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命之徒途衣带诏始末探微胖咪谈

北京医院治疗荨麻疹 http://m.39.net/pf/a_9204186.html

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建安四年()衣带诏事件,董承、刘备等谋诛曹操,事泄不克。董承伏诛于内,刘备作乱于外,人心浮动,朝廷大乱。这是三国爱好者的常识。不做赘述。

本文是《董承另一面》的下篇,主要围绕“衣带诏事件”的始末由来,从外部环境到内部人员,对该事件部分环节做简要探究。

首先要澄清一点,董承并非忠良骨鲠之臣,而是擅权揽术的乱臣贼子。详情请阅读系列上篇:

轻狡反复、惟利是视:国舅董承的另一面

另外需要澄清的一点,就是“衣带诏事件”与“刘备叛逃”的逻辑关联。

我阅读多方材料,发现刘备叛逃徐州,并非是响应衣带诏的结果。相反,衣带诏是逼刘备出走的原因。

刘备在董承与曹操之间、无任何政治倾向,出奔叛逃、纯粹为求自保。

本文构思如上所示。

希望给读者朋友带来些许收获;献丑了。

本文共字,阅读需20分钟

①汉廷局势

其功顺天者,天助之;其功逆天者,天违之。

董承的“衣带诏之谋”,是根据汉廷与曹营的“外部环境变化”而产生的。

建安四年()的朝廷局势其实颇为复杂。

该年年初、发生了两件事儿。

吕布之死第一件事儿是左将军吕布败死下邳。曹操带刘备返回许县。

布复叛为(袁)术。太祖自征布,至其城下。兵围急,乃下降。於是缢杀布。--《武帝纪》

张扬之死第二件事儿是河内太守张杨被部将杨丑所杀。“弑君者”杨丑又被黑山军眭固所杀。眭固归附袁绍,复为曹操所杀。曹操自置河内太守(魏种),公开与袁绍决裂。

四年春二月,(曹)公还至昌邑。张杨将杨丑杀杨,眭固又杀丑,以其众属袁绍。(公)进军临河,交战,大破之,斩(眭)固。以魏种为河内太守,属以河北事。--《武帝纪》

曹操本属袁绍阵营,却袭杀眭固,公开抢夺老大地盘。这是官渡之战的导火索。

袁绍同年攻破易县,公孙瓒自焚。袁本初坐拥四州,统一河北;曹孟德占据豫、徐、兖南地区;又遣丁冲、钟繇等人经营司隶。

曹袁相争、官渡之战()一触即发,这是建安四年()的大局势。

曹操当死数矣,绍辄救存之

此时汉廷的军政大权,完全落在曹氏、夏侯氏、谯沛武人手中。

但汉廷内部还隐藏着另外一支势力:即车骑将军、国舅董承为代表的反曹阵营。

建安四年()恰恰是曹操内忧外患的时刻;董承借着官渡前夕的帷幕,开展自己的密谋。

②董承的密谋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董承出身灵帝生母董太后家族,在二宫权斗(董太后、何皇后)中落败,归附了上洛擅权的董卓。西迁长安后,董承勾结白波军帅,携天子东奔洛阳(),翌年()被曹操挟至许县。

董承本人有相当的政治野心,始终想遥控皇帝,左右政局。

此时客居许县,名为皇亲国戚,实际无异囚徒。曹氏政由己出,不拜天子,且掌宫禁的宿卫兵士,皆为曹操的宗族姻亲或同乡故旧。因此董承在许县,一无所为。

自帝都许,守位而已。宿卫兵侍,莫非曹氏党旧姻戚。--《后汉书卷十-下》

董承的计划,是杀掉曹操,掌控兖州兵(及青州兵),之后携天子返回洛阳。

左将军领司隶校尉豫、荆、益三州牧宜城亭侯(刘)备,受朝爵秩,念在输力,以殉国难。睹其机兆,赫然愤发,与车骑将军董承同谋诛操,将安国家,克宁旧都。--《汉中王劝进表》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僭位汉中王时,群下的《劝进表》揭示了董承的意图:

“克宁旧都”。

彼时()长安残破,李郭伏法未久、韩马窥伺神器;东汉旧都唯洛阳。故董承欲挟献帝西迁洛邑。

董承的谋划分两步。

第一步,杀掉曹操。(董)承曰:“举事讫,得曹公成兵,顾不足邪?”--《献帝起居注》

董承所谓“诛其祸首、招降曹氏剩余兵力”无异痴人说梦。诸夏侯曹氏又不是木偶,岂不会奋起反抗?

第二步,返回洛阳。这一步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即脱离曹氏的控制范围。此时司隶校尉部并不太平,魏武对洛阳的经营刚刚开始。

举事讫,得曹公成兵,顾不足邪

驻扎司隶的诸侯中,大多与董承有故交。准确来说、是绝大部分与董承“违戾不和”。

会天子还洛阳,韩暹、杨奉、董承及(张)杨各违戾不和。--《魏书十四》

白波故帅韩暹、杨奉、李乐、胡才。这四位是白波故帅,与董承一起迎天子东奔的佐命元勋。自天子被曹操挟持,白波故帅就被驱赶流亡,两年间(-)先后惨死。

(胡)才、(李)乐留河东,才为怨家所杀,乐病死。--《魏书六》

注:河东,即拱卫洛阳的三河之一。三河:河东、河内、河南。

杨奉、韩暹寇徐、扬间,先主邀击,尽斩之。--《蜀书二》

注:杨奉被刘备诱杀;韩暹逃往并州,死于道。

河内张杨河内太守张杨,是奉食于道、受封大司马的功臣,建安四年()年初被部将杨丑弑杀,眭固又杀丑。河内落入了曹氏囊中。

华阴段煨屯兵华阴(属弘农郡)的安南将军段煨,与董承有嫌隙。天子东奔途中,董承与杨定(杨奉叔)曾诬告段煨谋反。

煨与杨定有隙,煨迎乘舆不敢下马,揖马上。侍中种辑素与定亲,乃言曰:“段煨欲反。”董承、杨定言曰:“郭汜今且将七百骑来入煨营。”—袁宏《后汉纪》

更可畏者,段煨接受曹操征召,出兵讨灭李傕(),瓦解了西凉霸府。

建安三年,(曹公)遣谒者裴茂率中郎将段煨讨李傕,夷三族。--《后汉书献帝纪》

仇人段煨的存在,使董承无法西入关中。

注:华阴县属弘农,弘农以西即函谷关故地。

换言之,建安四年()年初,许县附近唯一一块净土,只剩下东都洛阳,十年前()被董卓焚毁的旧京。

盘踞司隶地区的诸侯,与董承有染者,到建安四年死伤殆尽,且多源于曹氏的武力威慑和外交打击。

这既刺激了董承的情绪,又扫清了董承西迁洛阳的障碍。

③“衣带党”

昔吕不韦之门,须子楚而后高,今吾与子由是也。

史籍可考者,衣带诏核心成员为以下五人:

车骑将军董承、长水校尉种辑、议郎吴硕、偏将军王服、左将军刘备。

帝忌操专逼,乃密诏董承,使结天下义士共诛之。承遂与刘备同谋,未发,会备出征,承更与偏将军王服、长水校尉种辑、议郎吴硕结谋。--《后汉书卷七十二》

按时间线,刘备是最后加入的。此处先按下不表,简单谈谈其他四位。

董承董承自必不说,携“车骑将军”权位和“献帝丈人”身份的核心领导者。是“衣带党”党魁。

种辑种辑本是“谋诛董卓”的义士。未知何故,竟与董卓余孽,故中郎将牛辅(董卓女婿)部将董承勾结在一起。

董卓之乱,关东兵起,卓徙都长安。(荀)攸与议郎郑泰、何颙、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等谋诛卓。--《魏书十》

此人在兴平二年()东奔时,便与董承沆瀣一气、诬告段煨。

其官职“长水校尉”是东汉常置五校尉之一(步兵、长水、越骑、射声、屯骑)。在曹魏的中军制度(领军、护军典中军)形成完善之前,长水校尉应有固定典兵。

种辑是“衣带党”的冲锋队队长。

吴硕吴硕是议郎,在某些材料中以“将军吴子兰”形象出现,未知是否为同一人(一说为兄弟,未知孰是)。

注:同时代朝官中尚有“吴子卿”,未知是吴硕字抑或与“吴子兰”别称。若按齐王芳讳“兰卿”,则二人应为亲属。

议郎秩六百石,掌顾问应对,无常事;同时兼领宫廷宿卫职能,郎官皆如此。曹操在灵帝末年亦曾被征为议郎。

身为议郎的吴硕,大约是董承安插在献帝身边的耳目,类似后来钟会在曹髦身边的作用;是“衣带党”的盖世太保。

王服王服,一作王子服、一作李服,其形象甚为模糊。

王服始末失考,从现存的零散材料中,仅能推测出非曹操旧人。

其“偏将军”职务,多见诸降将。许多被魏武从“降虏”中擢拔的斗将,都曾担任过偏将军。如张郃、关羽等。

(张)郃惧,乃归太祖。太祖得郃甚喜,拜郃偏将军,封都亭侯。--《魏书十七》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关)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蜀书六》

王服典兵,应该是被董承拉拢的主要原因。

从王服有限的相关记载看,他大概属于一个被骗进“衣带党”的糊涂虫。生得糊涂,死得也糊涂。是“衣带党”的献祭品。

董承给王服洗脑:

“郭汜用数百精兵,就击溃李傕数万大军(指兴平二年的长安变乱),我觉得将军你,就是我们需要的人才。你就是赢异人身边的吕不韦啊!”

承谓服曰:“郭多有数百兵,坏李傕数万人,但足下与吾同不耳!昔吕不韦之门,须子楚而后高,今吾与子由是也。”--《献帝起居注》

注:郭多即郭汜。

注:“不韦之门须子楚而后高”,即《史记》所言“吾欲大子之门”;我要光大你的门户,所谓“定大计”。

吾欲大子之门

董承在这信口开河、胡说八道,竟连吕不韦都搬出来了。

王服很是动心,又问:

“党内还有谁?”

董承便把“衣带党”的党员名册搬出来给王服看。

服曰:“今京师岂有所任乎?”承曰:“长水校尉种辑、议郎吴硕是我腹心办事者。”遂定计。--《献帝起居注》

王服“遂定计”。

由此可见,王服是个憨批,董承也不是个明白人:

入职协议还没签呢,您这先把公司领导层的人事履历交出去?

这种安全意识,死得是一点儿都不冤。

下面介绍“衣带党”最后的核心成员,左将军刘备。

④刘备的抉择

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刘备是被董承骗进“衣带党”的。

入职前讲好了年薪八十万,还有干股分红。入职后发现,底薪三千,余为绩效;干股没有,因公司还未上市,需凭业绩表现(诛杀曹操)适当给予期权激励。

刘备心中一万头羊驼呼啸而过。

建安三年()刘备雇流氓抢了吕布找张杨买的军马,被吕布一顿胖揍;躲到了曹操的地盘儿。曹操派夏侯惇去给刘备壮声势,又被吕布的大将高顺一顿胖揍,夏侯惇还被射瞎一只眼。

建安四年()曹操亲征下邳,杀吕布;携刘备班师许县。

曹操授予刘备的头衔非常耐人寻味。

“左将军”。

上一任左将军,是被曹操干掉的吕布。

吕布伏诛时,刘备就在一旁幸灾乐祸,拼命进谗。不料吕布刚死,左将军的帽子就戴到了自己脑袋上。

刘备进曰:“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太祖颔之。布因指备曰:“是儿最叵信者。”於是缢杀布。--《魏书七》

先主复得妻子,从曹公还许。(公)表先主为左将军。--《蜀书二》

吕布再上一任的左将军,是被曹操打残、后被刘备打死的袁术。

曹操的用意,不言自明。

备,受朝爵秩,念在输力,以殉国难

刘备确实被吓得够呛。

客居许县时,“左将军”天天躲屋里不敢出门,在后院儿种大头菜。

曹公数遣亲近密觇诸将有宾客酒食者,辄因事害之。备时闭门,将人种芜菁。--《吴历》

好不容易和曹操吃个饭,都小心翼翼,曹大哥夸一句都会把刘备吓到摔筷子。

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蜀书二》

刘备是知道曹操为人的。

曹刘二人早有勾连。光和年间(-)刘备在洛阳游学时,二人就有来往;黄巾之乱时,刘备亦与曹操同赴沛国(曹操老家)募兵;刘备叛出公孙瓒阵营时,为抱袁绍大腿、先表袁谭为茂才,曹操又表袁谭为青州刺史。哥儿俩配合默契。

青州刺史袁谭,先主故茂才也。--《蜀书二》

(袁)谭始至青州,为都督,未为刺史,后太祖拜为刺史。--《九州春秋》

陈寿给先主的赞语说得很清楚:

“刘备和曹操本是一路货,只不过能耐不如曹操,所以基业大小也就不如曹操。”

(备)机权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蜀书二》

曹刘本一丘之貉,互相没脱裤子、就知道对方要放啥屁。所以刘备根本没有参加“衣带党”的动机;更没有参加“衣带党”的胆子。

论动机,刘备这个“草鞋皇叔”,年轻时一度困窘,匡扶汉室与我何干?

论胆色,刘备固然是天下枭雄,但在曹操眼皮子底下也得夹起尾巴做人。

但董承可未必这么想。

董承觉得刘备是皇亲,是可以拉拢扶持的对象。看董承对偏将军王服的那一番洗脑,扯什么庄襄王和吕不韦,便知董承引喻失义、不学无术。他把刘备看走了眼、那是再正常不过了。

刘备也有不得已的苦衷。

本来喝着大酒互相吹着牛逼呢,不料“衣带党”那群龌龊货突然围过来,亮出身份,再掏出一本儿按了血手印的小册子,做道德绑架。

这把刘备逼到了死角。

“你要么告发我们,要么加入我们。”

董承等人客居许县已经四年了(-);而刘备懵头懵脑、初来乍到,公司同事们的脸儿还没混熟呢;光知道大老板提防自己。一时间被拉进这么个“夷三族”的传销组织,而且组织行动如此不严密,其心中自是很不以为然。

刘备直接拒绝了“衣带党”的橄榄枝。

先主未出(许县)时,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先主未发。--《蜀书二》

先主未发。

董承你递过来的也叫橄榄枝?你当我傻?你那分明是鹤顶红。

结果曹操不知道从哪听来风声,说刘备和董承喝大酒。便叫来刘备,阴恻恻地说:

“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蜀书二》

这句话,和曹操从死人吕布头上扒下来、转赐给刘备的“左将军”帽子,是一个路数。

刘备闻言、大惊失色;双手乱抖、筷子摔了一地。他撅着屁股捡筷子的窘状,比西门庆在潘金莲面前还猴急。一边捡筷子,一边说着什么:“雷公大法好,退散保平安”。

于时正当雷震,备因谓操曰:“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良有以也。一震之威,乃可至于此也!”--《华阳国志》

跟曹操吃完饭,刘备立刻加入“衣带党”。成了光荣的第五名党员。

(备)遂与承及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同谋。--《蜀书二》

其实刘备根本不想和董承这种志大才疏的空想家们搅合在一起。

就董承那计划:杀了曹操,掌控兖州兵和青州兵,之后迁都洛阳。

这不是痴人说梦吗?你当曹洪、曹仁、曹纯、夏侯兄弟和谯沛许褚他们是吃素的?

刘备进退两难。

告发董承,那事情始末根本说不清楚。按曹操的流氓性格,绝对会在事后把刘备一并诛杀,类似司马懿杀何晏。

注:高平陵之变,司马懿任命何晏审讯曹爽党人,事后将何晏一并诛死。

不告发董承,按董承那“大嘴巴”习气和不靠谱的办事儿风格,早晚东窗事发,把自己牵扯进去,到时候三族夷灭,为个傻货殉葬,不值啊!

绝境中,刘备得到了命运女神的垂青。

同年()年底袁术断粮,向北投袁绍。刘备自告奋勇去截击袁术,说自己道路熟,胸脯拍得震天响。还把一家老小都留在曹营做人质。

魏制,凡遣将帅,皆留其家以为质任。--胡三省《资治通鉴注》

刘备是拿老婆孩子的鲜血,给自己换了一条活路。

他从请缨出兵那一刻,就知道等待自己全家老小的是什么。

果不其然,刘备出奔,全家夷灭。

《蜀书后妃传》中屡次提及的“数丧嫡室”,指的就是刘备用全家性命做筹码,来交换逃离许县的机会。

请注意,是“逃离许县”,而不是“举兵勤王”。

刘备出逃在前,董承事发在后。备至徐州,杀刺史车胄,引发曹营内部肃反,曾经和刘备喝大酒的董承一党被顺势揪出。

备之未东也,阴与董承等谋反,至下邳,遂杀徐州刺史车胄,举兵屯沛。五年春正月,董承等谋泄,皆伏诛。--《武帝纪》

换言之,刘备提前出走叛乱,其实不仅是叛变曹操,也是在出卖董承。

刘备的心态很好理解。

“董承你个腌臜货,自己意淫一下就算了。我本来就想在许县混吃等死做咸鱼,老婆孩子热炕头。你拉着我加入什么狗屁“衣带党”,拖我下水、逼我出走,变相把我老婆孩子害死了。那我也不能饶了你。”

这大概就是弱者间的互相伤害。

先主在豫州,数丧嫡室

刘备在赤壁之战前,曾三次丢失家小。

前两次丢给吕布,都找回来了。

布虏先主妻子,先主转军海西。杨奉、韩暹寇徐、扬间,先主邀击,尽斩之。先主求和於吕布,布还其妻子。--《蜀书二》

(备)为(高)顺所败,复虏先主妻子送布。曹公自出东征,助先主围布於下邳,生禽布。先主复得妻子,从曹公还许。--《蜀书二》

第三次丢给曹操,全杀干净了。

先主甘皇后,沛人也。先主临豫州,住小沛,纳以为妾。先主数丧嫡室,常摄内事。--《蜀书四》

刘备知道曹操是啥人。从他逃离许县那一刻起,他就没想过曹操能放过他的家人;曹操也知道刘备是啥人,从刘备出走不归那一刻起,他就没想过让刘备的家小活命。

刘备第四次丢失家小,又是丢给曹操。长坂坡被骑督曹纯虏获二女。之后这俩闺女彻底消失于历史记载。

(曹纯)从征荆州,追刘备於长坂,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魏书九》

魏明帝曹睿曾说:“刘备背弃了我爷爷对他的恩义,自己逃到巴蜀割据。真是可恶。”

(明)帝露布天下并班告益州曰:刘备背恩,自窜巴蜀。--《魏略》

曹睿毕竟年轻,他不知道刘备一开始不是自窜巴蜀、而是差点儿逃入越南。

刘备入川前,对曹操是极端畏惧的,赤壁之战前甚至对鲁肃说:

“吴侯(孙权)要是不收留我,我只能去投吴巨了。”

(鲁肃)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太守吴臣有旧,欲往投之。”--《江表传》

注:吴臣即吴巨。臣字为误,以《吴书》写法为准。吴巨武夫,性格粗猛,曾驱逐交州刺史赖恭。赖恭入蜀,官至太常。

苍梧郡属交州;治所在今天广西壮族自治区;交州的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在今天越南。刘备再往南走走就出国了。

曹刘相残、竟到这种地步,逼得刘备差点儿做了外国人。

⑤小结

董承迁居许县的时间虽不为短(-),但衣带诏密谋,时间不会太长。

一者,携天子西迁洛阳,是靠着曹操扫灭董承的仇敌、客居司隶校尉部的白波旧部(-)和河内张杨()才得以实现的,之前董承无处安身,只能窝在许县。

二者,凭董承的“识人之明”与“鲁莽作风”,密谋也瞒不了多久。时间稍长必然泄露。

刘备虽然是加入最晚的,但却是脑子最清醒的;因为他是“衣带党”成员中最了解曹操本性的。

刘备靠壮士断腕、全家受戮,换得一线生机。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刘备是“衣带诏事件”中唯一的幸存者。

刘备,雄人也。

老祖宗刘邦扔孩子也就扔了一次,还被夏侯婴给捡回来放车上了。

刘备扔孩子扔了四次(扔给吕布两次、扔给曹操两次),扔了也不捡。要不是靠着赵云的小宇宙大爆发,五十岁的糟老头子、连刘禅这点儿骨血都保不住。

刘备犯起浑来,那比老祖宗可流氓多了。

姜维曾感慨:“赵云面对曹军铁蹄、舍命捍卫后主,这忠义之心把金属和岩石都贯穿了。”

大将军姜维等议,以为(赵)云昔从先帝,劳绩既著,经营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书。当阳之役,义贯金石。--《云别传》

刘备、曹操,天下枭雄,这些人发起狠来都没人性的。

董承这种上不得台面儿的白银小号,硬要在王者局里裹乱,死于非命,实在是理所应当。

建安四年()的衣带诏事件始末,如上所述。

这是刘备的亡命之途。

刘备,亡命之徒。

我是胖咪,百家号历史原创作者。漫谈历史趣闻,专注三国史。从史海沉钩中的蛛丝马迹、吉光片羽,来剖析展开背后隐藏的深意。感兴趣的读者朋友可以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4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