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一词除了表示方位,更多的时候泛指各种具体或抽象的人、事、物。
为什么把“物品”叫“东西”?这个问题与市场有关。
清代不仕文人龚炜,写有《巢林笔谈》,其中有“买东西考:明崇祯时,曾遣中官问词臣,今市肆交易止言“买东西”,而不及南北,何也?词臣莫能对。辅臣周延儒曰:“南方火,北方水,昏夜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不待交易。故但言买东西,而不及南北。”帝善之。然亦太穿凿。愚以此语定起东汉,其时都市之盛,侈陈东西两京,俗语买东、买西,言卖买者,非东即西,沿习日久,遂以东西为货物替身;如方言称主人贵东、敝东之类,着落东西二字,而不言南北可知。”
龚炜认为:东汉时,商人大都集中在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到东西二京购货,俗语就说“买东”或“买西”,约定俗成,“东西”就成为货物的代称。龚伟经这一说颇为接近本质,所推论时间早至汉代,应当是“东西”一词可信的来源,因为它可以与《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的记载相呼应,说明从南北朝开始称物品为“东西”是合乎逻辑的。
“楷模”一词,是榜样、模范的意思。楷与模原来是两种树的名称,
《淮南王木谱》:模木,生周公塜上,其叶春青夏赤秋白冬黑,以色得其正也;楷木,生孔子塜上,其余枝疎而不屈以质得其直也。
《述异记》:鲁曲阜孔子墓上,时多楷木。(鲁地曲阜的孔子墓上,生长的多半是刚直的楷树。)
据清人编的《广群芳谱·木谱》载:“楷模即树名。楷者,即黄连树。据说长在孔子坟上,枝疏而挺拔,树长得周周正正;模者,亦为树名,长在周公坟上,树叶春天青,夏天红,秋天白,冬天黑,叶茂枝繁,颜色纯正。”后来,人们就取“楷”和“模”两种树的特征,来指代品格高尚的优秀人物,“楷模”也就成了榜样、典范的意思。
《朱子语类》:古之木,今有无者多。如楷木,只孔子墓上,当时诸弟子各以其方之木来栽,后有此木。今天下皆无此木。其木亦如槐,可作简,文皆横生,然亦只是文促后似横样。
《坚瓠集》:又周公墓有模木。其叶四时代色。春青夏赤秋白冬黑。色得其正。
《容春堂续集》——
楷木天然理最端,
孔林千古挺高寒。
谁将规作扶衰杖,
合与周模一様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