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记录从东汉末年到三国结束这段动荡历史的一部史书,是“前四史”之一,也是二十四史之一。其作者为西晋时期史学家陈寿。
《三国志》在宋代以前,以《魏书》《蜀书》《吴书》三本书单独流传,为了区分记录北魏的史书《魏书》,宋朝时期遂把《魏书》《蜀书》《吴书》合成一本书,并取名为《三国志》。
《三国志》,作者陈寿
在《三国志》这本书里,尊魏国为正统,视吴、蜀为地方割据政权,所以魏国皇帝的传记为“纪”,如武帝纪、文帝纪,蜀汉、孙吴统治者的传记为“传”,如先主传、吴主传等。
中国历史上,历代纪传体史书的编撰,一般会遵循以下两个规则:
1、从开国皇帝或者王朝奠基人开篇(《史记》是个特例)。
例如《汉书》《后汉书》,分别以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汉世祖刘秀的传记开篇,而《晋书》以晋朝奠基人司马懿的传记开篇,《三国志》以曹魏奠基人曹操的传记开篇;
《三国志》以魏武帝曹操开篇
2、前朝至开国初期割据群雄也写入史书,虽然有些人并不是本朝时期的人物。
如《汉书》记录了陈涉、项羽、张耳、陈余等群雄;《后汉书》记录了刘玄、刘盆子、王朗、刘永等割据势力。因为这些人对当时天下形势以及本朝开国有重大影响,所以史书要列入其中。
下面着重介绍一下《三国志》里面汉末群雄的记载,由于曹魏是正统,所以汉末群雄一般都放在了《魏书》里面。
《三国志》介绍汉末群雄的传记共有三篇,第一篇是董卓、袁绍、袁术、刘表的传记,第二篇是吕布、张邈、臧洪的传记,第三篇是公孙瓒、陶谦、张杨、公孙度、张燕、张秀、张鲁的传记。这些都是东汉末年割据势力,大部分都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
汉末群雄之一袁绍
而孙坚、孙策由于是孙吴政权的奠基人,所以放在了《吴书》里面,这与上面的修史规则并不冲突。而马超虽然也是一方诸侯,但是后来他投靠刘备,成为蜀汉政权的一员,所以他的传记放在了《蜀书》里面。
而刘焉、刘璋父子,他们也属于汉末群雄之一,但是他们传记没有放在《魏书》里面,而是放在了《蜀书》里面,而且排在了蜀汉开国君主刘备的传记前面。由于刘焉、刘璋父子并不是蜀汉政权的奠基人,更不是开创者,所以这严重不符合修史规则。
益州牧刘焉,汉末群雄之一
那么,陈寿为何把刘焉、刘璋归到蜀纪里面呢?分析推测如下:
一、蜀汉政权与刘焉、刘璋一脉相承
刘焉是汉景帝刘启第四子鲁恭王刘余之后,早年以汉朝宗室的身份拜为中郎,后来历任雒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等官。汉朝末年政治黑暗,天下动乱不堪,刘焉想要取得一方立身之所,割据一方,所以上书朝廷求为交州牧,后来听侍中董扶说益州有天子之气,所以改求益州牧。
刘焉主政益州后,施行仁政,并打击豪强,巩固势力。后来他派张鲁占据汉中,张鲁在汉中站稳脚跟后与刘焉交恶,益州与朝廷的联系被隔断,所以益州基本上处于独立状态。
起初益州牧治所在四川绵竹,后迁至成都。刘焉病死后,其子刘璋继承益州牧职位。刘璋为人懦弱多疑,缺乏威信,不久益州官吏赵韪发动叛乱,不过被刘璋平定。
益州牧刘璋,刘焉之子,汉末群雄之一
刘璋不久又与汉中张鲁加剧仇恨,并派兵攻打张鲁,但被击败。公元年,曹操进入汉中攻打张鲁,刘璋心中恐慌,怕被曹操吞并,所以派人请刘备入川,靠刘备抵御曹操。第二年,刘备反攻刘璋,经过三年苦战,终于迫使刘璋投降,益州落入刘备之手。
于是,刘备继承了益州的城池、土地、人口、财物,也沿用了蜀地大量人才,如法正、刘巴、李严、许靖等。正是继承了刘焉父子的大量政治遗产和物质基础,才能使得蜀汉有实力与曹魏、孙吴长期对抗。
虽然刘焉、刘璋父子对蜀汉政权的建立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但是他们打造的益州为蜀汉政权打好了基础,对蜀汉政权的巩固和发展有一定的贡献,所以把他们父子二人归到蜀书里,也有一定道理。
汉昭烈帝刘备,又称蜀先主
二、刘焉、刘璋与曹操无接触,而刘璋与刘备有交集
在众多汉末群雄当中,董卓、吕布、袁绍、袁术、刘表等人,都与曹操有交集,而且大多被曹操消灭或地盘纳入曹操(曹魏)统治。而刘焉、刘璋的统治区域只在益州一地,其担任益州牧时,曹操还没有染指益州,只与汉中张鲁有过接触。
而刘璋与刘备有过激烈的对抗,刘备用了三年的时间,并且损失了庞统这个重要谋士才拿下益州,可以说刘璋对刘备建立蜀汉有重大影响,根据修史第二条规则,刘璋归入蜀书是可以理解的,而刘璋继承于刘焉,所以把他们父子二人一同列入《蜀书》。
汉末群雄割据图
《三国志》刚开始以《魏书》《蜀书》《吴书》单独成本流传,即使合三为一,也是分为三个独立的单元,按照修史第一条规则,刘备是蜀汉开国皇帝,刘焉、刘璋父子是州牧,地位低于刘备,应该放在刘备后面才对,但事实上却放在了刘备传记的前面,成为《蜀书》的第一篇传记,这是为何呢?
其实这很好理解,因为陈寿写《三国志》时尊魏国是正统,蜀汉属于割据政权,在本质上与割据势力一样,刘焉、刘璋名义上是汉朝的地方官员,但本质上也属于割据政权,而根据时间排序,刘焉、刘璋父子在前,刘备在后,所以才有了上述情况。
三、从《蜀书》的名字来看,已经超出了蜀汉政权
懂历史的人都知道,刘备建立的政权,国号是“汉”,并不是蜀,后人为了区别东汉,才称其为蜀汉。
而陈寿写《三国志》的时候,正处于西晋时期,而西晋继承于曹魏,所以为了显示西晋的正统性,必须以曹魏为正统。
虽然刘备是汉朝宗室,建立的国号也是“汉”,但是不被西晋统治者所承认,不具备法理性,而汉朝已经灭亡多年,所以陈寿没有称其为“汉”,而是称作“蜀国”,所以才有了《蜀书》。
东汉时期益州地图
蜀也称巴蜀,根据东汉地方区域划分,属于益州。东汉时期,益州遐蜀郡、汉中郡、巴西郡、巴东郡等十几个郡。陈寿既然用了“蜀”这个字,可以理解为《蜀书》写的就是蜀地割据政权的历史,已经超出蜀汉,而刘焉、刘璋就属于蜀地的割据势力,所以他们的传记列入了《蜀书》里面。
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陈寿把汉末军阀刘焉、刘璋归到蜀纪里面就不难理解了,并且还把刘焉、刘璋父子的传记排在了刘备的前面,体现了尊曹魏为正统的思想。西晋继承于曹魏,尊曹魏为正统,本质上就是维护西晋王朝的正统地位。
西晋疆域图
虽然陈寿起初在蜀汉任职,但蜀汉灭亡后在西晋历任著作郎、长广太守、治书待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职。他写《三国志》的时候,西晋王朝已经吞并吴国,统一天下,所以西晋王朝是当时唯一的正统王朝,当时统治者的思想,要求着他必须这么写!
(本文为作者原创,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