记载的。
图片源于网络指南车出现以后,许多朝代都有关于指南车的记载,从中可知此后历代都有指南车。
《宋书·礼志》记载五胡十六国时石虎、姚兴也先后派解飞、令狐生再次制造指南车。东晋安帝义熙十三年,后来的宋武帝刘裕平定长安,得后秦统治者许多器物,其中也有指南车。这种车的样式如同鼓车,车上设置木人,举手指向南方。车轮车身即使转弯旋转,木人举手所指的方向不变。这种指南车是当时被称为戎狄的少数民族政权制造的,机械设计不精密,虽然说是指南,但实际上大多不准确。车子旋转拐弯,或是行驶慢一点快一点,所指方向尚须人工校正。与此相对应的记载是北魏拓跋焘派工匠郭善明制造指南车,经过很多年都没有制成。扶风人马岳又制造指南车,快要完成,善明用毒酒杀害了他。《南齐书》中还记述了一件有趣的事,说刘宋平定关中后,得到了后秦那具指南车,做为战利品,但只有外壳,而没有内部的零件。于是皇帝出行时,让人躲在车内操纵,可见有没有指南车关系到皇帝的尊严与体面,很为重要。南朝由刘宋入萧齐的范阳人祖冲之,思维灵活巧妙,常常说指南车应当重新构造。宋顺帝升明(-年)末年,齐王也就是后来的萧齐开国皇帝萧道成担任宰相,命令祖冲之制造指南车。"使冲之追修古法。冲之改造铜机,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马钧以来未有也。"指南车制造完成后,派抚军丹阳尹王僧虔、御史中丞刘休试验行驶。祖冲之制造的指南车内部机件全是铜的,机理非常精密灵巧,车子即使千百次拐弯千百次旋转,所指方向没有移动改变。
从三国时开始,历代史书几乎都有指南车的记载,但是都比较简略。直至宋代才有完整的资料,《宋史》中较详细地记载了它的内部结构。《宋史·舆服志》详细地记载了燕肃和吴德仁所造指南车的结构和技术规范,成为世界史上宝贵的工程学文献。指南车利用齿轮传动系统和离合装置来指示方向。在特定条件下,车子转向时木人手臂仍指南。指南车的自动离合装置显示了古代机械技术的卓越成就。
皇帝在隆重场合才使用,皇帝的仪仗队中常不可少。皇帝车驾仪仗队出行,指南车最先开动,在前面引导。因为是皇帝所用,所以指南车的规格很高,车身高大,装饰华美,还雕刻着金龙、仙人。行走时前呼后拥,所用"驾士"相当多,如《金史》就说有十二人驾驶,而《宋史》则说原有"驾士"十八人,后增至三十人。这些都体现了当时对指南车的高度重视。
从古籍记载还可以看出,由于指南车的崇高地位与特殊作用,一般前朝灭亡之后,指南车也随之毁坏。这种屡废屡制的局面,造成历史上研制过指南车的人相当多,根据记载能搞清姓名、时间的就有十五人之多。所研制的指南车之外形应有继承性,但内部结构应各不相同,也可能大有出入,因为指南车的内部结构常被认为是重要机密,避免让人知道,这也许是历史上很少古籍记载指南车的内部结构的原因。各代指南车的内部结构有所不同,甚至有较大不同,或者根本不同都是完全可能的。
指南车的使用直到宋代,按《宋史》记载可以知道北宋时肯定有指南车。在宋朝国都南迁后,屡经战乱,无心也无力顾及指南车了。宋后,建立了元朝,少数民族统治中国,并不重视汉族以往的传统,未见再研制指南车了,便从此绝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