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祖易,父肩吾,并《南史》有传。
信幼而俊迈,聪慧出众,博学多才,尤善《春秋左氏传》。身长八尺,腰带十围,客止寂然,有过人者。父肩吾,梁武帝时,为粱太子中庶子,控制记。东海徐摛为右卫率。摛子陵及信并为抄撰学士。父子东宫,进出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那时后进,竞相典型,每有一文,都下莫不传诵。累迁通直散骑常侍,聘于东魏,文章辩才,盛为邺下所称。还为东宫学士,领建康令。
侯景做乱,梁简文帝命信率宫华文武千余人营于朱雀航。及景至,信以众先退。台城陷后,信奔于江陵。梁元帝承制,除御史中丞。及登基,转右卫将领,封武康县侯,加散骑侍郎,聘于西魏。属大军南讨,遂留长安。江陵平,累迁仪同三司。
周孝闵帝践阼,封临清县子,除司水下医生。出为弘农郡守。迁骠骑大将领、开府仪同三司、司宪中医生,进爵义城县侯。俄拜洛州刺史。信为政简静,吏人安之。时陈氏与周通好,南北流寓之士,各许还其旧国。陈氏乃请王褒及信等十数人。武帝唯放王克、殷不害等,信及褒并惜而不遣。寻征为司宗中医生。明帝、武帝并雅好文学,信特蒙恩礼。至于赵、滕诸王,对付款至,有若平民之交。群公碑志多相托焉。唯王褒颇与信埒,自余墨客,莫有逮者。
信虽位望通显,常做乡关之思,乃做《哀江南赋》乃至其意。大象初,以疾离职。隋开皇元年,卒。有文集二十卷。文帝悼之,赠本官,加荆、雍二州刺史。
译文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祖父庾易,父亲庾肩吾,都在《南史》中有列传。
庾信年幼时就才识突出,聪明非常,博学多才,尤其善于《春秋左氏传》。身长八尺,宏大虚弱,动静行动都很恭敬,有过人之处。父亲庾肩吾,是太子的随从,做控制布告的文职。东海人徐摛为太子东宫的保卫军。徐摛的儿子徐陵和庾信都是太子的抄撰学士。父子都伺侯东宫,进出宫中,宠爱没有人能跟他们一样多。文章文辞浮华绚烂,是以被那时文学界称为徐庾体。那时后生,相互争着照样,经常刚有文章一出来,首都人们都纷纭传诵。屡屡提升做通直散骑常侍,出访到东魏,文章辩才,被邺下之人广为称颂。归来后又做东宫学士,专任建康令。
侯景之乱时,梁简文帝命庾信管辖宫华文武官员千余人安营朱雀航。等侯景抵达时,庾信管辖人人先撤离。台城沦陷后,庾信逃到江陵。梁元帝因袭畴昔的轨制,授庾信御史中丞。等梁元帝登位登基,转右卫将领,封武康县侯,加散骑侍郎,出访西魏。正好西魏大军向南边讨伐(杀梁元帝),因而被监禁长安。江陵被安稳后,屡屡提升做仪同三司。
周孝闵帝继位,封庾信临清县子,授讼事水下医生。出任弘农郡守。又升任骠骑大将领、开府仪同三司、司宪中医生,进爵义城县侯。未几后又授官洛州刺史。庾信为政简明寂静,仕宦百姓都觉得舒适。那时南朝陈氏与北周和好往复,南边朔方流离借居外乡的人,被答应各自回到他们的祖国。陈朝因而恳求放回王褒及庾信等十数人。北周武帝不过放了王克、殷不害等,庾信及王褒都因被武帝爱好而不被放回。未几征召为司宗中医生。明帝、武帝向来都爱好文学,庾信尤其遭到宠爱礼遇。比及赵、滕列位贵爵,跟庾信诚笃往复,就像平民之交。列位王公碑志多托付庾信援笔。惟独王褒与庾信名望相当,其它墨客,没有谁能比得上。
庾信固然名望名誉都很显耀,经常悼念朔方故乡,因而创建《哀江南赋》来表白回忆之情。大象初年,因疾病辞离职务,隋开皇元年,庾信死亡。有文集二十卷。文帝哀悼他,追封本来的官职,再追加荆、雍二州刺史。
预览时标签不行点收录于合集#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