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浅谈东汉刺史与州牧的权力范围,引出曹氏入兖始末。希望对感兴趣的读者朋友有帮助。本文共分四部分:刺史和牧伯,曹氏和东武阳,刘岱和东平国,曹氏入兖。
以下进入正文。
1、刺史和牧伯
东汉末年的割据状况相当复杂,各方势力范围犬牙交错,诸侯为声明对所在辖区争议属地的所有权,会自行任免/表奏/授意推举县令/长/郡守/刺史/州牧。以致经常出现、同一时间不同势力范围出现完全相同官职(尤其是郡守、令长一类地方官职)的情况。而真实情况更为复杂,战乱地区的割据势力,基本是以“郡”甚至“县”为单位的。
这就导致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即州牧/刺史这类名义上的地方最高长官,很可能治下只有一个郡甚至半个郡。别说是伪职,就算是东汉朝廷名正言顺敕封的真牧(灵帝朝就三个,幽州牧刘虞,豫州牧黄琬,益州牧刘焉),实际的管辖范围也和郡守、甚至县令无甚区别。牧伯手下的郡守、县令/长和地方豪强如果不买账,那刺史/州牧的命令,就连自己的治所都出不去。
时,灵帝政化衰缺,四方兵寇,焉以为威轻,……乃建议改置,镇安方夏,清选重臣,以居其任。……(灵帝)出(刘)焉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太仆黄琬为豫州牧,宗正刘虞为幽州牧,皆以本秩居职。州任之重,自此而始。--《后汉书-卷七十五》注:“伯”通“霸”,地方长官之意,春秋五霸也写作“春秋五伯”;即得到名义威权认可的刺史,是还未得到名义认可的州牧;但是考虑到东汉末期的实际情况,州牧和刺史的威权,实际不取决于朝廷的敕令,反而取决于对辖区内州郡官吏对牧伯的服从程度。标准的下克上。
也经常出现州牧/刺史被“名义上的手下”打得鸡飞狗跳、甚至加以杀害的闹剧。比如王睿和孙坚(荆州)、刘虞和公孙瓒(幽州),韩馥和袁绍(冀州),刘备和吕布(徐州)等等。
(刘)虞惧(公孙)瓒为变,遂举兵袭瓒。虞为瓒所败,出奔居庸。瓒攻拔居庸,生获虞,执虞还蓟。会卓死,天子遣使者段训增虞邑……瓒诬虞欲称尊号,胁(段)训斩虞。--《三国志-魏书八》诸州郡并兴义兵,欲以讨(董)卓。(孙)坚亦举兵。荆州刺史王叡素遇坚无礼,坚过,杀之。--《三国志-吴书一》
长沙郡守孙坚,斩杀荆州刺史王睿,标准2、曹氏和东武阳
再说一下兖州的情况。兖州下辖8个郡(国):陈留,东郡,东平(国),任城(国),泰山,济北(国),山阳,济阴。按今天的行政区划,“兖州”大致相当于山东省西南部(泰安、济宁、菏泽)与河南省开封(陈留)一带。
在此要特别说一句,很多当代和汉末群雄有关的影视作品里,一个州就是一个“城”,带石头砖墙那种城池,或者一个郡就是一个“城”;那完全是望文生义、异想天开的无脑意淫。州不是城,州是郡的组合;郡也不是城,郡是县的组合,比如兖州的陈留郡,下辖17县,兖州的东郡,下辖15县,诸如此类。
初平三年(),曹操是一个什么状况呢?曹操实际辖区连一个郡都没有,只有一个东武阳,在东郡(属兖州)治下。
初平元年()二月,曹操被徐荣(董卓部)击溃,亡入扬州,扬州刺史陈温看他可怜,给他凑了个兵,走到半道哗变干净了,清点人马,一共还剩人。
太祖兵少,与夏侯惇等诣扬州募兵。(扬州)刺史陈温、丹阳太守周昕与(太祖)兵四千人,还到龙亢,士卒多叛。--《三国志-魏书一》(丹阳)兵谋叛,夜烧太祖帐,太祖手剑杀数十人……乃得出营……其不叛者,五百余人。--《魏书》王沈
之后曹操投入袁绍麾下,在兖州刺史任免的东郡太守被流贼击溃后,曹操领兵入东郡,击溃当地流贼;被袁绍表奏为东郡太守,治所在东武阳。
黑山贼于毒、白饶,眭固等十余万略魏郡、东郡,太守王肱不能御,太祖引兵入东郡,击白饶与濮阳(属东郡),破之。袁绍因表太祖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三国志-魏书一》
曹操被袁绍表奏为东郡太守,为什么还要特意提一句郡治呢?既然是东郡太守,那东郡全境不是理所当然应该归曹操吗?
这就和上述提到的刺史/州牧一个道理,名义上的州牧,实际控制范围未必超得过一个郡,曹操这个名义上的郡守,实控范围也就一个城,东武阳。
真正的东郡太守是袁绍部将臧洪。
(臧)洪在(青)州二年,群盗奔走。(袁)绍叹其能,徙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三国志-魏书七》
是不是很奇怪,怎么东郡太守一下出现两个?东武阳也成了曹操兼臧洪的治所?
在此解释一下。张邈叛应吕布,曹操在雍丘围攻张邈的胞兄张超,臧洪欲救张超,向袁绍求援不应,举城以叛绍,最终城内断粮而死伤殆尽。臧洪在和陈琳的书信中,特意提及,治理东郡已3年有余。
况仆(我)据金城之固,驱士民之力,散三年之蓄,以为一年之资。--《三国志-魏书七》
张邈叛应吕布是在兴平元年(),曹操围攻雍丘是在兴平二年(),按与陈琳答书,此时臧洪治理东郡已至少3年,也即是臧洪至少在初平三年()已经从青州赴东郡上任。
有趣的是,初平三年()恰恰也是鲍信请曹操领军入兖州剿贼的同一年。那一年,曹操还是袁绍表奏的“治所在东武阳”的“东郡太守”。
解释只有一个,东郡(或者说治下东武阳)的实控者是袁绍,东武阳不过是袁氏暂借给曹操落脚的根据地。以曹操当时的落魄状况来看(士卒多叛,不叛者余人),曹操之于袁绍,本就和张绣之于刘表、孙策之于袁术、刘备之于公孙瓒/田楷/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等等一样,客居的寓公身份罢了。还得不时出卖武力、替主子助拳示威。
袁术与(袁)绍有隙,术求救于公孙瓒。瓒使刘备屯高唐,单经屯平原,陶谦屯发干,以逼绍。太祖与绍会击,皆破之。--《三国志-魏书一》
曹操此时的身份确实尴尬。你说他是独立的诸侯吧,他连固定的地盘都没有,寄袁篱下;你说他是袁绍的部曲呢,他又确实有独立的私人武装。东汉末期是二元君主制盛行的时期,即“我下属的下属不是我的下属,我主君的主君不是我的主君”;其实更类似欧洲封建制度。张绣能带领部曲(张济旧部)从刘表处彻底独立投靠曹操、孙氏(孙贲、孙策)能从袁氏独立、刘备四处流浪却能保证核心阵营始终不散架,和这种特殊时期的特殊制度有关,在此不多展开。
张绣叔侄、刘备、江东孙氏属于东汉二袁3、刘岱和东平国
再说兖州刺史。刘岱名义为州刺史,实际兖州8郡(国),刘岱控制了几个呢?答案是:就一个:东平国。刘岱这个州刺史,实际权力和郡太守(或者国相)没有任何区别。
青州黄巾百万入兖州,杀任城(国)相郑遂,转入东平。刘岱欲击之……与(黄巾)战,(岱)果为所杀。--《三国志-魏书一》青州黄巾,击杀兖州刺史刘岱于东平。--《后汉书-孝献帝纪第九》
兖州八郡(国)中
在郡守张邈控制下(这厮在兴平元年举郡叛迎吕布,曹兖州对“治下”陈留郡的控制可想而知);
属国相郑遂,郑后被流贼击毙;
属袁绍势力的曹操和臧洪;
属郡守袁遗,袁遗后来被袁绍任命领扬州,遭袁术截杀,整个一东汉版宋教仁;
属河内(属司隶校尉部)郡守王匡,大将军何进遣匡入泰山募兵。大将军死,王匡遥领河内太守,人实际在泰山,还作为独立的关东诸侯参加了“酸枣会盟”讨董;泰山郡情况较复杂,诸多流贼聚居此地,王匡的话有多少分量也难说。
属国相鲍信。刘岱挂掉,鲍信迎曹操入兖州,准确说应该是入东平国;
属郡守吴资,按三国志记载,吴资的靠山大约是徐州牧陶谦;
属刺史刘岱,兖州刺史,就控制了一个东平国。别笑话儿他,其实汉末大部分刺史/州牧的情况就是如此,刺史能实控一个郡就不错了(至于郡守能实控一个城也不错了)。还有那种没来及上任就被撸了、甚至挂掉的,比如冀州刺史、豫州牧、青州刺史、青州刺史(这娃着实可怜)之类;至于身处外方,遥领州刺史/牧伯的,比如身在东海郡(属徐州)而牧青州的等,更不胜枚举。
多说一句,大部分的州牧/刺史,情况都是如此。刘表入荆州的时候,刺史治所本应在江陵(属南郡),可是流贼遍地,刘表根本进不去,只好把治所设在。类似的情况还有益州牧刘焉。益州治所在,也是流贼遍地,刘焉徙居,后迁至……大部分刺史们连刺史治都进不去,刘岱这个兖州刺史还能占个东平国,在汉末刺史里,已经算干得漂亮了。
初平元年,长沙太守孙坚杀荆州刺史王叡,诏书以(刘)表为荆州刺史。时,江南宗贼大盛,又袁术阻兵屯鲁阳,表不能得至,乃单马入宜城,请南郡人蒯越、襄阳人蔡瑁与共谋画。……表遂理兵襄阳,以观时变。--《后汉书-卷七十四》
无法进入刺史治“江陵”的荆州刺史刘表4、曹氏入兖
曹操入兖州时,治下就一个东武阳(属东郡),还是管袁绍借的。入兖州当年()东武阳就成了臧洪的治所,看样子是被袁绍没收了。
济北国相鲍信讨黄巾战殁,任城国相郑遂被杀,这两个郡/国处于权力真空状态,曹操在寿张县(属东平国)以东击破了黄巾,受降卒30余万(青州兵的兵源),势力极速膨胀。
(鲍)信乃与州吏万潜等至东郡迎太祖领兖州牧。遂进兵击黄巾于寿张东。信力战斗死……(曹操)祭而哭焉。追黄巾至济北(国)。乞降。冬,受降卒三十馀万,男女百馀万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三国志-魏书一》
兖州境内,除了州刺史战死留下的;连死两个国相的和,应也一并收入曹氏囊中。曹操突然间撞了大运,从客居在东武阳的落魄小诸侯,一下子成为了至少坐拥3个郡(任城国、济北国、东平国)、以及30万后备兵源(实际选汰后兵源恐怕也就数万,但是相比当年杂兵落魄投入袁绍帐下时,境遇也强多了)的强有力大诸侯,走上了脱离袁绍,独立发展之路,曹氏的天下布武之征途,也就此展开。
黄巾余党改编的青州兵所以说,初平三年,原属曹操的东郡和东武阳被袁绍没收、授予了臧洪的原因,也可以想见了。羡慕嫉妒恨啊。要说起运气,陶恭祖三让徐州算个卵,曹孟德轻兵收三郡才是天下美谈。估计袁绍气的都哽咽了。
再说之后。
兖州的张邈,兴平元年叛迎吕布,次年和哥哥张超一起被击溃枭首,陈留纳入曹氏囊中;
兖州的王匡,杀执金吾,被受害者家属联合曹操合力杀死,泰山纳入曹氏囊中;
(王)匡先杀执金吾胡母班,班亲属不胜愤怒,与太祖并势,共杀匡。--《后汉书》谢承(版)
兖州的吴资,兴平二年,困守南城,和前来救援的吕布一起被击溃,济阴纳入曹氏囊中;
(兴平)二年春,(曹操)袭定陶。济阴太守吴资保南城,未拔。会吕布至,又击破之。--《三国志-魏书一》
兖州的袁遗,那个东汉版宋教仁,挂掉之后山阳归属吕布。吕布被地方豪强李进袭击,屯驻在山阳,曹操讨破之,兴平二年,吕布入徐州奔刘备,山阳也纳入了曹氏囊中;
秋九月,太祖还鄄城。布到乘氏,为其县人李进所破,东屯山阳。--《三国志-魏书一》(操)与布战於濮阳,太祖军不利,相持百馀日。是时岁旱、虫蝗、少谷,百姓相食,布东屯山阳。二年间,太祖乃尽复收诸城,击破布于钜野。布东奔刘备。--《三国志-魏书七》
兖州的臧洪,在反叛袁绍遭袁氏讨破后(攻破的应为郡治东武阳),归属不明,不过东郡部分城市(濮阳、范、东阿)被曹操占据。濮阳守将是(领东郡太守,治濮阳);范和东阿则是吕布、张邈之乱少数没有响应叛乱的城市。
(郭)贡见(荀)彧无惧意,谓鄄城未易攻,遂引兵去。(荀彧)又与程昱计,使说范、东阿,卒全三城,以待太祖。太祖自徐州还击布濮阳,布东走。--《三国志-魏书十》注:郭贡,豫州刺史。
至此,从初平三年()到兴平二年(),曹操的势力范围,从东郡治下的东武阳一城(这一城应该还是管袁绍借的),急速膨胀到兖州8郡(国)几乎(除了东郡部分城市)尽入囊中。
鲍信迎曹操入兖州时,为了戴高帽、也为了求援(刺史战死,流贼兵临城下,自己命在旦夕),随口给曹操表奏了一个“牧伯”(鲍信自己就是个济北国相,二千石,他凭啥表奏牧伯这种中二千石开外的官职?伪职无疑)。而此时(初平三年,公元年),曹操不过是个连正经地盘都没有的落魄势力(东武阳寄生者、袁绍助拳者是也)。此时的“兖州牧”,是标标准准的伪职,估计那时候曹氏自己都不好意思自称牧伯——治下就一个借来的东武阳而已。
刘岱与鲍信。鲍信是曹操至交。到了兴平二年(),经过不懈的征伐,曹氏坐拥兖州8郡(国),是真正的牧伯,在当时汉末群雄里都是罕见的大魔王级怪物,已经拥有和二袁掰掰手腕的实力了。
(兴平二年)冬十月,天子拜太祖兖州牧。--《三国志-魏书一》
须知天子幸许是在建安元年()。兴平二年()时,汉天子自己还四处流浪、朝不保夕,曹兖州的赫赫威名已经传遍汉末十三州了。连落魄在外的天子都耳闻了曹氏的大名,一纸诏书从远度重山,直达兖州。
帝(刘协)求米五斛,牛骨五具,以赐左右。(李)傕曰:“……何用米为?”乃与腐牛骨,皆臭不可食。--《献帝起居注》州郡各拥兵自卫,莫有至者。饥穷稍甚,自尚书郎以下,自出樵采,或饥死墙壁间。--《三国志-魏书六》
天子连饭都吃不上,天天吃臭牛骨头,百官冻饿而死,饿殍盈路,在这种兵荒马乱、山穷水尽的绝境下,朝廷还不“忘”(其实是不敢忘)敕封(准确说是安抚)一下远在兖州的曹氏。此时的兖州牧头衔,不过是汉廷对既成事实的一次无奈认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