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诗坛
第二章两晋诗坛
两晋诗坛上承建安、正始,下启南朝,呈现过渡状态。西晋诗坛以陆机、潘岳为代表,讲究形式,描写繁复,辞采华丽,诗风繁缛;左思《咏史》诗独树一帜;郭璞《游仙诗》借游仙写坎壈之怀,文采富艳;东晋诗坛被玄风笼罩,以王羲之、孙绰、许询为代表,“理过其辞,淡乎寡味”;东晋末陶渊明开创描写田园生活风气,成为魏晋古朴诗风集大成者。
第一节陆机、潘岳与太康诗风
一、陆机、潘岳是西晋诗坛代表,太康诗风即指以陆、潘为代表的西晋诗风。惠帝时贾谧专权,潘岳、石崇、左思、陆机、陆云、刘琨等投其门下,为“二十四友”。
二、逞才成为创作的目标。
三、潘、陆诸人努力方向:拟古;追求形式技巧的进步,并表现出繁缛的诗风。
(一)拟古。摹拟《诗经》、汉乐府和《古诗》,成为风气。陆机《赠冯文罴迁斥丘令寺》8章、《与弟清河云诗》10章,潘岳的《关中诗》16章等均为四言体,学习《诗经》,但文辞趋向华美;在《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中,多数曲调都有陆机拟作;陆机《拟古诗》12首,基本拟《古诗十九首》:内容上沿袭原题,格调上变朴素为文雅,显示出诗歌文人化倾向。
(二)追求形式技巧进步—繁缛。
1、“繁缛”正义: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所说:“降及元康,潘、陆特秀;律异班、贾,体变曹、王;缛旨星稠,繁文绮合。”“繁缛”本指繁密华茂,后用以比喻文采过人。繁,指描写繁复、详尽,不避繁琐;缛,指色彩华丽。
2、“繁缛”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如陆机《拟古诗》。
(2)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如陆机《拟古诗·猛虎行》,潘岳《悼亡诗》3首。
(3)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如陆机《赴洛道中作诗》2首除首尾外,几乎都是偶句。陆、潘诸人为加强诗歌铺陈排比的描写功能,将辞赋句式用于诗歌,丰富了诗歌表现手法;诗中山水描写成分增加,用排偶之句描写山姿水态,为山水诗起先导作用。
第二节左思与刘琨
一、咏史诗的渊源。
(一)以“咏史”为诗题,始于班固。班固《咏史》诗,直书史实,钟嵘评为“质木无文”(《诗品序》)。
(二)曹魏王粲、阮瑀《咏史诗》,曹植《三良诗》,张协有《咏史》诗。
(三)左思咏史诗的继承性和创新性。胡应麟:“《咏史》之名,起自孟坚,但指一事。魏杜挚《赠毋丘俭》,叠用八古人名,堆垛寡变。太冲题实因班,体亦本社,而造语奇伟,创格新特,错综震荡,逸气千云,遂为古今绝唱。”(《诗薮》)清何焯认为左思《咏史》诗是变体:“咏史者不过美其事而咏叹之,隐括本传,不加藻饰,此正体也。太冲多自摅胸臆,乃又其变。”(《义门读书记》)。
二、左思《咏史》诗。
(一)主要内容是寒士之不平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
1、表达对门阀制度的不满及对豪右的蔑视;有的肯定寒士自身的价值;有的慨叹寒士生活的困顿。如其二(郁郁涧底松);
2、慨叹司马相如等四位贤才的厄运(第七首):“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
3、其四前写贵族豪奢生活,后写扬雄生前寂寞及死后声誉,反衬贵族之速朽。
4、其六云: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赞扬荆轲等卑贱者的慷慨精神,表达对豪门的蔑视。
5、第一:“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自信可为国立功,终极目标是“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第三首借赞扬段干木和鲁仲连,肯定寒士能为国排忧解难,不图封赏,歌颂他们视功名富贵如浮云的态度。
6、第五首最能表现左思气概:
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列宅紫宫里,飞宇若云浮。峨峨高门内,蔼蔼皆王侯。自非攀龙客,何为欻来游?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许由。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
(二)艺术性:
1、《诗品》置左思于上品:“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谕之致。”多引史实,故曰“典”;借古讽今,对现实政治持批评态度,故曰“怨”;借古讽今又能做到深刻恰当,故曰“精切”;能起到讽谕作用,故曰“得讽谕之致”。
2、《诗品》说左诗:“出于公干”。
3、论陶渊明“又协左思风力,”“风力”与“风骨”义近。标举“左思风力”,有左思再现建安风骨之意。
4、左思《咏史》8首,开创借咏史以咏怀的新路,“创成一体,垂式千秋。”(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
三、刘琨。《扶风歌》是刘琨的代表作之一;被段匹磾拘时写《答卢谌》和《重赠卢谌》,是绝命诗。《晋书·刘琨传》“托意非常,摅畅出愤”。
刘琨诗感情深厚,风格雄峻,与建安风骨一脉相承。
第三节郭璞的游仙诗
一、“游仙”诗的渊源。
(一)“游仙”名篇始于曹植,但游仙题材可上溯到战国。
(二)清朱乾《乐府正义》认为:
1、一类游仙诗出于屈原之《远游》,《远游》中“悲时俗之迫厄兮,将轻举而远游”是此类诗主旨,如曹植《五游诗》、《远游篇》、《仙人篇》、《游仙诗》,抒其愤世之情;
2、另一类起于秦代,内容当不出求仙访药、追求长生之类,如汉乐府《吟叹曲·王子乔》、《董逃行》、《长歌行》等,以求仙为主旨。
二、郭璞游仙诗今存19首,其中9首为残篇。
(一)内容:《诗品》:“辞多慷慨,乖远玄宗”,“坎壈咏怀”。
1、许多评论家将其诗与玄言诗联系,并不符合实际,原因:
(1)玄言以老庄思想为基础,是一种自我保全、超世绝俗的生活方式。
(2)郭璞“好经术”,立身行事接近儒家。
(3)因“才高位卑,乃著《客傲》”(《晋书·郭璞传》)。所以《游仙诗》写隐居高蹈实是仕宦失意的反映,非鄙弃仕途;所抒发的不是逍遥精神,而是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精神。实际上是其仕途偃蹇、壮志难酬时的精神寄托,是抒发其苦闷情怀的一咱特殊方式。
2、《游仙诗》第一、二首,集中写隐逸之情。
3、最能显示“坎壈”之怀的是第五首:
4、也有几首是写神仙世界的,但多别有怀抱,如第三含有讽刺权贵势要之意;第六首寓有警诫统治者灾祸将至之意。陈祚明:郭璞“《游仙》”之作,明属寄托之词,如以‘列仙之趣’求之,非其本旨矣”(《采菽堂古诗选》)。
(二)艺术:
1、西晋后期至东晋初,孙楚、潘尼诸人诗“理过其辞,淡乎寡味”(《诗品序》)。郭璞《游仙诗》则以文采富丽见称。王隐《晋书》说郭璞“文藻粲丽”(《世说新语·文学》);刘勰《文心雕龙·才略》:“景纯艳逸,……仙诗亦飘飘而凌云矣。”钟嵘《诗品》评郭璞“始变永嘉平淡之体”。“平淡”,即淡乎寡味,郭璞的诗与这类作品相反,无论是写隐逸还是写神仙,都是以华美的文字将隐士、神仙境界及山川风物都写得十分美好,具形象性,故刘勰说其“足冠中兴”。
2、借游仙写坎壈之怀,继承《诗》、《骚》比兴寄托传统。朱自清:“后世的比体诗可以说有四大类。咏史,游仙,艳情,咏物。”“游仙之作以仙比俗,郭璞是创始的人。”(《诗言志辨·比兴·赋比兴通释》)
第四节王羲之与兰亭唱和
一、晋穆帝永和九年()3月3日兰亭之会。“修禊”习俗:古人于三月上旬巳日,在东流水洗濯,祓除不祥;后发展为暮春之初在水边宴饮嬉游。其时作诗规矩当是每人作四、五言诗各一首,共成诗37首,编为《兰亭集》。
二、兰亭诗或写山水游赏之乐;或由山水直抒玄理。写游赏的乐趣,中心内容是在自然与人文环境中得到的审美愉悦;在山水游览中体认玄理的作品。
三、兰亭诗标志着诗人已开始留意山水审美,并从山水中体悟玄理。
第五节孙绰、许询与玄言诗
一、玄言诗渊源:魏晋玄学及清谈之风兴盛,东晋政局及由此形成的士人心态。玄言诗的兴盛,是尚清谈、尚清静心态下,老庄玄理与山水之美相混合的产物。
二、心隐与适意:因循自然与玄理的阐发。东晋玄言诗代表人物是孙绰和许询。玄释合流,是东晋孙、许等人玄言诗的重要特点,也给东晋玄言诗人的思想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思想上,支遁注《逍遥游》新义为众人接受。东晋士人追求“心隐”,只求适意。这一生活的主体,便是山水、清谈和诗酒风流。
三、玄言诗的特点:
(一)钟嵘《诗品序》:“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爰及江表,微波尚传,孙绰、许询、桓、庾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
(二)释道安的弟子慧远及其道友、文友始以佛理入诗,如慧远《庐山东林杂诗》,在写山水游乐的同时,抒发佛理。
四、东晋玄言诗艺术价值不高,但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如谢灵运山水诗,白居易诸人说理诗,宋明理学家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