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齐帅哥兰陵王到词牌兰陵王中国诗词

北京荨麻疹医院治疗 https://m-mip.39.net/nk/mip_9204186.html

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第十场在抢答题中考到了一个词牌——兰陵王。原题如下:

请根据以下线索,猜一个词牌名

A词牌源于一位历史人物B史载此人“白皙而美风姿”C此人骁勇善战,常戴假面对敌D周邦彦用此词牌填词“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中国诗词大会提供的这些线索,肯定指向了“兰陵王”,这个没有问题,但关于兰陵王其人和“兰陵王”词牌的一些细节,却很有意思,下面简单地说一下。

01北齐帅哥兰陵王带假面不一定是因为帅兰陵王确有其人,指北齐的高长恭。高长恭,又名高肃、高孝瓘,他是北齐后主高纬的从弟,北齐书称他为“兰陵武王”。

诗词大会中所说“史载此人‘白皙而美风姿’”,其中的“史”,出自宋代叶廷珪的《海录碎事》:“北齐兰陵王体身白皙,而美风姿,乃著假面以对敌,数立奇功。”

兰陵王是帅哥,这个没有异议。《北齐书》上说他“貌柔心壮,音容兼美”,《兰陵忠武王碑》上说他“风调开爽,器彩韶澈”,《旧唐书·音乐志》上说他“才武而面美”,《隋唐嘉话》上说他“白类美妇人”,这都可以说明他真的是长相英俊。

但是不是像唐以后文献上所讲的,因长得帅“乃”不得不带上假面的,这个有不同的说法。

首先,《北齐书》上没有这样说。

对高长恭人生最光辉的一场战役“芒山之战”中,有这样的记载:“芒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

高长恭为解金墉城(今洛阳附近)之围,率五百骑冲至城下,城上的北齐守军不知是敌是友,所以高长恭摘下战盔让守军看了看脸,这才确认。

注意,《北齐书》上的记载是“免胄”,而非“免假面”。

那么为什么带着头盔就认不清呢?

有学者考证那个时代军中流行带铁面,也就是在战盔之外,面部也用铁面掩住,以作防护。

如果这种说法确切的话,兰陵王因貌美不能震慑敌人只好带上假面的说法只能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了。

——当然,诗词大会上的线索“此人骁勇善战,常戴假面对敌”也并没有和兰陵王貌美联系在一起。

02“兰陵王”词牌与《兰陵王入阵曲》并非一个概念“兰陵王”词牌源自兰陵王高长恭不错,但词牌同北齐及唐《兰陵王》曲并非一回事,有学者考证词牌的首创者为周邦彦。

《北齐书》上讲芒山大捷后,“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当然曲调与歌词都不可考。

到了唐代,出现了《兰陵王》曲。唐《代国长公主碑文》载:“岐王年五岁,为卫王,弄《兰陵王》”。岐王即李隆范(后改名李范),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杜甫诗“岐王宅里寻常见”里的也是他。李隆范五岁时在他的皇帝奶奶武则天的宴会上就表演了《兰陵王》,当时唐玄宗六岁,也表演了节目。文中一个“弄”字,表明应该是载歌载舞的。

有学者言,宋之后再不见《兰陵王》歌舞戏的记载。据考证,现今存在的《兰陵王》是由北宋周邦彦所创制的,当时他正在掌管音乐的官署大晟府任职。

诗词大会上最后一项表述为:周邦彦用此词牌填词“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里面并未提到首创,这是一种慎重,这无可非议。

“柳阴直”这首词原词如下:

《兰陵王柳》周邦彦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沈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这首词当年非常流行。宋代《樵隐笔录》有如下记录:“绍兴初,都下盛行周清真咏柳《兰陵王慢》,西楼南瓦皆歌之,谓之《渭城三叠》”。

整首词内容以柳写伤别之情,情绪哀婉,但据记载“至末段,声尤激越”,这可能是周邦彦为此词牌命名为“兰陵王”的原因吧,但估计与兰陵王时代的《兰陵王入阵曲》相比,应该是少了些壮怀的。

几年前有电视剧《兰陵王》,里面好多歌曲很棒,可惜没有火到现在。其中有一首叫《命运》,当年听着还可以——

能不能蒙上眼睛就可以不伤心能不能脱下面具还可以很狠心如果不是遇见你我不可能相信生命有一种一定一定要爱下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4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