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茶文化的传播及发展

刘云涛 https://baike.baidu.com/item/刘云涛/21900249
古代茶文化的传播及发展在巴国之西,是当时的蜀国,其境内也有茶叶的生产。西汉扬雄的《方言》载:“人谓茶日腹萌。”而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先秦时,未代易王有个弟弟叫酸萌,封号直候。他所在的城固(在今广元市境内)也就称作酸萌了,后来汉代还在此置度葡部。《到志》还记载什部县“山出好茶”;南安、武阳“皆出名茶”,可知该地已有茶叶栽培之事。明人杨慎《哪国外夷考):设萌,《汉志》:“菌萌。蜀释名。该音芒,方言蜀人谓茶日葭萌,盖以茶氏哪也。”则又知霞萌不仅以人名其地,且以茶名其地,或者可以说蜀王之弟不仅以茶作名,还以茶名其封邑,足见这个后来盛产茶叶的地区早在先秦时代已经有了秦事活动,而且影响很大。秦朝统一之后,巴蜀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往更加频繁,从汉代文献中可以看出巴蜀的茶事活动也更加发展了,茶叶已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物品。西汉蜀人文学家司马相如的《凡将篇》记载当地21味中草药材,茶为其一,可知蜀地产茶且有用作药物的。《方言》:“蜀西南人谓茶为黄。”而据《华阳国志》的记载,汉代巴蜀地区茶叶分布十分广泛,既有野生茶树,更有人工栽培,品种很多,产量也很大,从而出现了茶叶商品生产,出现了茶叶贸易市场。西汉宣帝时,蜀人王爽所写的《懂约》记载了蜀邯资中人王子渊规定值仆的任务,其中就有“烹茶尽具,铺已盖藏”,“牵犬贩鹅,武阳买茶”。从资中到武阳(今彭山县双江镇)去买茶,这里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茶叶市场。“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四川名山县和雅安之间的蒙山所产之蒙顶茶,为古今名品,人称仙茶。传说其起源于年前的汉代,据《四川通志》等文献记载,蒙山位于名山西15里,山有五顶,形如莲花五瓣,中顶最高,号上清峰,至顶上略开一坪,西汉时有甘露祖师吴理真“修活民之行,种茶蒙顶。及化石为像,其徒奉之号甘露大师,水早疾疫,祷之必应”。从此蒙顶茶日益兴盛,遂享誉天下,为世所重。魏晋南北朝是四川茶业向东南及其他地方广为传播的时期,四川的茶业经济与饮茶风尚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孙楚《出歌》记:“姜桂茶英出巴蜀。”《述异记》载:“巴东有真香著。”《桐君录》记:“巴东别有真香茗。”西晋人杜育的《莽赋》描写了当时岷江流域茶树“弥谷被冈”的盛况以及茶农们结伴采茶的热闹景象。同时,古人对饮茶的功效及茶叶加工技术已有了相当的认识,饮茶风尚非常普遍。张辑《广雅》记载:“荆巴间采茶作饼,成以米膏出之,若饮,先炙令色赤,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橘子皮之,共饮醒酒,令人不眠。”郭义恭《广志):“茶丛生,其煮饮为茗茶。茱萸、微子之属,膏煎之,或以茱莫煮浦胃汁,谓之日茶。有赤色者,亦米和膏煎,日无酒茶。”可见当时饮茶方法已有很大的进步。当时出现了把茶叶捣碎与食物相煮的“茶粥”和与面粉相煮的“面茶”,这些茶的饮用很普遍,以致在城市中出现了经营茶粥的店铺或茶摊。晋傅成《司隶教》中记载:“闻南市有蜀姬作茶粥卖,为廉事打破其器具。后又卖饼于市。而禁茶粥以困蜀姥,何哉?”反映了饮茶在社会各阶层的普及。而这种茶粥经营,不妨视作后世兴旺发达的成都茶馆的滥觞,四川饮茶之盛和茶馆之兴可谓古风悠远了。巴蜀茶事的发展,也逐步成了当时文学作品的表现对象,而这些作品又为我们今天考察当时的茶业提供了生动而有价值的素材。西晋文学家张载有《登成都白兔楼诗》,吟道:“芳茶冠六清,滋味播九区。人生苟安乐,兹土聊可。”赞颂茶在六种饮料中最为芳香宜人,堪称冠军,而蜀地茶香早已散播到了九州大地了。既反映了蜀地茶叶生产和饮茶风气之盛,也恰当地反映了蜀茶在我国古代茶史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三、“水厄”与“漏卮”—魏晋南北朝茶文化的传播三国两晋南北朝的三四百年间,尽管在政治上四分五裂,但在经济文化方面却颇具特色,在茶业发展史上也是个极其重要的过渡时段:种茶、饮茶活动从西南一隔向东传播开来,茶的生产遍及淮河以南各地;饮茶风尚盛于南方并逐渐传至中原华北;与此相应,伴着清谈、佛道风气大盛,统治阶级尤其是士大夫阶层都把饮茶作为一种高级享受和精神寄托,作为陶冶情操、表达志起的手段,而超出其醒脑解渴的自然使用价值,使饮茶逐步过渡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中华茶文化开始破土萌芽,从而为唐代茶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东南地区的茶叶生产与饮茶风气魏晋南北朝,东南地区的茶叶生产在广阔的范围内逐渐普及发展起来,有关记载也多了起来。《续搜神记》:“晋孝式世,宜城人秦精入武昌山中采茗,忽见一人身长一丈,通体毛。精见之大饰,自谓必死,毛人牵其臂,将至山中大丛著处,放之便去,精因留采。须臾复来,乃采怀中橘与精。精甚饰,负著而妇。”王浮《神异记》:“余姚人虞洪入山采茗,遇一道士牵三青牛,引洪至瀑布山曰:‘吾丹丘子也,闻子善具饮,常思见惠。山中有大著可以相给。祈子他日有瓯牺之余,乞相遗也。’因立奠祀。后令家人入山,获大茗焉。”以上记载为采摘野生茶。《南齐书·刘善明传》:“除善明为屯骑校尉,出为海陵太守。郡境边海,无树木,善明课民种榆、梗、杂果,遂获其利。”《荆州土地记》:“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又:“浮陵茶最好。”《广州记》:“酉平县出皋卢,茗之别名,叶大而涩,南人以为饮。”《吴兴记》:“乌程县西有温山,出御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7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