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王朝共有两位郭姓皇后,一为曹丕正室文德郭皇后,一为曹叡正室明元郭皇后。明元郭后本传较短,仅二百余字,事迹多见于他传。不过正如文德郭后一般,明元郭后的相关记载亦多隐晦,颇值探究。
注:汉、魏皇后多从帝谥,如“武宣卞后”从魏武帝、“文德郭后”从魏文帝、“明元郭后”从魏明帝,盖如此类。
《明元皇后传》中较为显眼的记载有两处。
其一是郭氏早年由于“本郡反叛”而“没入宫”,属于罪臣之属,因此有必要探讨其宗族在曹魏时代的地位变化。
其二是明帝崩后,“三主幼弱”,郭后临朝,以至“宰辅统政,与夺大事”,均需“先咨启于太后而后施行”,而郭后又自结于司马氏,双方家族成员“频繁为婚”。
值三主(曹芳、曹髦、曹奂)幼弱,宰辅统政,与夺大事,皆先咨启于(郭)太后而后施行。--《魏书明元皇后传》
景、文二王欲自结于郭后,是以频繁为婚。--《晋诸公赞》
按郭后薨逝两年之后曹魏即告灭亡,因此亦有必要探讨其在魏晋嬗代过程中的政治立场。
本文共字,阅读需14分钟
①“本郡反叛,遂没入宫”
《明元皇后传》开篇云:明元郭皇后,西平人也,世河右大族。黄初中,本郡反叛,遂没入宫。
三国时较著名的“西平”有两处。一处为汝南西平县,一处为凉州西平郡。按郭后为“河右大族”,可知此处之西平,特指凉州西平。
西平郡旧隶金城,后析出独立为郡。《通典》、《元和志》、《寰宇记》云西平郡于汉建安中置;《水经注》则谓该郡于魏黄初中置。按《王修传》、《张既传》注引《魏略》,《杜畿传》等均云建安中有“西平太守”,可知该郡实置于建安年间(-)。
太祖以畿为司空司直,迁护羌校尉,使持节,领西平太守。--《魏书杜畿传》
太祖果疑(阎)行。会(韩)约使(阎)行别领西平郡。--《魏略》
至于“黄初中,本郡反叛”则对应《文帝纪》中延康元年的“酒泉黄华、张掖张进等,各执太守以叛”。
酒泉黄华、张掖张进等各执太守以叛。金城太守苏则讨进,斩之。华降。--《魏书文帝纪》
黄初中,西平郡反叛,郭氏遂没入宫按《苏则传》,彼时“雍、凉诸豪皆驱略羌胡以从(张)进等”,将军郝昭、魏平,金城太守苏则、武威太守毌丘兴(毌丘俭之父)等人合力讨平之。
太祖崩,西平麹演叛,称护羌校尉。(苏)则勒兵讨之……后(麹)演复结旁郡为乱,张掖张进执太守杜通,酒泉黄华不受太守辛机,进、华皆自称太守以应之。--《魏书苏则传》
按此可知彼时叛乱波及范围甚广,武威、金城、酒泉、张掖等地皆从乱党。按郭氏因“本郡反叛”被罚没入宫,可知彼时西平郡(旧隶金城)亦卷入其中。《文帝纪》、《苏则传》谈及叛乱之事时之所以不言西平,或存在为尊者讳的考虑。
另,考查《文帝纪》、《资治通鉴》可知凉州诸郡反叛,事在延康元年()五月,延康乃东汉年号,非曹魏年号;《明元皇后传》之所以称西平郡叛乱于“黄初中”,大约是因为延康元年十月曹丕废汉自立,建元黄初;因此黄初元年()与延康元年()实在一年。
(十月)庚午,(魏)王升坛即阼,百官陪位。事讫,降坛,视燎成礼而反。改延康为黄初。--《魏书文帝纪》
郭氏在黄初元年()“没入宫”,在“明帝即位”后“甚见爱幸,拜为夫人”。按《魏书后妃传》,在曹魏的后宫序列中,“夫人”地位奇高,“位次皇后,爵无所视”(即爵位之高无可比拟);而夫人之下的淑妃“位视相国,爵比诸侯王”。郭氏之受宠,足见一斑。
黄初中,本郡反叛,(郭后)遂没入宫。明帝即位,甚见爱幸,拜为夫人。--《魏书明元皇后传》
自夫人以下爵凡十二等:贵嫔、夫人,位次皇后,爵无所视;淑妃位视相国,爵比诸侯王。--《魏书后妃传》
“明帝即位”事在魏黄初七年(),是年距郭氏“没入宫”已过七年。曹叡溺于女色,耽于内宠,史有明载,《杨阜传》、《高堂隆传》对此着墨甚多。另按《魏略》,曹叡采择无度,竟至“录夺士女”,乃至“前已嫁为吏民妻者”都不肯放过,又“简选其有姿色者内之掖庭”,荒淫若此。
时(明帝)初治宫室,发美女以充后庭,数出入弋猎。--《魏书杨阜传》
(明帝)又录夺士女前已嫁为吏民妻者,还以配士,既听以生口自赎,又简选其有姿色者内之掖庭。--《魏略》
明帝录夺士女,简选其有姿色者内之掖庭曹叡既荒淫,那他对女色姿容必有较高要求。按此可知黄初七年()的郭氏,无疑正值芳华,因此才能获得曹叡的特别宠幸;逆推而论,黄初元年()的郭氏很可能尚未成年,属于幼年便被罚没入宫。
按郭氏年龄尚幼,亦不免惩处,可知西平郭氏彼时()应该深度卷入凉州叛乱。按《魏略纯固传》,“郭宪字幼简,西平人,为其郡右姓”;按《魏氏春秋》,西平郭脩“素有业行,著名西州”。以郭氏宗族在西州的影响力而论,恐为叛军魁首;因此叛乱失败后这一宗族不免于曹魏官方的严厉惩戒。
②西平郭氏的平反时间
西平郭氏因历史问题而被归入逆党,史有明载;其重入士流的时间书写亦颇具迷惑性。虽然按《明元皇后传》,郭氏的叔父在明帝一朝便得到出仕机会,但这一宗族真正洗脱乱党身份,不会早于齐王时代。
按《明元皇后传》,郭氏为明帝夫人时,其叔父郭立为骑都尉,从父郭芝为虎贲中郎将。按《续汉书百官志》,骑都尉“本监羽林骑”,后转为陪銮伴驾的清贵冗散,与驸马都尉、奉车都尉合称“三都尉”;虎贲中郎将“主虎贲宿卫”,皆属于侍从宫禁的高级将佐。
(郭后)叔父(郭)立为骑都尉,从父(郭)芝为虎贲中郎将。--《魏书明元皇后传》
按此,可知郭夫人的近支亲属在明帝一朝已经进入中枢,似乎喻示西平郭氏的政治污点已经得到洗刷,但实际不然。
证据便是郭氏的叔父、从父虽然已经仕宦宫中,但她的生父郭满,直至明帝死后才得到平反。
按《明元皇后传》,“齐王即位”后,郭氏以皇太后之尊,追封、追谥其父郭满“为西都定侯”;可知终曹叡之世,郭满都未能获得爵位与谥号。
齐王即位,尊(郭)后为皇太后,称永宁宫,追封谥太后父(郭)满为西都定侯,以(郭)立子(郭)建绍其爵。封太后母杜(氏)为郃阳君。--《魏书明元皇后传》
更有甚者,乃是郭太后在追封生父的同时,“以(郭)立子(郭)建绍其爵”。换言之,郭满的亲生儿子、郭太后的同胞兄弟彼时()均已不在人世,因此不得不过继郭满之弟郭立的儿子郭建,作为爵位的继承人。
郭太后之所以在齐王一朝才替生父平反,是因为她在明帝一朝的政治影响力不足。郭氏真正荣登后位,已在明帝末年。
明帝时期,毛皇后长期把持中宫,直至景初元年()毛氏因构衅明帝而遭赐死(按《魏书》,毛后之死,亦由郭元后之宠;一如甄夫人与文德皇后故事),郭氏方才发迹。景初三年()“帝疾困”,郭氏遂被立为皇后。
(明)帝之幸郭元后也,(毛)后爱宠日弛。景初元年,帝游后园……明日,帝见后,后曰:“昨日游宴北园,乐乎?”帝以左右泄之,所杀十馀人。赐(毛)后死。--《魏书明悼皇后传》
(明)帝疾困,遂立(郭氏)为皇后。--《魏书明元皇后传》
明帝疾困,遂立郭氏为皇后按郭氏在齐王世才替其父追封、追谥,侧面反映出郭满之罪,远甚于郭建、郭芝,因此受到政治贬抑的时间也更长。照此推断,郭满无子可供袭爵,很可能是因为郭满昔日为西平叛军头目,因此子嗣遭到牵连诛杀,女儿郭氏“黄初中,没入宫”应亦源于此。
另按《魏略》,西平郭宪,“为其郡右姓,建安中为郡功曹”,以族望而论,无疑也是郭后同宗。然而这个“名震陇右”的郭宪,在黄初元年()“病亡”,却在正始元年()才得到朝廷的“追嘉”,前后相距竟有二十年。考虑到郭宪生前曾得到过曹操的褒奖,这无疑不合情理,必有隐情。
郭宪字幼简,西平人,为其郡右姓。建安中为郡功曹,州辟不就,以仁笃为一郡所归……太祖宿闻(郭)宪名,及视条疏,怪不在中,以问逵等,逵具以情对。太祖叹其志义,乃并表列与逵等并赐爵关内侯,由是名震陇右。黄初元年病亡。正始初,国家追嘉其事,复赐其子爵关内侯。--《魏略》
实际结合延康元年()五月凉州叛乱的历史背景,可知郭宪所谓的“病亡”,大概率是卷入西平郡叛乱之事,同年死于非命;直至明帝驾崩(),郭后以太后之尊临朝,这才得到平反。郭宪之子也恰是在同年()得到“关内侯”的爵位恩赐。换言之,郭宪的“病亡”不过是为尊者讳,实难采信。
郭宪与郭满的亲缘关系,史料所限,已经难以考证。不过按郭宪、郭满均在齐王时代才得到朝廷平反,可知他们当年()必定卷入叛乱,因此在三祖时代(魏武、魏文、魏明)始终未获赦免。郭氏在毛氏死后两年()才被正式立为皇后,恐亦与其敏感出身有关。
另,蜀延熙十六年()春,魏降人“西平郭脩”刺杀蜀大将军费祎,事成而身死。同年()八月(魏嘉平五年),魏帝曹芳下诏褒扬郭脩,追封其为长乐乡侯,食邑千户。
(延熙)十六年春正月,大将军费祎为魏降人郭脩所杀于汉寿。--《蜀书后主传》
(嘉平五年)八月,(齐王)诏曰:“故中郎西平郭脩,砥节厉行,秉心不回……脩于广坐之中手刃击(费)祎,勇过聂政,功逾介子,可谓杀身成仁,释生取义者矣。”--《魏书齐王纪》
郭脩得到魏朝的高度评价,除了行刺之功,还与他的出身有关。他既出身西平,必与郭太后同宗,追封郭脩不仅可以激励士气,也是对郭太后的一种心理慰藉。
按《魏氏春秋》,郭脩“素有业行,著名西州”。然而这个“著名西州”的大名士,在魏朝竟然官不过“中郎”。按《续汉书百官志》,中郎秩阶“比六百石”,略低于县令;而南朝裴松之则干脆称之为“西州之男子耳”,言辞中不乏轻蔑之意,侧面反映出郭脩在魏之地位十分有限,反倒是他入蜀之后一路官至左将军,成了方面大员。
(郭)脩字孝先,素有业行,著名西州。--《魏氏春秋》
郭脩在魏,西州之男子耳,始获于蜀,既不能抗节不辱,于魏又无食禄之责。--裴松之
姜维劫之,(郭)脩不为屈。刘禅以(郭脩)为左将军。--《魏氏春秋》
郭脩入蜀,刘禅以之为左将军《魏氏春秋》云:郭脩入蜀乃是“姜维劫之”,按《维传》,姜维入蜀在建兴六年(),是年,西平郭氏仍未得到魏朝平反。姜维入蜀后屡犯陇右,若郭脩“被劫”入蜀是在魏正始元年()之前,那么他的“中郎”身份便合乎情理。换言之,郭脩入蜀以前之所以在魏仕途不畅,大概率与宗族的历史污点有关。
一言蔽之,虽然郭氏叔父郭立、从父郭芝在明帝朝已经进入中枢,但结合郭满、郭宪、郭脩等人的相关记载,可知这一宗族真正得到平反,不会早于正始年间(-)。至于西平郭氏作为叛臣宗族,彼时能够平反的核心原因,实在于齐王幼弱,郭氏得以凭借皇太后之尊临朝预政之缘故。
③郭太后在魏晋嬗代中的政治立场
郭氏虽为明帝遗孀,但从《魏书》的相关记载来看,她的政治立场距离曹魏较疏离,距离司马氏反而较亲近。从历史因素上说,这可能与她出身魏之罪臣宗族有关;从现实因素上说,这可能与西平郭氏联姻河内司马师有关。
按《晋诸公赞》,至晚在魏嘉平年间(-),郭太后一族便彻底倒向了司马氏。郭后的从弟郭德(出继甄氏,亦称甄德)娶司马师之女为妻;郭德丧偶之后,又娶司马昭之女为妻,是以两家“频繁为婚”,姻亲肺腑,休戚与共。在废黜曹芳的诏书中,郭建、郭芝的名讳均有出现(见《齐王纪》引王沈《魏书》),这一宗族的政治立场显见。
(郭)德字彦孙。司马景王(司马师)辅政,以女妻德。妻早亡,文王(司马昭)复以女继室,即京兆长公主。景、文二王欲自结于郭后,是以频繁为婚。--《晋诸公赞》
(明帝)以夫人郭氏从弟(郭)德为之后,承甄氏姓,封德为平原侯。--《魏书文昭皇后传》
在此背景下,郭后虽然辅佐“三主”(曹芳、曹髦、曹奂),但她在临朝期间几乎没有发挥过任何正面作用,反而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屡屡充当司马氏的内援,最终倾覆魏室。
(1)齐王世
正始十年(),司马懿趁曹芳拜谒高平陵的契机,在洛阳城内发动政变。彼时“宣王奏免曹爽,皇太后诏召(高)柔假节行大将军事,据爽营”,可知郭氏为政变集团提供了太后诏令,因此司马懿的兵变才能具备正当性。
太傅司马宣王奏免曹爽,皇太后诏召柔假节行大将军事,据爽营。--《魏书高柔传》
嘉平三年()司马懿死,子师继其业。六年(),曹芳谋废司马师,事泄,司马师遂“承皇太后令”,召群臣废帝。郭元后此刻没有据理力争,反而顺承司马氏,污蔑曹芳“耽淫内宠,沈(沉)漫女德,日延倡优,纵其丑谑”,曹芳遂废。
是日,景王(司马师)承皇太后令,诏公卿中朝大臣会议(废帝),群臣失色。--王沈《魏书》
甲戌,(郭)太后令曰:“皇帝(曹)芳春秋已长,不亲万机,耽淫内宠……不可以承天绪,奉宗庙……遣芳归藩于齐,以避皇位。”--《魏书齐王纪》
司马师承皇太后令,废黜曹芳曹芳退位时,前往逼宫者,乃是郭后的从父郭芝。郭芝,如前引述,在明帝世已官至虎贲中郎将,资历甚老;但他在齐王世却甘当司马氏之爪牙,对待曹芳态度倨傲,言辞汹汹,甚至威胁曹芳母子“但当顺旨,将复何言”,鹰犬嘴脸十足。
(郭)芝谓帝曰:“大将军欲废陛下,立彭城王据。”帝乃起去。太后不悦。芝曰:“太后有子不能教,今大将军意已成,又勒兵于外,以备非常,但当顺旨,将复何言!”--《魏略》
(2)高贵乡公世
曹芳废后,曹髦继统。曹髦得立,功在郭后,但郭后援立之举却并非为了曹魏社稷,而是自图私欲。
曹芳退位时,司马师最初欲改立曹操庶子曹据(曹冲同母弟),郭后听闻此事,“不悦”,甚至“欲见大将军,口有所说”。
(郭)芝谓帝曰:“大将军欲废陛下,立彭城王(曹)据。”……太后不悦……太后曰:“我欲见大将军,口有所说。”--《魏略》
一般读者极易误以为郭后“不悦”,乃是因为她欲护佑曹芳,实际不然。郭后“不悦”,乃是因为她担心失去权力。理由显见:曹据是曹操之子,曹叡之叔父,因此他的辈分比郭太后还要大一辈;若曹据继位,那么郭后便再无临朝的借口。
(齐)王出(宫)后,景王(司马师)又使使者请玺绶。太后曰:“彭城王(曹据),我之季叔也,今来立,我当何之(即何往)?”--《魏略》
因此,郭后极力鼓动司马师改立曹霖之子曹髦(曹髦年幼,且比郭后小一辈,如此,郭氏便可以继续临朝)。至于其中原因,也并非是因为曹髦“神明爽俊”,有望振兴魏室,仅是因为曹髦乃是曹丕在世孙辈当中年龄最长者,资历最能服众。令魏文帝的在世长孙入继大宗,承魏明帝之宗祧,完全可以掩塞众口,令郭后合理合法地继续临朝听政。
(郭)太后曰:“……明皇帝当绝嗣乎?吾以为高贵乡公者,文皇帝之长孙,明皇帝之弟子,于礼,小宗有后大宗之义,其详议之。”--《魏略》
虽然郭后当时()诡称援立曹髦乃是因为“见其好书疏文章,冀可成济”,但在曹髦与司马昭决裂后(),郭氏却望风承旨,下诏污蔑曹髦“情性暴戾,日月滋甚”、“以诬谤吾,隔绝两宫”,甚至还谎称曹髦“直欲因际会举兵入西宫杀吾”,将曹髦这个以身殉难的少年令主,丑化为阴谋弑母的悖逆昏君。
高贵乡公卒,年二十。皇太后令曰:“吾以不德,遭家不造,昔援立东海王子髦,以为明帝嗣,见其好书疏文章,冀可成济,而情性暴戾,日月滋甚……此儿具闻,自知罪重,便图为弑逆,赂遗吾左右人,令因吾服药,密因鸩毒,重相设计。”--《魏书高贵乡公纪》
郭太后称曹髦“情性暴戾,日月滋甚”由此可知,曹髦之立,虽然功在郭氏,但这仅仅是郭氏为了保全权力的无心之举,她对待曹髦,实无母子恩义可言。
(3)常道乡公世
曹髦被弑之后,朝政彻底崩坏,魏晋嬗代之势遂不可改易。在此背景下,郭氏与继任者曹奂便更无情分可言。作为司马氏抖傀儡,曹奂的去留生死已经无关紧要,郭氏所留心者,唯有宗族的富贵前途。
高贵乡公卒……大将车(司马昭)固让相国、晋公、九锡之宠。(郭)太后诏曰:“夫有功不隐,周易大义,成人之美,古贤所尚,今听所执,出表示外,以章公之谦光焉。”--《魏书高贵乡公纪》
曹魏灭亡前夕,郭建、郭芝皆显贵,前已详论;郭后从弟郭德(已改名甄德,见前文注引)亦凭借“后族”的优势“以事宜见宠”,受封县公,镇军大将军。西晋代魏后,郭德仍能得到“位特进”的殊荣,政治立场显见。
(郭)德虽无才学,而恭谨谦顺。甄温字仲舒,与郭建及(郭)德等皆后族,以事宜见宠。--《晋诸公赞》
郭德不仅地位奇高,活跃时间亦极长,他在晋武帝末年,自党于齐王攸(司马炎胞弟),甚至能够干预储君人选,其权势可知。
齐王(司马)攸当之藩,(王)济既陈请,又累使公主与甄德(即郭德)妻长广公主俱入,稽颡泣请帝留攸。--《晋书王济传》
就在这种满门朱紫的显赫环境下,郭后优哉游哉地度过了人生的最后时光,景元四年薨,死后不足两年,曹魏宣告灭亡。
不过郭后在人生暮年,也未曾放弃权力,始终干预“宰辅统政,与夺大事”。从《钟会传》提供的旁证来看,钟会作乱于成都之际,仍需“矫太后遗诏”。若郭氏长期不预政事,是不可能被钟会搬出来充当政治借口的。
(钟会)请护军、郡守、牙门骑督以上及蜀之故官,为(郭)太后发丧于蜀朝堂。矫太后遗诏,使会起兵废文王(司马昭)。--《魏书钟会传》
毌丘俭、钟会等作乱,咸假其(郭后)命而以为辞焉。--《魏书明元皇后传》
④小结
纵览明元郭后的一生,可以发现她的政治立场与人生境遇高度相关。从某种意义上看,郭后之所以自结于司马氏,不断巩固权力,与她出身罪臣家族关联甚深。
按郭后之父郭满在文、明之世长期不得平反,以及郭后同胞兄弟不见记载的史料推断,昔日西平郡叛乱,郭氏宗族尤其是郭满一脉,极有可能为叛军魁首,因此事后遭到严厉惩戒,以至直系男丁无复孑遗,仅存的女儿也被罚没宫中,沦为婢妾。
若非得到曹叡的“爱幸”,郭后的凄凉结局是不难想象的。对郭氏而言,抓住改变命运的契机殊为不易,在此道路上愈行愈远亦不可避免。对郭后而言,只要能够保全身家性命与宗族富贵,无论是毛皇后,还是曹芳、曹髦、曹奂乃至魏朝国祚,均可成为交易的筹码,献祭的牺牲。
出身于魏廷的罪臣家族可谓不幸的开局,成为晋廷的姻亲肺腑却是意外的结果。郭后作为历史的见证者与参与者,遍历曹魏王朝的兴衰起落,其所遗留之事迹,亦颇值后世深思。
我是胖咪,百家号历史原创作者。漫谈历史趣闻,专注三国史。从史海沉钩中的蛛丝马迹、吉光片羽,来剖析展开背后隐藏的深意。
Thanksfor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