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关于三国史有一个冷知识,那就是三国中只有蜀汉没有史书传世。魏、吴两国在当时就已经有了史书,曹魏有官修的王沈的《魏书》和鱼豢私人编撰的《魏略》,孙吴方面也有官修的韦昭的《吴书》。而蜀汉当时没有设置史官一职,既没有官方史书,也没有民间野史。
三国风云因而陈寿在编写《三国志》中的《魏书》和《吴书》时比较轻松,毕竟有前人的可信成果作为参考依据;而陈寿在编写《蜀书》时就稍稍有些头疼了,由于没有现成的史料,除了充分利用魏、吴两国遗留下来的史书中对蜀汉的记载外,他就只好更多地通过考证大量的文献资料和民间传说来还原那段历史了。
不过,幸运的是,陈寿曾是蜀国人,他有着大量的亲历亲见亲闻作为依据。虽然后世更多地将陈寿划分为西晋时期的人,但准确地说,陈寿应该是蜀汉和西晋两个时代的人。直至蜀汉灭亡时,陈寿就已经在蜀汉有着30年的生活经历了,同时他在蜀汉还有着不短的为官经历。
陈寿其人和《三国志》问世
陈寿是巴西安汉人(今四川南充),出生于年,他从小就十分好学,曾在同郡(巴西郡)的大儒谯周门下求学。陈寿最初忙于潜心研习《尚书》等古籍,后来他接受了州里的应聘,开始从政,在蜀汉历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并一度官居观阁令史,但后来因为不屈于宦官黄皓的专权而屡遭贬谪,直至被撤职。其后不久,陈寿在为父亲守丧时生了病,于是让奴婢喂他汤药,这一幕却被正来陈寿家拜访的客人看到了,从此陈寿的名声在乡里不好了。直至年蜀汉灭亡,陈寿因为犯了不孝的罪,已经赋闲在家好几年了。
刘禅宠臣宦官黄皓蜀汉灭亡后,陈寿成了晋朝人,司空张华爱惜陈寿的才华,认为陈寿虽然有不孝的嫌疑但不至于到了不能为官的地步,于是就推举陈寿为孝廉,授予他佐著作郎(史官职)的官职,并让他出任阳平县令。陈寿在担任佐著作郎期间,撰写了《蜀相诸葛亮集》,并上奏给了朝廷。后来陈寿由佐著作郎升职为著作郎,同时兼任本郡的中正。
西晋名臣张华,主要功绩——力主伐吴再后来,张华准备推荐陈寿担任中书郎,然而荀勖忌恨张华同时又不喜欢陈寿,就暗示吏部将陈寿贬谪为长广太守。陈寿以母亲年老为由推辞而不赴任。年,杜预将要离开京城洛阳、前去镇守荆州时,向晋武帝司马炎推荐了陈寿,建议让陈寿担任黄门侍郎或散骑常侍,于是朝廷授予了陈寿治书侍御史一职。但不久后,陈寿因为母亲去世而离职,陈寿的母亲临死前嘱咐陈寿就将她葬在洛阳,陈寿遵照母亲的遗言做了。结果陈寿又犯了不将母亲归葬乡土的罪,再一次被贬官。几年后,朝廷启用他为太子中庶子,陈寿没有就任。当初,陈寿的恩师谯周就对陈寿说过“你将来会因为才学而成名,但也经常会遭到他人的诋毁,不过这未必是坏事。你应当小心谨慎一点”,谯周的预言(推测)还算挺准的。
谯周剧照西晋灭吴(年),天下统一,陈寿完成了《三国志》的编写。当时很多人都认为陈寿很善于叙事,有着编写优秀史书的才能。夏侯湛正在编写自己的《魏书》,看到陈寿所写的《三国志》中的《魏书》后大为惊叹,认为自己没有必要再写,直接销毁了自己的著作。司空张华十分赞赏陈寿,对陈寿说道“应该把《晋书》也委托给你写啊”。
《三国志》书影但是陈寿这个人自身也有很多毛病,他有点贪财记仇,这一点从他的编史态度上可以看出。丁仪和丁暠兄弟二人在魏国很有名气,本该被立传,陈寿却对他们的儿子说“给我一千斛米的话,我就给你们的父亲立传并美夸”,他们的儿子并没有答应,陈寿最终也没有给丁仪和丁暠两人立传。陈寿的父亲曾在马谡帐下做过参军,马谡在街亭遭遇惨败后,马谡被问斩,陈寿的父亲也被诸葛亮处以髡刑(剃须发),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瞻又轻视陈寿,因而陈寿在记载两人时说,诸葛亮不擅长军事谋略,没有随机应变的能力;诸葛瞻只擅长书法,名过其实了。议论的人都对此不齿。
元康七年(年),陈寿病逝,时年六十五。梁州大中正、尚书郎范頵等上书称赞陈寿所写的《三国志》多有明得失和劝诫之言,有助于教化,应当抄录下来流传。于是晋惠帝下诏命令河南尹和洛阳令,到陈寿家将《三国志》抄录下来。《三国志》也在同时期(西晋)众多记载三国时期历史的史书中再一次脱颖而出。
小结
陈寿在众多史学家中还是挺特殊的,毕竟他在自己所记载的那个时代生活过。可以说,不同于记载曹魏和孙吴的历史所依据的是当时遗留下来的史书,陈寿记载蜀汉历史更多地依据的是自己的亲历亲见亲闻。
参考资料:《晋书》、《华阳国志》。
(部分图片源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