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县隶属关系变迁史

北京中科医院是真是假 http://m.39.net/baidianfeng/a_5154121.html

丰县沿革辨疑

樊佑杰

谈到丰县行政区划的沿革,多采用《丰县志(清光绪版)》的记述。查《二十五史》中,有关丰县所属行政管辖情况,与此有所区别,现对照摘抄如下,供研究丰县行政区划者及关心丰县的人士辨析。

一、先秦时期

(一)《丰县志》记述:

黄帝制天下,始列为万国。《易》称“万国咸宁”,犹未分州也。自帝喾创九州,徐居其一,丰实隶之。

尧使禹治水,九州攸同,丰仍徐州之域。历虞、夏、商因之。周并徐于青。

春秋属宋,为宋王偃所都。《左传·鲁庄公十二年(公元前年)》:宋万之乱,群公子奔萧。宋桓公立,封萧叔大心于萧。是时丰为支封。

周赧王二十九年(公元前年),齐楚魏共伐宋,宋康王走死于温,遂属楚。

秦灭楚,列为郡县,初以丰为县,隶楚郡,复以丰隶泗水郡。时沛为泗水郡。

(二)史书记述:

1、《史记·五帝本纪》:唯禹之功为大,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各以其职来贡,不失厥宜。

2、《史记·夏本纪》:禹行自冀州始。冀州: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济、河维沇州;海岱维青州;海岱及淮维徐州;淮海维扬州;荆及衡阳维荆州;荆河维豫州;华阳黑水维梁州;黑水西河维雍州。

3、《史记·殷本纪》:周武王崩,武庚与管叔、蔡叔作乱,成王命周公诛之,而立微子于宋,以续殷后焉。

4、《史记·宋微子世家》;微子开(即启)卒,立其弟衍,是为微仲。

湣公与南公万猎,因博争行,湣公怒,辱之,……万有力,病此言,遂以局杀湣公于蒙泽。……更立公子游为君。诸公子奔萧(《萧县志》:微子启弟微仲,成王九年封于萧,微子启死后,微仲继位。萧成宋邑,留其子考守萧。公元前年,宋大夫南宫万弑君,宋室群公子奔萧。当时萧邑大夫为大心,为湣公叔辈,大心与诸公子杀公子游及南宫万,立公子御说为国君,称为宋桓公,大心因功封为萧国君,附庸于宋)。

剔成四十一年,剔成弟偃攻袭剔成,剔成败奔齐,偃自立为宋君。

君偃十一年,自立为王,东败齐,取五城;南败楚,取地三百里;西败魏军,乃与齐、魏为敌。

王偃立四十七年,齐湣王与魏、楚代宋,杀王偃,遂灭宋而三分其地。

5、《史记·楚世家》:还射圉之东,解魏左肘而外击定陶,则魏之东外弃而大宋、方与二郡者举矣(《战国郡表》:(一)魏国设置的郡:6、方与郡,因地名方与得名。辖境相当于今山东嘉祥以南金乡等地,还包括今江苏丰县一带。原为宋地。齐破所占。公元前二八四年,魏攻取其地设郡)。

6、《史记·高祖本纪》:周市使人谓雍齿曰:“丰,故梁徙也。今魏地已定者数十城。齿今下魏,魏以齿为侯守丰。

7、《汉书·地理志序》:“昔在黄帝,……方制万里,画野分州。……尧遭洪水,怀山襄陵,天下分绝为十二州,使禹治之。水土既平,更制九州。”

8、《汉书·地理志》:宋地,房、心之分野。今之沛、梁、楚、山阳、济阴、东平及东郡之须昌、寿张,皆宋分也。

宋自微子二十余世,至景公灭曹,灭曹后五世亦为齐、楚、魏所灭,三分其地。魏得其梁、陈留,齐得其济阴、东平,楚得其沛。

梁国,故秦砀郡,高帝五年为梁国。县八,砀、甾、杼秋、蒙、已氏、虞、下邑、睢阳。

东平国,故梁国。县七,无盐、任城、东平陆、富城、章、亢父、樊。

楚国,高帝置。县七,彭城,留、梧、傅阳、吕、武原、甾丘。

沛郡,故秦泗水郡,高帝更名,县三十七,相、龙亢、竹、榖阳、萧、向、铚、广戚、下蔡、丰、郸、谯、蕲、辄与、山桑、公丘、符离、敬丘、夏丘、洨、垓下、沛、芒、建成、城父、建平、酂、栗、扶阳、高、高柴、漂阳、平阿、东乡、临都、义城、祁乡。

陈留郡,武帝元狩元年置。县十七,陈留、小黄、成安、宁陵、雍丘、酸枣、东昏、襄邑、外黄、封丘、长罗、尉氏、傿、长垣、平丘、济阳、浚仪。

山阳郡,故梁。县二十三,昌邑、南平阳、成武、湖陵、东緍、方与、橐、巨野、单父、薄、都关、城都、黄、爰戚、郜成、中乡、平乐、郑、瑕丘、甾乡、栗乡、曲乡、西阳。

济阴郡,故梁。县九,定陶、陶丘亭、冤句、吕都、葭密、成阳、鄄城、句阳、乘氏。

(三)按史书记载,徐州设于何时,史学家尚有争议。丰县属宋国无异议。宋万之乱后的萧国,仅为宋桓公的奖赏,原为宋国之地。《汉书》记载的宋国,范围较广,包括西汉时的沛郡、陈留郡、济阴郡、山阳郡、楚国、梁国、东平国及东郡的部分县。宋之后,丰县属楚还是属齐,尚有异议。公元前年后应属魏。

丰县何时置县,秦、汉说均有,汉前无准确资料。但丰曾为魏的陪都,魏有将都城置县的习惯,丰为陪都时可能已为丰县。另据史学家后晓荣先生对秦代郡县的研究,秦在统一中国的战斗中,灭一国后所设郡县均有一定继承性。秦灭魏的第二年设四川郡(汉称泗水郡),所辖21县中就有丰县,也佐证了丰县在魏时可能已存在。

二、两汉三国

(一)《丰县志》记述:

西汉、东汉,并隶豫州沛郡。

魏武帝复以徐州治彭城,统郡国七。明帝景初二年(年),分沛国,萧相等十县为汝阴郡,以沛、杼秋、公邱、彭城、丰、广戚并五县为沛王国。

(二)史书记载

1、《汉书》:(前已述),沛郡辖三十七县,丰县属之。

2、《后汉书》:沛国,二十一城,相、萧、沛、丰、酂、穰阳、谯、洨、蕲、铚、郸、建平、临睢、竹邑、公丘、龙亢、向、符离、虹、太丘、杼秋[据史料记载,沛国为汉光武帝在建武二十年(公元44年)封其子刘辅为沛王,传8世,于公元年亡]。

(三)两汉三国时丰县属豫州,西汉时属豫州的沛郡,东汉及三国时属豫州的沛国。

三、两晋南北朝

(一)《丰县志》记述

晋隶如汉制。

南北朝:宋改属北济阴郡,后魏因之。北齐隶永昌郡。后周以丰隶总管府。

(二)史书记载

1、《晋书》:沛国,汉置。统九县,相、沛、丰、竺邑、符离、杼秋、汶、虹、萧。

2、《宋书》:北济阴太守,孝武孝建元年(年)升立。领三县,城武、丰、离狐。

3、《南齐书》:广陵郡,建元四年(年),罢北淮阳、北下邳、北济阴、东莞四郡并。

4、《魏书》:北济阴郡,刘骏置,魏因之。治单父城,领三县,丰、离狐、城武。

5、《旧唐书》:丰,汉县。北齐置永昌郡,寻省为丰县。

6、有关十六国时的史料

西晋后期,北方少数民族入侵,先后在北部建立政权(江南为东晋,江淮为争夺区)。直至西晋灭亡,未影响丰县地区。公元三一九年,前赵(汉赵)迁都长安,十一月大臣石勒脱离前赵,自称大将军、大单于、领冀州牧、赵王,于襄国即赵王位(史称后赵),边界推到淮河,与东晋为界,丰县属后赵。后赵延用州郡管理,并存有军事管理制度。公元三三七年,慕容皝即前燕王位,并于年击败后赵的二十万大军,丰县入前燕版图。公元三六九年,东晋大司马桓温北伐前燕,一度夺取大片土地,后战败南返。公元三七O年前秦灭前燕。三七八年后,前秦与东晋的战斗,东线在徐州一带进行,丰县处于战火之中。至三八三年肥水大战后尚得安宁。公元三八四年后燕建立,丰县遂入后燕范围。后燕实行与汉族士大夫合作,胡汉分治。

(三)西晋时丰县属沛国,这时的沛国较小。西晋灭亡后,丰县先后属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并数次处于东晋北伐的战火中。南北朝时属北济阴郡(北齐时曾置永昌郡,寻省为丰县)。

四、隋唐五代

(一)《丰县志》记述

隋开皇七年(年),废郡为州,州统县。大业四年(年),复为彭城郡,统十一县,丰属焉。

唐武德(-年)初,改置徐州。贞观(-年)初,置十五道,徐州统七县,隶河南道。天宝(-年)初,改彭城郡。乾元(-年)初,复改为徐州。贞元十六年(年),改武宁军,以节度使镇之。咸通十一年(年),复置徐州,寻改为感化军。俱以丰隶。

五代,梁如唐制,晋复为武宁军,周复为徐州,俱以丰隶。

(二)史书记载

1、《隋书》:丰、萧旧置沛郡,后齐废为承高县。开皇六年(年)改为龙城,十八年(年)改为临沛,大业(-年)初改日萧。

2、《旧唐书》:徐州,隋彭城郡。武德四年(年),平王世充,置徐州总管府,管徐、邳、泗、鄫、沂、仁六州。徐州管彭城、萧、沛、丰、滕、符离、诸阳七县。贞观元年(年),废诸阳入符离。

3、《新唐书》:徐州彭城郡,县七:彭城、萧、丰、沛、滕、宿迁、本宿预,隶泗州,宝应六年(年)更名,来属。下邳,武德四年(年)以下邳、郯、良城置邳州,贞观元年(年)州废,省郯、良城,以下邳隶泗州,又省泗州之淮阳入焉,元和四年(年)来属。

4、《开元十道图》:河南道,唐朝地方行政区名。道在隋唐属于监察区名称,安史之乱后成为事实上的地方行政机构。辖境在黄河之南,故名。东尽海,西距函谷,南滨淮,北邻河,共30个州府。

徐州彭城郡,辖彭城县,萧县、丰县、沛县、滕县、宿迁县和下邳县。武德(-年)初年改郡为州;天宝元年(年)改州为郡;乾元元年(年)又改郡为州。

5、五代史料

五代行政区划继承唐后期的形式,即道(节度使)、州(府)、县三级。节度使主管地方军事、行政与财政,位高权重。由于动荡不安,在某些地方设“军”,成为一级行政机构。第二行政区为州,州没刺史。部分州因首都地位或地方重要升级为府。第三行政区为县。

(三)北齐至隋大业(-年)初年丰县与萧县合并,先后称承高、龙城、临沛等。大业之后丰县分立,属彭城郡。唐武德四年(年)置徐州总管府,郡改州,辖六州,丰县属徐州。天宝元年(年)改为彭城郡,乾元元年(年)又改为徐州。五代如唐后期制。

五、宋元明清

(一)《丰县志》记述

宋初为武宁军,寻复为徐州,统县五,彭城县、萧县、丰县、沛县、滕县,隶京东西路。绍兴(-年)初没于金,复为武宁军,统彭城、萧、丰三县,隶山东西路。

元初,徐州统永固、彭城、萧三县,以丰隶东平府,后又以丰隶济宁路。至元二年(年),以沛县并入。三年复析置沛县。八年(年)割徐州隶归德府。至正八年(年),复隶徐州。

明初徐州为张士诚所据,太祖兵下淮安,徐、邳迎降,丰亦归附。初在丰隶中立府,即凤阳;洪武八年(年)始隶徐州,改为南直隶。

本朝因之。雍正十年(年),以江南督尹文端公之请,升直隶州为徐州府,附郭置县曰铜山,改邳州为属州,其所属之睢宁、宿迁二县亦归徐州府辖,与萧、砀、沛、丰合为八属。

(二)史书记载

1、《宋史》:至道三年(年),以应天、兖徐曹青郓密齐济沂登莱单濮潍淄、淮阳军广济军清平军宣化军、莱芜监利国监为京东路。熙宁七年(年)分为东西两路;以青淄潍莱登密沂徐州、淮阳军为东路……元丰元年(年),割西路齐州属东路,割东路徐州属西路。元祐元年(年),诸提点刑狱不分路。

徐州,大都督,彭城郡、武宁军节度。县五,彭城、沛、萧、滕、丰。

2、《金史》:徐州,武宁军节度使,宋彭城郡,贞祐三年(年)九月改隶河南路。县三,彭城、萧、丰。

3、《元史》:济宁路,唐麟州。周于此置济州。元太宗七年(年),割属东平府。至元六年(年),以济州还治巨野,仍析郓城四乡来属。八年(年)升济宁府,治任城,寻还治巨野。十二年(年)复立济州,属济宁府。十五年(年),迁府于济州,却以巨野行济州事。其又以府治归巨野,而济州仍治任城,但为散州。十六年(年)济宁升为路,置总管府。领司一、县七、州三。隶事司。县七,巨野、郓城、肥城、金乡、砀山、虞城、丰县。州三,济州,领三县,任城、鱼台、沛县;兖州,领四县,嵫阳、曲阜、泗水、宁阳;单州,领二县,单父、嘉祥。

丰县,唐属徐州,元宪宗二年(年),属济州。至元二年(年),以沛县并入丰县。三年,复立沛县。八年(年),以丰县直隶济宁路。

4、《明史》:徐州,元属归德府。洪武四年(年)二月,属中都临濠府。十四年(年)十一月直隶京师。领四县,萧、沛、丰、砀。

丰,元属济宁路,太祖吴(张士诚据徐州,元至正二十三年自立为吴王)元年(年)属徐州。

5、《清史稿》:徐州府,隶淮徐道。徐州镇总兵驻。顺治初为直隶州,领萧、砀山、丰、沛。雍正十一年(年)升府,置铜山县。又以降直隶邳州来隶,及所领宿迁、睢宁。领州一县七,铜山、萧、砀山、丰、沛、邳州、宿迁、睢宁。

(三)宋代丰县属徐州彭城郡,武宁军节度。至道三年(年)设京东路,徐州为其属。熙宁七年(年)分京东东西路,丰县属京东东路。元丰元年(年)割徐州属京东西路,丰县属之。

金代属徐州,武宁军节度。贞祐三年(年)九月改隶河南路。

元宪宗二年(年)属济州,隶东平府。至元六年(年)还济州制。八年(年)州升为济宁府,十六年(年)府升为路,丰县直隶济宁府、路[元朝末年,张士诚占据徐州,至正十四年(年)自立为周王,至正十七年(年)八月降元。至正二十三年(年)自立为吴王,并占据丰县,至正二十七年降朱元璋]。元至正二十三年(年)属徐州。

明代属徐州,洪武四年(年)二月属中都临濠府。洪武十四年(年)十一月直隶京师,都城迁北京后,称南直隶。

清初属直隶州,雍正十一年升徐州为府,属徐州府。

¥30徐州腌辣椒农家自制腌制咸味泡辣椒有花生辣比湖南特产剁椒克京东¥68购买已下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5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