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良将系列之曹真(上)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被并称为八虎骑的曹魏八名曹氏、夏侯氏将领,之前已经讲完七名。今天开始,就将为您讲述这最后,也可能是曹魏政权影响力最大的一名,曹真。
在演义中曹真作为诸葛亮与司马懿斗智的牺牲品,被描述成傻瓜一样,智商与人品都遭到极大的贬低,甚至最后被诸葛亮的一封信给生生气死。不过这些都是小说情节,历史上的曹真不仅能征善战,其品行也非常值得尊敬。
曹真重大事件之一——本家之谜
曹真(?—),字子丹,曹操养子。对于曹真的身世,历来说法不一,不过最流行的观点为曹真本姓秦,其父秦邵为帮曹操而死,曹操收养其子,视同己出。然而就连曹真的父亲到底姓什么,其实也有不同记载。
第一种说法,即曹真本姓秦的说法的根源出自《魏略》。
裴松之注引《魏略》载:真本姓秦,养曹氏。或云其父伯南夙与太祖善。
根据《魏略》记载,在一次袁术与曹操之间的战争中,曹操为躲避袁术追兵,逃入秦邵家中。秦邵为保护曹操,对追兵假称自己就是曹操,惨遭杀害。曹操为报答秦邵救命之恩,把秦真改姓为曹真,收养为义子。
《魏略》为魏晋时期著名史学家鱼豢所著,与《三国志》一样,是私修史书。虽然鱼豢活到了晋朝,但其始终以曹魏忠臣自居,不认同司马家族,所以通常认为《魏略》的记载比较严谨。这也是曹真本姓秦的说法最广为流传的原因。
第二种说法,曹真本就姓曹,是根正苗红的曹操宗族,出自《三国志》。
《三国志·曹真传》载:曹真字子丹,太祖族子也。太祖起兵,真父邵募徒众,为州郡所杀。太祖哀真少孤,收养与诸子同,使与文帝共止。
曹真本传开篇第一句,直接给出“族子”的身份认证。既然是族子,当然姓曹。其父之死因也有所不同,乃为帮助曹操招募士兵的过程中被反对派势力杀害。
《三国志》作为研究三国历史的最重要史书,可信度与严谨性历来也广受认可。
第三种说法,曹真父亲是曹操的亲信,出自《魏书》。
裴松之注引《魏书》载:邵以忠笃有才智,为太祖所亲信。初平中,太祖兴义兵,邵募徒众,从太祖周旋。时豫州刺史黄琬欲害太祖,太祖避之而邵独遇害。
这段史料也可算第二种说法的补充递进,即曹真父亲在帮助曹操募兵时被杀,而凶手则是豫州刺史黄琬。笔者将这段话单独立为第三种说法,原因请注意:全篇没有记载“邵”这个人的姓。到底姓曹还是秦,作者似乎也拿不定主意。
注意这本不是《三国志》写曹魏的部分,而是魏晋时期王沈、荀顗、阮籍所作单独的《魏书》。据有关学者考证,裴松之作注时引用最多的资料就是这本《魏书》,比第一种说法中的《魏略》还高,可见至少裴松之还是很认可这本史书的。
前两种说法针锋相对,第三种说法含糊其辞,实在不好认定。而且要命的是,第一种与第三种说法是被裴松之并列记注在第二种说法即《三国志》原文之后的,等于裴松之也提出了疑问,而没能给出答案。
实际上,还有第四种说法。在故宫博物院中有件藏品,为清代道光年间在西安出土的曹真碑。据鉴定,这块碑确实是三国时期物品,是曹真的部下们为纪念其功勋与恩德而立的记功碑。碑上文字损毁严重,只有部分内容断断续续残存。
《曹真碑》碑文有这样一句残语:之后,陈氏有齐国,当愍王时伐宋,并其…
这半句话说的是战国时期齐国伐宋,齐愍王通过三次战争灭掉了宋国。那宋国与曹姓又有什么关系呢?原来,春秋时期宋国与曹国世代联姻,但最后宋国攻灭了曹国。曹国后裔便以国名为姓,这便是曹姓最主要的发源,所以宋国境内有大量曹国遗民居住。
既然曹真碑中记有齐国伐宋,虽然后半句已不可知,但显然是在讲述曹姓人的动向。这句追本溯源之语,表明曹真本家就是曹姓。
好了,四种曹真身世的记载全部为您介绍完毕。您选择相信哪种呢?
先谈个人的观点吧,笔者认为曹真本就姓曹。
首先,在三国时期收养义子虽然不是稀罕事,但是否有血缘非常重要。古人的宗族观念浓厚,正如笔者认为曹操本姓就是曹一样,在人丁兴旺的曹氏宗族,没必要从夏侯氏抱养孩子。这个问题在夏侯惇篇有简要分析,在此就不赘述了。但凡需要改姓的,基本是出于无嗣的担心,如刘备收养刘封,朱治收养朱然。但曹操当时至少有曹昂与曹丕,年曹植也已经出生,加上曹操除曹真外也收养了秦朗与何晏,而秦朗与何晏压根就没改过姓。曹真后来成名,根本原因在于其能力,至于曹操的态度,他其实对每个干儿子都很照顾。总之,看不出曹真改姓的必要。
其次,曹真继曹仁、曹休之后为曹魏帝国第三任大司马,是全国军政第一号实权大臣,曹丕遗嘱中四大辅政大臣之一,与曹休共担宗族大任。在曹真的年代,诸曹夏侯们还远未凋零,即便水平不如曹真,找别人顶替也可以胜任,没必要让没有血缘关系的曹真站在本该属于宗亲的位置。就算曹真功勋盖世,仅凭养子身份其影响力也不足以恩泽给曹爽。曹爽能够崛起,绝大部分要归功于有个超级厉害的父亲曹真。曹真如果不是曹氏本家,曹爽绝得不到足够的影响力。
再次,《魏略》中所谓秦邵为曹操挡刀的记载,实在太过细节化与小说化,太过离奇。史料原文的记载曹操为躲避袁术追兵而逃入秦邵家中,对此,笔者实在想不起有哪次袁术能把曹操打得如此狼狈。曹操在与袁术的战争中始终占据优势,即便被袁术发动匈奴、黑山军、陶谦的联合攻击,也取得了大胜。如果曹操真有落荒而逃的经历,军队必定已被打散,进而遭遇溃败。这与同期战况不符。
最后,笔者无责任猜想,会不会因为秦与曹在某些方言中发音相近,而被《魏略》作者误会呢?已经有一个秦朗,再加个秦真可能性不大,毕竟秦姓在当时不算大姓,这两人却没有亲缘记载,同属两支不同的秦姓家族可能性更低。
综上所述,既然《三国志》与《魏书》都记载曹真父亲是在募兵时被杀,可以互相印证;而《三国志》又与曹真碑文可以印证,那么笔者排除《魏略》中秦邵、秦真一说,认为曹真就是曹操同族,与曹休一样是曹操的子侄辈。当然曹真与曹休谁跟曹操关系更近,就不得而知了。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曹真重大事件之二——利箭射虎,将才初现
古人大多喜欢打猎,既能娱乐放松,又能展示尚武精神,曹操就经常打猎。作为一方霸主,曹操打猎的阵仗自然很大,卫队数量不能少,而且宗族、部下也都会跟随。在一次打猎过程中,树林中突然钻出一只大虎,这虎追着曹真不放,情形非常危险。曹真一边催马飞奔,一边张弓搭箭,回身就是一箭,正中要害,老虎应声而倒。
老虎作为爆发力极强的猛兽,年轻的曹真能够临危不惧,一箭将其射倒,展现出非凡的心理素质。
曹操见曹真如此勇武,觉得这孩子是可造之材,便把他召入虎豹骑任职。
在曹操北征乌桓时间前后,曹真首次得到单独领兵机会,在冀州中山国的灵丘讨伐贼寇。灵丘贼在三国志中仅出现过这一次,所以规模应该不大,可以认为是曹操为曹真安排的锻炼机会。曹真顺利获胜,被封为灵寿亭侯。
根据曹真本传记载,被收养的曹真与曹丕一同成长。之前笔者介绍过,同样被记载与曹丕一同生活的曹休其实比曹丕要大十几岁,所以这种记载实属附会。但曹真的记载则真实性更高。根据相关史料证明,曹休与长辈曹仁的年龄差距不超过十岁,至于曹真,虽然没有相关记载,但曹操北征乌桓时曹丕二十岁,曹真则第一次领兵,年纪应该与曹丕更接近。
此后曹真的记载出现较长时间空档,以曹操征乌桓的年起算至年汉中之战爆发,有十年时间未有出战记录。笔者认为,这段时间曹真年纪尚轻,在曹魏第一代将领人才济济的情况下曹操也不急于派曹真出战。作为虎豹骑将领,更多的时候承担着曹操的宿卫任务,所以露面机会不多。
作为曹魏八虎骑的最后一位,曹真历史上的重要性很可能是八人中最高的,而对于这位重要人物的介绍才刚刚开始。本篇主要分析了曹真的身世之谜以及刚出道的情况。至于曹真后续参与的几次重要战役,我们下期继续聊。
感兴趣的话,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