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迁都许县始末下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北京中科医院是治啥的 http://www.bdfzkyy.com/

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曹公迎天子都许。这是三国爱好者耳熟能详的史实。曹公天下布武,纵横中原,甚至挟天子以令诸侯,都以许县为核心。

曹公是豫州谯县人,起兵之初,治所在兖州东郡。为何最终会迁至豫州许县呢?难道许县的基础设施良好、道路四通八达吗?

我仔细阅读相关材料,发现一条惊人的暗线:

曹公迁治许县,不是因为许县基建良好;恰恰相反,许县所在颍川,郡治残破,不堪大用。

曹公迁治许县,不是为了发展,而是为了避祸。前期是避“老家谯沛之祸”;后期是避“袁绍之祸”。

本文为姊妹篇,上半部分谯沛之祸已详细叙述分析、曹操为何不将治所设在老家谯县。

感兴趣的读者朋友可以参考阅读。传送门如下:

曹操迁都许县始末(上):被史书掩盖的真相,谯沛之祸

本部分将分析曹操治所迁徙、反映的幕后思路。

即:脱离袁绍,谋求独立发展。

本文共字,阅读需15分钟

为了解释曹操逃离袁绍的原因,必须先介绍曹操加入袁绍阵营的原因。

①曹操的“开门黑”

与演义小说不同,曹操在中平六年()逃离洛阳后,并未返回谯县老家,而是进入陈留。投靠好友陈留太守、及当地孝廉。

初平元年春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同时俱起兵,众各数万,推绍为盟主。太祖行奋武将军。

汴水之战,邈遣卫兹将兵随太祖。--《魏书七》

初平元年()群雄会师酸枣。诸侯置酒高会,各怀鬼胎,名为讨贼,实则坐观成败。曹操进兵至荥阳,遭董卓大将痛击,全军覆没,卫兹战死。

曹操与曹洪、夏侯惇赴淮南国、丹阳郡募兵,扬州刺史,丹阳太守各赞助兵马二千,合计四千。还军途中,全军叛变,曹操被逼手剑奋起,亲自搏战。

战后清点残军,仅余五百。

太祖兵少,乃与夏侯惇等诣扬州募兵,刺史陈温、丹阳太守周昕与兵四千馀人。还到龙亢,士卒多叛。--《魏书一》

兵谋叛,夜烧太祖帐。太祖手剑杀数十人,馀皆披靡。乃得出营。其不叛者五百馀人。--《魏书》王沈版

曹操募兵路线示意图

没有固定治所,没有兵马,没有钱粮,甚至老家也回不去了。曹操陷入了绝境。

将曹操拉出绝境的,就是袁绍。

②投名状

曹操在龙亢(属豫州沛国)遭遇士卒叛乱后,一贫如洗。为谋求东山再起,曹操投靠了袁绍。

曹操依附袁绍的方式,属于“从肉体到精神完全出卖”的形式,绝非盟军之间的平等地位。

王氏《魏书》、鱼氏《魏略》和陈氏《三国志》对“曹操曾替袁绍打工”的黑历史,虽然多有隐瞒回护;但曹操依附袁绍时间过长,即使从现存史料分析,这也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曹操交出的第一份投名状,便是跟随袁绍、韩馥,共立新君。即幽州牧刘虞。

《魏书》(王沈版国史)和《三国志》众口一词,都说曹操不肯与袁绍同流合污。王沈说得更加绘声绘色,甚至说曹操厌恶袁绍的行为,产生了“诛杀袁绍”的心思。实在滑稽。

袁绍与韩馥谋立幽州牧刘虞为帝,太祖拒之。--《武帝纪》

太祖大笑曰:“吾不听汝也。”绍复使人说太祖,太祖不应。由是益不直绍,图诛灭之。--《魏书》王沈版

袁绍此时()尚未发迹、区区一渤海太守;而曹操麾下兵马不过五百,他萌生个屁的“讨贼理念”,他自己还指着袁绍赏他口饭吃呢。这纯粹是魏朝笔杆子,替曹操撇干净“另立新君”的黑历史,为尊者讳的春秋笔法罢了。

刘虞在位3年,至初平四年()被公孙瓒所杀。而替袁绍打工的曹操,在此阶段从未遣使赴长安与献帝往来。直到刘虞死后,曹操用董昭计策,才开始与长安遣使往来。

足见,拥立刘虞,袁绍是挑头人,曹操、韩馥是大帮凶。

③寄居东郡

曹操穷困潦倒,翻遍裤兜就百十来个大子儿。此时,曹氏夏侯氏宗亲们,不是在扬州做流氓(曹仁、曹纯),就是在老家忍饥挨饿(夏侯渊、夏侯尚),还有为了躲避仇家,隐姓埋名一晚上睡觉换仨地儿(曹休)。甚至连曹操他爹都逃到徐州琅琊(今山东青岛)去了。

此时跟在曹操身边的宗室亲信,仅夏侯惇和曹洪。

《武帝纪》对于初平元年末、至初平二年年中的记载,完全省略。不足半年的功夫,曹操突然凑了一支部队,在兖州东郡,击溃黑山贼于毒、白绕。

曹操入东郡

而前文非常值得玩味,袁绍胁夺韩馥冀州(实际是魏郡邺县)。

后文更为有趣,袁绍“表奏”曹操为东郡太守,郡治在东武阳(属东郡治下县)。

初平二年秋七月,袁绍胁韩馥,取冀州。黑山贼于毒、白绕、眭固等十馀万众略魏郡、东郡,王肱不能御。太祖引兵入东郡,击白绕于濮阳,破之。袁绍因表太祖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武帝纪》

前任东郡太守是王肱(兖州刺史刘岱心腹),被黑山军所杀;足见这支黑山贼战斗力超群。曹操绝不可能是靠着自己那条杂鱼击败的黑山军。

结合前后文,曹操击破黑山军的部队,毫无疑问来自霸占邺郡后的袁绍。这也解释了,为何曹操事后会接受袁绍的封赏表奏。类似君臣关系,与刘备接受公孙瓒表奏的“平原国相”完全相同;足见曹操此时完全是袁绍的附庸。

④颍川荀彧

曹操在东郡,从老大哥袁绍处、挖来了一个重量级墙角,就是荀彧荀文若。

袁绍内部人才来源极端复杂:有自己的旧人,有韩馥系降臣,还有治邺郡后招募的新人。荀彧自感在袁绍处不得志,便改换门庭,投靠袁绍部将曹操。

彧弟(荀)谌及同郡辛评、郭图,皆为绍所任。彧度绍终不能成大事,时太祖为奋武将军,在东郡。初平二年,彧去绍从太祖。太祖大悦曰:“吾之子房也。”--《魏书十》

注:关于袁绍系人才来源分类,我之前单写过一篇文章有涉及,感兴趣的读者朋友可自行阅读。传送门如下:

韩馥系党争及诸子相残:袁绍军质量问题浅探

荀彧的到来,为曹操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即脱离袁绍控制,进军荀彧老家——豫州颍川,即许县所在。

当然,此时曹操无力脱离袁绍,更无力南下颍川。曹操真正取得颍川,已经是5年后建安元年()的事情了。

⑤青州兵与曹氏入兖

初平三年()青州黄巾入兖州,连续击杀刺史,任城相。济北相迎曹操人兖州,亦不幸败殁。

曹操在寿张县(即兖州刺史治东平国下辖)击败青州黄巾,追至济北,逼降了30万黄巾流寇。沙汰后得劲卒数万,号称“青州兵”。

因东平国、任城国、济北国同一时间都失去主君,曹操遂提领兖州三郡,势力急速膨胀。

注:东汉,王国等同“郡”,侯国等同“县”。国相,位等同郡守。

曹氏入兖州概览

曹操入兖州不是重点,重点是,曹操本来的治所东郡,此时是什么情况呢?

东郡被袁绍没收了。对,没收了。

《武帝纪》和《魏书六》均未提及东郡下落,但是《魏书七》臧洪传附带的一封书信,却点出了东郡下落。

臧洪在兴平二年()据东郡反叛袁绍,他在信中清楚地写明:自己上任已三年。

绍叹其能,徙(臧洪)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魏书七》

况仆(我臧洪)据金城之固(东郡),驱士民之力,散三年之畜,以为一年之资,匡困补乏,以悦天下,何图筑室反耕哉!--《魏书七》

臧洪信中明言,可散东郡三年之积蓄,足见其上任东郡太守至少3载。

足见,曹操入兖州恶斗青州黄巾的同年(),臧洪便接手了东郡。

联系曹操后来并未与袁绍或臧洪翻脸,唯一合理的解释是,袁绍看曹操入兖州,越混越壮,遂将东郡收回,赐给了部将臧洪。

替人打工,就是如此。生杀予夺、富贵荣辱,皆悬于他人之手。

遇上好老板,比如刘备替刘表打工,那是双赢。遇见坑爹老板,比如孙策替袁术打工,那是双输。

不想输,就只能谋求独立。曹操不想输,便在霸占兖州三郡后,走上了脱离袁绍的道路。

⑥入颍川

曹操入兖州第二年()发生了一件大事儿:刘虞死了。曹操、袁绍他们当年立的皇帝,被公孙瓒杀掉了。

刘虞死后,袁绍、曹操他们实际失去了“旗帜号召”。曹操萌生迎立长安献帝的战略构想,应该在此时已初具萌芽。

奉天子以令不臣,霸王之业可成。--毛阶

可惜,现实没给曹操时间多想。兴平元年()兖州陈宫、张邈叛乱,趁曹操东征徐州,迎吕布偷袭兖州后方。

平叛过程很枯燥乏味。战争持续了一年多,直到双方断粮,人民相食才停战。吕布败入徐州,又趁乱偷袭与袁术作战的刘备。因不是本文重点,不再展开。

重点是,曹操在征伐、平叛兖州八郡国后,终于可以腾出手来,考虑5年前荀彧提出的问题,即:

“征伐颍川”。

此时()的颍川,是个极为糟糕的地方。当年荀彧背井离乡,恰恰是为了避董卓的西凉贼军之祸。荀彧离开老家不久,颍川即遭李傕的凉州兵掳掠,尸横遍野。

卓遣李傕等出关东,所过虏略,至颍川、陈留而还。乡人留者多见杀略。--《魏书十》

考虑到董卓西迁长安是在初平元年(),那颍川遭到李傕掳掠的时间,最晚不晚于中平六年()。

即:曹操入许县前五年,颍川郡已经被西凉军夷为平地。

《魏书九》曹仁传和《魏书十四》董昭传,透露了曹公征伐颍川的情况。说:

“颍川许县,此时()竟被黄巾贼霸占着。”

太祖平黄巾,迎天子都许。--《魏书九》

建安元年,太祖定黄巾于许,遣使诣河东。--《魏书十四》

曹操为何要入许县?因为天子此时在洛阳,困于杨奉之手。

曹操入许,表面原因是为了迷惑杨奉。深层原因是为了避开袁绍。

⑦被愚弄的杨奉

是流贼出身。本名杨凤。当时还没有“梁山好汉”的称呼,杨奉在白波河谷中做贼,号称“白波军”。

东汉末年,与明廷末期颇为相似;流贼遍地,自相冠盖。泰山兵、青州兵、汝南兵、黑山兵、汉中米贼、白波谷兵简直不要太多。他们名为兵,实为匪,弱者打家劫舍,强者攻城略地。其中势力猖獗者,如泰山臧霸,汉中张鲁等,竟然能建立独立王国。

杨奉就是贼军中的强者。有多强呢?他此时在洛阳挟制着逃亡而来的天子(即献帝刘协),顶着“车骑将军”的名号,气焰极为嚣张。

杨奉善战。且手下做贼日久,皆骄兵悍将。曹操担心练不过杨奉,不敢在洛阳硬抢天子。

太祖曰:“此孤本志也。杨奉近在梁耳,闻其兵精,得无为孤累乎?”--《魏书十四》

曹操借口将天子迎至鲁阳(在荆州东北,靠近豫州西南边境),大家利益均沾。献帝出发后,曹操迅速毁约,将天子转运至豫州颍川许县,并在此建都。

曹操转运天子路线示意图

杨奉是个贼,没念过书,傻呵呵就信了。守在洛阳,等着利益均沾,做中兴功臣。不料被曹操戏弄,大怒。交兵战败。投袁术,后被吕布所破,最终被刘备所杀。

太祖乃迎天子都许。(韩)暹、(杨)奉不能奉王法,各出奔,寇徐、扬间,为刘备所杀。--《魏书六》

⑧脱离袁绍

袁绍此时正在向北攻略公孙瓒,而盟友曹操则向南发育,不敢与老大哥争地盘。

为什么说曹操入颍川,不仅是为了欺骗杨奉,劫夺天子,而是为了远离袁绍呢?

因为兖州至颍川的道路不通。

曹操想把势力范围伸到豫州颍川,必先经过豫州陈国,横亘在兖州和颍川之间的地盘。而陈国国相,是袁术部将。

《武帝纪》特意提到,建安元年(迎献帝都许县同年),曹操攻伐陈国,军临武平。逼降袁嗣。打通了入颍川的通道。

长安乱,天子东迁。建安元年春正月,太祖军临武平,袁术所置陈相袁嗣降。--《武帝纪》

有趣的是,天子之后赐予曹操的封地,恰恰是“武平”。曹操之前的爵位,是承袭自宦官爷爷曹腾的“费亭侯”。

注:武平是县。曹操从“亭侯”直接跨级至“县侯”,大概是对迎立天子、豪赌行为的奖赏。

许县在颍川,而颍川郡治残破,六年前()被李傕的贼兵所攻掠,此时又被黄巾所霸占,甚至从兖州入颍川,还得攻打陈国。

曹操入许县示意图

颍川许县,基础设施差、经济环境差、野无良田、人口稀薄;高风险低收益,如此亏本的买卖,曹操为什么要做?

联系到初平三年()袁绍没收曹操的治所东郡,转授臧洪事件可知;曹操不甘居于人下,欲治人而不治于人。

曹操的心态,说得通俗一些,就是:

“租来的房子住的不踏实,我要自己买房。”

或者更通俗一些: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的。”

曹操很欣赏刘备,曾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

而刘备最大的特质,就是“不甘于人下”。程昱、郭嘉、周瑜、黄权多次提及刘备“枭人不能久屈”的性格特征。甚至陈寿在赞语处也不吝夸奖“先主折而不挠,终不为下。”

曹操对刘备,与其说是英雄相惜,不如说是对同类的第六感。因为曹操恰恰是一个不能久屈人下之人。

治所迁至许县之后,曹操的治所不再靠近冀州,便与袁绍翻脸。

最开始是拿“头衔”做试探,以天子名义赐袁绍太尉(虚职),自领大将军。袁绍怒,曹操便自领司空,将大将军转授袁绍。

之后曹操就开始动兵。先后攻略汝南(袁绍老家),入侵东郡(夏侯惇治濮阳可知),建安四年()还杀害了霸占河内的眭固。眭固当时可是打算投靠袁绍的,竟被曹操所杀。

曹操行为越发放肆,甚至故意寻衅滋事,谋求与老大哥袁绍决战。

果不其然,眭固死后一年(),官渡之战爆发。

曹操的治所,从东郡的东武阳(县),到兖州的鄄城(属济阴郡),再到豫州颍川的许县,一步一步,离袁绍越来越远。不仅是为了自身发展,也是为了避祸。避“袁绍转授东郡予臧洪”之祸。

曹操早期郡治的迁徙,其实可以借用《先主传》的赞语:

刘备是:

“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曹操)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曹操则是:

“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袁绍)之量必不容己,非唯避害,且以竞利云尔。”

刘备是避害为主,竞利为辅;曹操相反,是竞利为主,避害为辅。

曹刘二君,天下枭雄;然出奔之事,因由未同。用裴松之的话讲,这叫:

夜光与蒸烛,其照虽均,质则异焉。

我是胖咪,百家号历史原创作者。漫谈历史趣闻,专注三国史。从史海沉钩中的蛛丝马迹、吉光片羽,来剖析展开背后隐藏的深意。感兴趣的读者朋友可以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44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