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白发终成千古奇书,无一字重复的千字

中科白癜风医院康复经历分享 https://mip.yyk.99.com.cn/fengtai/68389/dianping.html
《千字文》是中国早期的蒙学教材,涵盖了天文、地理、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四个字一句,朗朗上口,用一千个不同的字,写出了如此丰富且深刻的内涵,是一本了不起的好书,被称为“千古奇书”。不仅流传了千年,而且后世有很多学者对其讨论、注解和仿写,它的注释版本和各种增补、续写、仿写的版本都有很多。在书法领域,更是被很多书法名家竞相创作,留下不少佳作传世。《千字文》究竟奇在哪里?何以有如此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力?一、《千字文》的作者和成书传奇据历史记载,《千字文》的作者是梁武帝时代官拜散骑员外郎的周兴嗣。周兴嗣是南朝“陈郡项人”(即今河南沈丘人),是西汉太子太傅周堪的后代。出身于书香世家,天资聪慧,且自十三岁就在京师建康游学,积累十数年,博古通今,擅长诗文。公元年,南齐大将萧衍代齐建梁,称梁武帝。当时周兴嗣因学识深厚、善于文辞,深受梁武帝喜爱,被委以员外散骑侍郎、给事中等要职。《梁书》卷四十九《周兴嗣传》有记载说:周兴嗣因写的文章深受梁武帝喜爱,但凡有重大文事,梁武帝皆命周兴嗣来撰写,例如《铜表铭》《栅塘碣》《北伐檄》《休平赋》《皇帝史录》《次韵王羲之书千字》等,都是周兴嗣所做。其中,《次韵王羲之书千字》就是《千字文》。唐代《尚书故实》中有这样的记述:当时梁武帝萧衍为了教育子辈,让殷铁石从刻有王羲之字迹的石碑上拓出一千个不同的字,每个字一张纸,作为临摹兼识字的材料。但由于字字孤立,互不联属,不便记忆,梁武帝便把这些无次序的拓片交给了周兴嗣,“卿有才思,为我韵之”,即让他编成有内容的韵文。周兴嗣用了一夜的时间将其编写完整,但因思虑劳心过度,导致须发皆白。就这样,一篇以内涵深刻、包含诸多知识和典故、句句押韵、辞藻华丽的四言长文《千字文》迹般地诞生了。正史《梁史》中记载:“上以王羲之书千字,使兴嗣韵为文。奏之,称善,加赐金帛。”民间野史中还另有传言。说是周兴嗣与梁武帝萧衍在萧齐时代就是文友,有过同僚之谊,等萧衍做了皇帝,他们之间的朋友关系就变成了君臣关系。这是好事但也是坏事,提拔升迁可能更容易但也可能更糟糕,伴君如伴虎。周兴嗣有一次不小心得罪了梁武帝,梁武帝一怒之下,想杀他或很严厉地处分他,终究还是于心不忍,于是下令把他先关起来,说:“你不是文才很好吗?你能在一夜之间,用一千个不同的字,写一篇好文章,就赦你无罪。”因此,周兴嗣就在一夜之间,挖空心思,写出了这篇《千字文》,可一夜之间,周兴嗣的头发、眉毛、胡子全都白了!一夜之间,用一千个不同的汉字,写出有关宇宙、物理、历史、人情文章,还流畅押韵,文辞华美,绝非易事。梁武帝本人,才华文学都自命不凡,看了周兴嗣一夜之间所写的《千字文》,也不得不佩服。于是对周兴嗣不仅没有治罪,反而还特加赏赐。二、短短千字,别有洞天《千字文》不过千字,内容却涉及天文地理、历史社会、修身处世等,称得上是一部百科全书。在短短的千字以内,作者说古论今,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其中涉及到的知识、名人和历史典故,令人叹为观止。《千字文》中引用的文献和经典就有二十多部,比如:《诗经》、《尚书》、《礼记》、《论语》、《易经》《左传》、《汉书》、《史记》、《管子》、《楚辞》、《淮南子》《荀子》、《韩非子》、《墨子》、《孟子》、《老子》、《孝经》《战国策》等。谈到的历史名人和他们的故事有近四十个,比如:龙师(伏羲)、火帝(炎帝)、鸟官(少昊)、人皇、尧、舜、姬发、成汤、墨子、杜度、钟繇、姜太公、伊尹、周公旦、齐恒公、绮里季、汉惠帝、傅说、武丁、萧何、韩非子、白起、王剪、廉颇、李牧、大禹、孟柯、史鱼、疏广、疏受、吕布、宜辽、稽康、阮籍、蒙恬蔡伦、马钧、任公子、毛墙、西施等。《千字文》不仅内涵丰富,而且构思巧妙,根据文意可划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概述“天地人”三才之道,第二部分细分讲述了人生的各个阶段。从开天辟地讲起,有了天地,有了日月星辰、雾雨雷电及四时寒暑的变化,有了孕生于大地的万事万物,天地之间也就有了人和人的历史。人类从远古的蒙昧逐步走向文明,出现汤武盛世、秦汉变迁。作为个体的人只有在对宇宙自然及人类历史准确认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认识与把握自己,从而找准自己在社会上立身处世的位置。进而详细讲述了为人处世的修养标准和原则,忠孝仁义、伦理纲常、言谈举止、交友自处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李国文说:“《千字文》用一千个不同的汉字,组成词句和成语,不但字数有限制,内容也有要求,概括中华文化的精髓,负担薪火相传的使命。不光识字,更要明理。因此,这是一本煞费工夫的教科书,难度是很大的。谓予不信,你不妨试试,任你挑选一千个常用汉字,能将中国数千年来的历史变迁、社会伦常、自然现象、道德修养统统囊括其中吗?”我国的蒙学教育是以识字为基础的。识字不仅包括认识字形、字义,还包括写字的方法,即习字。作为象形文字的汉字,历经演变,组合抽象,对单字一个一个地进行死记,难学易忘,效果不佳。古人在识字教学实践中发现,渐渐的总结出了汉字韵文具有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易读易诵、便于记忆的特点,找到了一种适合入门识字的方法——韵文识字。《千字文》正这方面的杰作。《千字文》四字一句,句式短小,结构简单,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易于诵读,在识字获得知识的同时也不觉枯燥乏味,而体会到文字之美和知识道理之妙。《千字文》源自王羲之的辞文拓片,又是临摹习字的极佳法帖。另外,《千字文》字达千数,文意顺畅,思路清晰,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一千个字成载道文章,居然没有一字重复,且集集中识字、韵语识字、习练识字、意义识字于一体,一文成诵,千字了然于心,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千字文》从南北朝至清末流行一千四百多年,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影响最大的蒙学课本。三、《千字文》的流传在印刷术尚未发明之前,文章书籍的传播,端赖于口诵与传抄。能被广为传抄流传下来的,也都是经过了人们精选出来的经典好文。魏晋南北朝社会最大的特点是高门士族的特权。刘宋时期,寒门的兴起开始冲击传统的士族结构,刘裕靠北府兵取代司马氏建立新朝是一个标志。然而尽管高门士族的政治特权遭到了严重的冲击,其在文化上的优势依然是寒门不可比拟的。故刘宋、齐梁、萧梁皇室十分重视子弟的文化教育,书法就是其中重要一项。《宋书》记载孝武帝刘骏时常责备太子刘子业,原因之一就是“书迹不懂”“书不长进”(《宋书·前废帝纪》)。为了能让王室子弟在书法上有所成就,刘宋和南齐皇室专门选取擅长书法的寒士作为“侍书”,教习和陪伴诸子弟,如刘係宗曾为竟陵王刘诞之子侍书,后成为东宫侍书(《南齐书·刘係宗传》),萧昭业在西州时有师史仁祖、侍书胡天翼(《南史·郁林王纪》),可见对书法教育的重视。梁武帝编撰《千字文》也是重视书法教育的表现之一,根据史料,梁武帝萧衍命周兴嗣编写《千字文》最初的意图是教育子弟,在当时的传播仅限于王室。到了后世便成为我国古代蒙学教育的经典教材之一。陈隋时期的僧人智永是王羲之第五子徽之的后人,为王羲之七世孙,他继承家风,在云门寺习练书法,深得书法之旨趣,曾提出著名的“永字八法”,被隋唐学者尊为宗匠,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他花了30年的时间,摹写了本真草《千字文》分赠给浙东各寺庙。这无疑很大的促进了《千字文》的传播,也开启了后代书法家书写《千字文》之风。比如著名的有欧阳询、怀素、宋徽宗赵佶、赵孟、文征明等都有《千字文》的书法作品流传。这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千字文》的知名度,促进了《千字文》在民间的传播。《千字文》除了作为启蒙教材和书法著作流传于世。还被用于命名或排序。《元史》记载,驿站所传文书皆要用绢袋封记,上置牌子记号,若是边关紧急公事,必须以匣子封锁,“已上牌匣俱系营造小尺,上以千字文为号”(《元史·兵志四》)。在明代,武官的诰敕和文官的续诰顺序亦是用《千字文》(《明史·职官志三》)。到了清代,以《千字文》排序被应用在更多的地方,小至文书的排序、钱物支遣的记录、税租杂役的对簿,大至科举考场的号房、土地的经界划分、海防的安排等等。《千字文》排序的原因:一是,流传甚广,且没有地域的限制;二是,一千个不同的字,即使有避讳等要求而不得用某些字,也足以够用。总结《千字文》集王羲之的书法和周兴嗣的文采于一身,只用一千个常用字,勾勒出了天文、地理、政事、家事、伦理修养等百科画卷,包罗万象,且结体严密,文采斐然,合辙押韵,易读易记。在童蒙识字的过程中,习得知识、涵养人格,亦有美的感受。是识字、习字的蒙学经典,是历代各流派书法家进行书法创作的重要载体,更为重要的是它深邃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从中受益者无数。《千字文》被称为“千古奇书”,当之无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6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