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梁战神实至名归,他不会骑马射箭,但率领

说到历史中的战神,在三国之后的魏晋南北朝,有一位军事奇才,仅仅带着兵马北伐,竟然打赢北魏30万大军,一路上47战攻无不克,甚至打下洛阳,他就是南朝的传奇名将一一陈庆之。

这是我第一次认真读南北朝的史料,陈庆之的故事,比小说中开外挂的主角还夸张。以下就来说说关于陈庆之的三件大事。

01被下棋耽误的名将

陈庆之个性谨慎自律,不爱声色娱乐。他不擅长骑马射箭,还射不穿普通的木片。然而,当他带领军队时,他善于安抚激励将士,部众都愿意为他拼死作战。

一个传说中的战神,竟然不会骑马打仗,听起来已经很神奇了,更神奇的是,陈庆之到了四十几岁,才开始正式带兵打仗,那他中间这段时间都在干嘛?

原来他专注下棋30年。

陈庆之常年跟一位萧公子下棋,这边先卖个关子,萧是贵族的姓氏。这位萧公子是世家子弟,多才多艺,很多人想要跟他攀关系,但他特别喜欢跟陈庆之下棋。

两人下起棋来,常常是没日没夜,所有人都累了,陈庆之却像不用睡觉似的,只要呼喊一声,他随时都能陪公子下棋。

这种豪门人家,都有许多贵宾门客,陈庆之的出身没有留下记载,并不是什么名门,一般来说是很难出头的。不过,他得到了萧公子的赏识跟信赖。

这位萧公子名叫萧衍,熟读各家经书,写下许多诗词,还会骑马打仗,除了文学造诣很高,对于佛学也非常有研究,大家可能猜到了,他就是信奉佛教、有名的皇帝一一梁武帝。

回过头来看陈庆之,他真的那么爱下棋,不睡觉不上厕所也要下吗?或许,他早就预见萧衍是能够成大事的人。

当时朝廷腐败,各地战乱四起,陈庆之决定了,他要跟着萧衍做一番事业。萧衍起兵,打下首都,后来接受禅让,成为南梁的开国皇帝。

在举兵过程中,陈庆之就像是他的随身秘书,虽然陈庆之跟随作战,但这时候还没立下什么战功。其实梁武帝的一生也是个传奇,他能文能武,可说是全方位的奇才,不过梁武帝的故事先摆一边,我们还是来说陈庆之。

为什么陈庆之这么晚带兵暂露头角呢?他比梁武帝小了20岁,最初在梁武帝心中,可能只是把他当成一个亲近的晚辈,毕竟陈庆之没有什么家学渊源。

梁武帝身边有许多士族的朋友,名门的后人,怎么可能会想到用一个陪他下棋的小弟当将军?

02出道作

北魏的元法僧叛变,他是王室宗亲后代,脱离北魏,请求南梁的保护。梁武帝派出自己的儿子萧综,以陈庆之作为将军,率军人前往接应。

士兵当然不是去打仗,梁武帝很可能只是想找机会,让他欣赏的陈庆之刷个记录。元法僧是徐州刺史,这次带兵去接管徐州,不算是个艰难的任务。

然而,北魏动作也很快,他们出动军队来对抗。北魏派出两万大军,前锋丘大千筑起营垒,陈庆之率军逼近,一鼓作气进攻,击溃魏军。

陈庆之首次当主将指挥作战,就能以2千人打赢2万人,好像有点扯。但看看其他记载,《南史》更夸张说,北魏有10万大军。

其实《梁书》跟《南史》,本来就是品质比较有问题的史册,10万应该是灌水的数字。不过,我相信陈庆之确实打下了胜利,因为从此之后,他有更多带兵打仗的机会,这不至于是虚构的。

问题又来了,2千人怎么打赢2万人呢?记载中写的很简略,“一鼓便溃”,我的推理跟解读是,当时北魏大军还没推上前线,他们还在观望梁军的动向,陈庆之击鼓突袭,这未必是要一决死战,说不定他只是下令击鼓,就像围棋中用假装进攻的方式,看看对方会不会乱了阵脚。

结果,敌军露出破绽,那当然就要趁势攻击了。前面说过,陈庆之虽然不擅长骑马射箭,但善于鼓舞部众。他能够利用士气,判断情势,作出攻击,这点也表现在他生涯最大的战事之中。

03代表作

几年之后,北魏的北海王元颢,由于北方大乱,想要投降南梁当魏王。梁武帝接受了他,派出屡建战功的陈庆之假节,带着兵马与元颢会合。

我们会发现,北魏常常出现脱北者,常常有叛逃归顺南朝的人。而陈庆之带兵北上时,觉得这是难得的好机会。下棋的人,最擅长寻找对方破绽,眼看北方城池空虚,陈庆之展开一系列攻势。

北魏丘大千率7万大军,分筑九城,陈庆之下令猛攻,从天刚亮一直打到傍晚,攻破了三个城垒,丘大千选择投降。

两军交战时,士气非常重要,丘大千之前败给陈庆之,这次再败,于是他放弃抵抗。陈庆之打下胜仗,并没有停下脚步,他带着这股气势,继续攻打下一座城池。

北魏派出2万羽林军救援考城,但还是挡不住陈庆之的军队,陈庆之再下一城。陈庆之带着人到处转战,战无不胜,他们人人穿着白袍,所以又被称为“白袍军”。

北魏的军队光是看到白袍,心里就已经害怕了,这大概也是陈庆之常胜的秘密。白袍军的下一站,进攻荥阳。

眼看南梁的军队一路进击,北魏赶紧调派大军支援,还派出他们的第2号王牌元天穆,这下轮到白袍军紧张了,这也是考验陈庆之的时刻。

打顺风的战役容易,现在士兵心中开始胆怯,不但攻不了城,很可能会在此全灭。

于是陈庆之对众将士喊话:我们一路攻城略地,杀了多少敌军,现在元天穆帅大军前来,肯定会对我们赶尽杀绝。在野外交战,我军没有任何胜算,现在我们只能迅速打下新荥阳城,据城而守,这是唯一的活路,你们知道了吗?

陈庆之这次讲话,并不是鼓舞大家,而是威胁大家,成败就在这一刻了。他说完这番话,下令击鼓,将士们争相登城,所有人发疯似的进攻,这都是为了活下去啊!原本进攻不破的荥阳城,就这样被攻破了。

后来,元天穆的大军也赶来了,元天穆引兵围城,陈庆之趁着新胜的锐气,亲自率兵,背城一战,大破北魏的军队,元天穆与其他魏将狼狈逃跑。

陈庆之两次让军队置之死地而后生,先在绝境中攻城,然后在绝境中守城,这种心理素质太强大了。谁说将领一定要冲锋杀敌,能够看准情势,指挥军队,那才是大将的价值。

陈庆之这一战,用7千人打赢30万大军,接下来该让白袍军回去休息了吧?不,这就是陈庆之最狂的地方,棋局占了优势以后,不能罢手,当然要吃掉对方更多的子。

陈庆之接着进攻虎牢关,沿途进击,魏军纷纷投降,白袍军势如破竹,最后打下洛阳。看到这边,大家就知道了,为什么说陈庆之是传说级的战神。

一个骑马跟拉弓都有问题的大将,一路北伐,打赢擅长骑马作战的北方人,这十四个月之间,陈庆之打了四十七场战役,所向无敌,简直是惊天地泣鬼神。刘备跟诸葛亮听到这种北伐成绩都会哭出来。

04为何知名度不高

虽说《南史》跟《梁书》的记载,未必全部都是事实,但在《资治通鉴》中,舍弃其他夸张的事迹之后,还是写下了陈庆之平三十二城,攻下洛阳,这算是相对可靠的。

通常说陈庆之的故事,说到这里就结束了,但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位千年难得一遇的奇才,为什么他的知名度没有其他名将高呢?

我觉得有个原因,只是很少文章或影片说到这件事。元颢跟陈庆之进入洛阳后,北魏的第一名将尔朱荣率领大军来攻。

元颢在黄河跟尔朱荣相持,陈庆之守城,但元颢大败给尔朱荣,陈庆之向东退守,原本打下来的城池,又纷纷归降北魏。

也就是说,虽然一度打下洛阳,但只有短短的六十五天,做了个好梦,然后又还给对方。

另一方面,陈庆之这一路上多有屠杀,他是用杀戮的方式,维持军队的高昂士气。不过,在这边就不指责这部分了,单纯评论一位将领,陈庆之的统率力,观察局势的洞察力,绝对是非常优秀的。

论战术谋略,总会提起韩信用兵,他常常能在不利的局面中,自己创造出机会。我想,陈庆之在战场上的表现,还是难以跟韩信相比,陈庆之不是最会打仗的战神,他是一个擅长把握时机的战神。

《孙子兵法》说,一只军队早上出征,往往充满锐气,中午开始松懈,晚上就想着退还了。所以,擅长用兵的人,总会避开敌军锐气,攻击对方松懈的时刻。

从陈庆之擅长的下棋来看,懂得争势、争锋,就是他最大的强项。当他看到北方空虚时,一路乘胜追击。

而我认为,陈庆之放弃洛阳,反而可以看到他的战略智慧。当时尔朱荣大军锐不可挡,天时地利都对陈庆之不利,陈庆之惨败,他削去头发,伪装成和尚逃难。

至于陈庆之是否真的打败三十万大军,对照北魏的记载,当时叛乱四起,北魏将领忙着平乱,很可能凑不出那么多人,直到尔朱荣带兵来攻,那才是他们的主力军队。

当时北魏城池空虚,所以白袍军攻无不克,,这并不是否定陈庆之。我认为他最厉害的地方,在于能够看清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

陈庆之虽然最后的败逃回去的,但他仍然受到梁武帝的封赏。陈庆之与他的白袍军在历史上留下来的,仍然是那段不可思议的战绩。当时洛阳人人都听过这么一句歌词: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1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