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博学多才的皇帝萧绎

浙江治疗白癜风疗效最好医院 http://m.39.net/news/a_6210994.html

萧绎石刻雕像

编者按:华夏萧氏名门望族,历代人才辈出,在中华文明史留下浓墨重彩,可歌可泣。本平台将陆续推出萧氏历史人物专栏,编辑人物事迹叙事风格力求博采众家,最大程度还原人物历史真相,以期后昆学习与鞭策。欢迎投稿。

萧绎职贡图局部(宋人摹本)

萧绎(-),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南朝梁画家,即梁元帝。字世诚,小名七符。武帝萧衍第七子。生眇一目,既长好学,博涉技术。善绘佛面、鹿鹤及景物写生,以及善画外国人物形象。尝画《圣僧像》,萧衍为之题识。又画《宣尼像》,并自书赞。时人谓之“三绝”。出任荆州刺史时绘《蕃客入朝图》,描写25国使者不同的相貌与服饰。唐代张彦远疑《职贡图》即是《蕃客入朝图》。

职贡图局部

《职贡图》卷,纵25厘米、横厘米,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一说南京博物院藏)。现所见《职贡图》卷为北宋熙宁年间的摹本。图卷原画描绘南朝梁代外国使者25人朝贡的形象。现已残损,仅存12人,皆左向侧身,身后楷书榜题,疏注国名及其山川、风俗、历史及历代交往情况、纳贡物品等。列国使者自右至左为:滑国、波斯、百济、龟兹、倭国、狼牙修、邓至、周古柯、呵跋檀、胡密丹、白题和末国等。在此图中,使者的站姿几乎雷同,但其个性特色,或文静秀弱,或朴质豪爽,或机智慧敏,各具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年龄的独特气质,表露无遗,并且都有那种有幸成为使者的恭敬欣喜的情态。另外,画中人物比例准确,铁线描遒劲流畅,敷色高雅古朴,体现了中国南朝绘画艺术的水平。画中外国使臣的形象,生动地体现了南北朝的对外关系,绘画艺术对隋唐影响很大。

代表作品:

《职贡图》《蕃客入朝图》《孝德传》《忠臣传》《注汉书》《周易讲疏》《老子讲疏》、《全德志》等。

主要成就:

萧绎出生于年9月16日(天监七年八月丁巳),自号金楼子,文学家、学者、书画家。天监十三年(),封湘东郡王。初为宁远将军、会稽太守,入为侍中、宣威将军、丹阳尹。普通中,出为使持节都督荆湘郢益宁南梁六州诸军事、西中郎将、荆州刺史。中大通四年(),进号平西将军。大同中,进号安西将军、镇西将军,人为安右将军、护军将军,领石头戍军事。出为使持节都督江州诸军事、镇南将军、江州刺史。太清初,为使持节都督荆雍湘司等九州诸军事、镇西将军、荆州刺史。侯景寇没京师,奉密诏为侍中、假黄钺、大都督中外诸军事、司徒,承制进位相国,总百揆。征兵湘州,讨斩湘州刺史河东王誉。依附西魏、北齐,出兵击破景。以大宝三年()十一月即位于江陵(今属湖北),改元“承圣”。在位三年。西魏伐梁,为西魏军所擒,次年被杀。明年,追尊为“孝元皇帝”,庙号“世祖”。

元帝聪悟俊朗,五岁即能诵《曲礼》上篇。既长,好文学,工书画,又通佛典,博综群书,下笔成章,出言为论,才辩敏速,冠绝一时。性不好声色,颇有高名,与裴子野、刘显、萧子云、张缵及当时才秀为布衣之交,致力于编纂和著述。今存诗一百一十余首,赋九篇,所作轻艳绮靡,风格与简文相近,属典型的齐梁风格。但有些诗,如《折杨柳》、《咏阳云楼檐柳》,清丽自然,音调谐美,咏物写景较成功。生平著述甚多,最重要的有金楼子,全书十五篇,《隋书·经籍志》著录为十卷,至明代已逐渐散佚。清代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得六卷,后收入《知不足斋丛书》。其《序》及《立言篇》在文学理论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提出“文”的标准应为“绮縠纷披,宫徵靡曼,唇吻遒会,情灵摇荡”,即文学作品需具备文采、音律、感情等因素,突破了过去“文笔说”囿于有韵无韵的局限。他如《聚书篇》、《著书篇》中记载书籍源流和自述著书的辛勤,都可见出作者对文学和典籍的爱好。著有《汉书注》一百一十五卷、《内典博要》一百卷、《汉书注-周易讲疏》十卷、《老子讲疏》四卷、《金楼子》十卷、《怀旧志》九卷、《连山》三十卷、《玉韬》十卷、《补阙子》十卷、《洞林》三卷、《全德志》一卷、《孝德传》三十卷、《忠臣传》三十卷、《显忠录》三十卷、《丹阳尹传》十卷、《湘东鸿烈》十卷、《筮经》十二卷、《研神记》十卷、《古今同姓名录》一卷、《式赞》三卷及《贡职图》、《荆南志》、《江州记》等,撰文集五十二卷、小集十卷。不少著作实出于门下文人之手,但也表明他对文学和学术的重视。文集久佚,明张溥辑有《梁元帝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天监七年(年)八月生。十三年(年),封湘东郡王,邑二千户。初为宁远将军、会稽太守,入为侍中、宣威将军、丹阳尹。普通七年(年),出为使持节、都督荆、湘、郢、益、宁、南梁六州诸军事、西中郎将、荆州刺史。中大通四年(年),进号平西将军。大同元年(年),进号安西将军。三年(年),进号镇西将军。五年(年),入为安右将军、护军将军,领石头戍军事。六年(年),出为使持节、都督江州诸军事、镇南将军、江州刺史。太清元年(年),徙为使持节、都督荆、雍、湘、司、郢、宁、梁、南、北秦九州诸军事、镇西将军、荆州刺史。三年(年)三月,侯景入寇京师,太子舍人萧歆至荆州宣读密诏,授萧绎为侍中、假黄钺、大都督中外诸军事、司徒承制,其余职务如故。同年梁武帝死于台城。萧绎发兵攻灭自己的侄子河东王萧誉与兄弟邵陵王萧纶,之后命王僧辩率军东下消灭侯景。天正元年(年),侯景之乱平定,萧绎即帝位于江陵。当时,群臣中有人建议将都城徙回故都建康,但萧绎并未同意。

萧绎即帝位之后,其弟武陵王萧纪于益州称帝,萧绎派兵入蜀消灭割据的萧纪,同时也请求西魏出兵。西魏出兵,但益州落入它们手中。承圣三年(年),萧绎给西魏宇文泰写信,要求按照旧有版图重新划定疆界,言辞傲慢。宇文泰命令于谨、杨忠等将领以五万兵马进攻江陵。梁元帝战败,作降文,率太子等人到西魏军营投降。不久为侄子萧察以土袋闷死,时年四十七岁。太子萧元良、始安王萧方略皆见害。

长子武烈世子萧方等

二子贞惠世子萧方诸

四子愍怀太子萧方矩,后改名元良

九子敬皇帝萧方智

十子始安王萧方略

文、学并重的早期教育

自天监十三年()受封出阁起,至普通三年()入为丹阳尹止。萧绎文才早着,六岁能为诗,《金楼子·自序》:“余六岁解为诗,奉敕为诗曰:‘池萍生已合,林花发稍稠。风入花枝动,日映水光浮。’因尔稍学为文也。”萧绎的早期核心府僚在文、学两方面,似乎“学”更有专长;同时,萧绎还受到母亲的教诲。

萧绎两位侍读贺革、臧严,前者出自经学世家,通《三礼》,后者精于班《汉》史学,都不以文学著名。贺革为梁初名儒贺玚之子,《梁书·儒林·贺玚传》附子革传:“起家晋安王国侍郎、兼太学博士,侍湘东王读。敕于永福省为邵陵、湘东、武陵三王讲礼。”此后,革多数时期随湘东王出镇,以至卒官。湘东王在荆州立学,以贺革为儒林祭酒,讲《三礼》,荆楚士夫听者甚众。臧严自初为湘东王侍读,在王府也几十年之久,直至卒官。《梁书·文学·臧严传》:“严于学多所谙记,尤精《汉书》,讽诵略皆上口。王尝自执四部书目以试之,严自甲至丁卷中,各对一事,并作者姓名,遂无遗失,其博洽如此。”萧绎年十二勤读史书的掌故,经《金楼子》、《颜氏家训》的一再叙述,是广为人知的。《金楼子·自序篇》:“吾小时,夏日夕中,下降纱蚊绹,中有银瓯一枚,贮山阴甜酒。卧读有时至晓,率以为常。又经病疮,肘膝烂尽。比以来三十余载。泛玩众书万余矣。”《颜氏家训·勉学篇》:“梁元帝尝为吾说:‘昔在会稽,年始十二,便已好学。时又患疥,手不得拳,膝不得屈。闲斋张葛帏避蝇独坐,银瓯贮山阴甜酒,时复进之,以自宽痛。率意自读史书,一日二十卷,既未师受,或不识一字,或不解一语,要自重之,不知厌倦。’帝子之尊,童稚之逸,尚能如此。”萧绎爱读书聚书,重视经、史之学,特别是史学,这一趋向与他的早期教育颇有关系。他的文学趋向,也总是不废“学”的方面,这是他的特色。

萧绎所受的早期教育,还包括他母亲的教诲,《金楼子·杂记篇下》:“余好为诗赋及著书。宣修容敕旨曰:‘夫政也者,生民之本也。尔其勖之。’”母亲希望他作为王侯要首先重视政治,不急于诗赋著述,这种教诲,在萧绎成长的早期也是起作用的。起码不会过于偏重诗赋文学。

当然,萧绎府中也有王籍这样的文学名流,名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即写于萧绎的会稽太守任。《梁书·文学·王籍传》:“除轻车湘东王咨议参军,随府会稽。郡境有云门、天柱山,籍尝游之,或累月不返。至若邪溪赋诗,其略云:‘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当时以为文外独绝。”著名诗人王筠也做过萧绎的长史,少年萧绎的文学才华事实上也没有被耽误,萧绎的早期教育有文、学并重的特色。这也可以从他后来学术事业的发展中看出来。

声名卓著的丹阳尹

普通三年至七年(),十五至十九岁的萧绎任丹阳尹,这是他成长的一个关键时期。当年,十五岁的萧纲回到京城时,读到的是《南齐书·文学传论》、《诗品》这样的新出的新颖的文学评论著作。事隔五年之后,湘东王在京的这五年,文坛的风气大致趋于多元。昭明太子的东宫文学侍臣扮演着文坛领导者的角色,从文学史演变的角度看,刘孝绰、王筠是“永明体”的继承者。而文学复古的派别,从湘东王的朋友裴子野的渐趋活跃来看,已经逐步发生影响。另一拨学习“谢灵运体”的作者,以随湘东王府再回京师的王籍为例,也有所行动。

影视形象萧绎

年轻的萧绎优游于各种风格之间,他与刘孝绰唱和,与裴子野结交,也写作艳体诗。据本谱考证,萧绎、何思澄、孔翁归班婕妤诗唱和,应成于湘东王任丹阳尹时期。此一时期,萧绎受邀撰写许多碑铭,可以证明他的文章之名已经显著。

萧绎在丹阳尹任时,广泛交结朝士与名流。《梁书》卷四一《王规传》:“湘东王时为京尹,与朝士宴集,属规为酒令。规从容对曰:‘自江左以来,未有此举。’特进萧琛、金紫傅昭在坐,并谓为知言。”特别是他结交了一批博学的硕儒级的人物,为他日后的著述事业打下了重要基础。这里以《金楼子·序》所称的四知己及阮孝绪为例。《金楼子·序》:“裴几原(子野)、刘嗣芳(显)、萧光侯(子云)、张简宪(缵),余之知己也。”裴子野出自南朝著名的史学世家,齐末已着有史学名著《宋略》。子野博学,为众所推服。据《梁书》本传,普通七年,子野经理梁朝国家大手笔,“自是凡诸符檄,皆令草创。……子野为文典而速,不尚丽靡之词,其制作多法古,与今文体异,当时或有诋诃者,及其末皆翕然重之。”裴子野文体于普通末、大通、中大通初影响京师文坛甚大,激起萧纲《与湘东王书》的强烈反拨。湘东王萧绎与裴子野交好,又于中大通二年子野去世后为作《墓志铭》,对子野的学术、文章成就均致褒美。但是,这未必表示萧绎一定是文章上的“裴子野体”的信徒。刘显博学闻名于时,尤精于《汉书》,有“《汉》圣”之名。萧子云书法盖代,又勤学有文,年二十六便撰成奏上晋书一百一十卷。《南史》卷五六《张弘策传》附张缵传:“元帝少时,缵便推诚委结。”缵博学,受裴子野推重。《南史·隐逸·阮孝绪传》:“湘东王着《忠臣传》,集释氏碑铭,《丹阳尹录》,《研神记》,并先检孝绪而后施行。”亦见萧绎与阮孝绪的交谊。此节文字又表明,萧绎当时已撰成《忠臣传》、《丹阳尹传》、《研神记》、《内典碑铭集林》诸书。

湘东王任丹阳尹,有良政之名,吏民作“善政碑”,裴子野撰文。在任的最后一年,他还一度代理扬州刺史。

萧绎于普通七年至大同五年(—)、太清元年至承圣元年(—)两度出任荆州刺史。他在《金楼子·聚书篇》中将前一段十四年驻荆时期称为“前在荆州”。中大通三年宫体诗兴起之前的五年时间之内,萧绎十九至二十四岁,他的诗赋著述,可考的事迹不多。总体上大致继续丹阳尹任上的方式,礼贤、立学、结交、养士、著述。衡山侯萧恪的讥讽,可以从旁证明当时湘东王萧绎勤心著述,一心想传名后世。《梁书》卷二二太祖五王·南平王传附子衡山侯恭传:“恭善解吏事,所在见称,而性尚华侈,……尤好宾友,酣宴终辰,座客满筵,言谈不倦。”又曰:“时世祖居藩,颇事声誉,勤心著述,卮酒未尝妄进。恭每从容谓人曰:‘下官历观世人,多有不好欢乐,乃仰眠床上,看屋梁而著书,千秋万岁,谁传此者。劳神苦思,竟不成名,岂如临清风,对朗月,登山泛水,肆意酣歌也。’”

中大通三年以后,自二十四岁开始,萧绎在文学史上扮演的是“宫体诗副领袖”的角色。萧纲正位东宫之后不久,即邀请萧绎与他一起倡导一种新文风。萧纲所以这样做,有两个原因,一者,萧纲、萧绎自幼兄弟情谊特别好。二者,湘东王萧绎在文章、学术两方面已经具有出众的才能与名声。所以萧纲要推他作领袖。

对于萧纲邀请他加入推动新体诗的写作,萧绎的响应非常积极。中大通四年,兄弟俩先后作诗和萧子显《春别》。中大通六年东宫学士徐陵所编《玉台新咏》,其中作者有湘东王府的徐君蒨、鲍泉、刘缓等人。大同初年湘东王府僚萧淑受命编西府新文诗集,《颜氏家训·文章篇》以之为“郑卫之音”,显然是一部类似《玉台新咏》的著作。可能就是为了配合《玉台新咏》而编。今传《玉台新咏》收有萧纲《和湘东王横吹曲三首》、《和湘东王三韵二首》、《和湘东王名士悦倾城》,武陵王萧纪和湘东王夜梦应令,庾肩吾和湘东王春宵应令,刘孝威《奉和湘东王冬晓应令》,鲍泉《杂咏湘东王三首》。仅从这些诗题,就可以看出,在大肆写作宫体诗的活动中,湘东王萧绎非常活跃与积极。此外,萧纲东宫的文学劲将如庾肩吾、徐陵、庾信,都有往来东宫与西府之间的记录。

萧绎好文学,博览群书,又通佛典,致力于编纂和著述。著述中最重要的是《金楼子》,全书15篇,《隋书·经籍志》著录为10卷,至明代逐渐散佚。清代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得6卷,后来为鲍氏收入知不足斋丛书中。《金楼子·立言篇》在文学理论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文中提出了文的标准应该是“绮□纷披,宫徵靡曼,唇吻遒会,情灵摇荡”,即文学作品需要具备文采、音律、感情这些因素,突破了过去文笔说的仅仅拘于有韵无韵的局限。其他如《聚书篇》、《著书篇》中记载书籍源流和自述著书的辛勤,都可以见出作者对文学和典籍的爱好。

萧绎著有文集52卷、《汉书》注释、《周易》讲疏、《老子》讲疏等共余卷。这些著述有不少出自门下文人之手,但也表明他对文学和学术的重视。文集久佚,今有明人张溥的辑本《梁元帝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其作品属于典型的齐梁绮丽风格。

曾画《圣僧像》,萧衍为之题识。又画《宣尼像》,并自书赞。《蕃客入朝图》。描写三十五国使者不同的相貌与服饰。还有《文殊像》、《游春苑图》、《鹿图》、《鹣鹤弄陂泽图》、《芙蓉湖醮鼎图》等六卷,辑入《贞观公私画史》。《职贡图》,辑入《历代名画记》,张彦远疑即《蕃客入朝图》。宋元符元年(一○九八)赵令畴得之,辑入《德隅斋画品》。他的著作有《山水松石格》一篇,阐述体现物象的远近、四时变化、天气阴晴的画理画法,多有建树。有《汉书注》一百十五卷,《孝德传》三十卷,《忠臣传》三十卷,《显忠录》三十卷,《丹阳尹传》十卷,《怀旧志》九卷,《全德志》一卷《研神记》十卷,《同姓名录》一卷,《补阙子》十卷,《湘东鸿烈》十卷,《金楼子》十卷,《玉韬》十卷,《连山》三十卷,《洞林》三卷,《集》五十二卷,《小集》十卷。(《南史》五十,刘瑴字仲宝,随湘东王,在藩十馀年。当时文檄,皆其所为。)与其父萧衍、兄萧统、萧纲合称为“四萧”。清人赵翼对他们的才学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在《廿二史札记》卷十二“齐梁之君多才学”条说:“创业之君,兼擅才学。曹魏父子,固已旷绝百代,其次则齐梁二代,亦不可及也……至萧梁父子间,尤为独擅千古……元帝好学,博及群书,才辩敏捷,冠绝一时。”现存诗首(据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数量在南北朝诗人中居于中上。

艺术风格是一个作家的个性标签,亦是作家成熟的重要标志。清人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对萧绎诗歌评之曰:“帝不好声色,颇有高名,独为诗赋,婉丽多情。”可谓切中肯綮,一语中的。萧绎诗歌的总体艺术风貌呈“婉丽多情”的特征。其诗歌包孕着浓浓的情感因素,字里行间流淌出一股淡淡的哀愁,感情表达委婉深致,造语纤巧典丽。下面拟从情感特征和语言运用两方面对其艺术风格作一论述。

一、哀婉深致的情感

职贡图局部

萧绎在《金楼子·立言》中说:“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所谓“吟咏风谣,流连哀思”就是指情感的体验与传达。萧绎诗歌经常流露出一种柔媚婉转的淡淡伤感,与其“流连哀思”的文学主张不无关系。他凭借着富裕的帝王生活和深厚的文化积累去品味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在悲伤哀感的主调中渗透着华丽轻柔的风格。如代旧姬有怨诗:

宁为万里隔,乍作死生离。那堪眼前见,旧爱逐新移。未展春花落,遽被凉风吹。怨黛舒还敛,啼红拭复垂。谁能巧为赋,黄金妾不赀。

诗歌中流淌出的是一段肝肠欲断的心伤。宁愿万里相隔,聊作生离死别,也比眼见旧爱移情别恋要好得多,生离死别不过是一次痛楚,而情郎移爱却是一番痛彻心脾的哀伤,仿佛一只蚂蚁时时在心头噬咬着。开篇作者就很直白地表达出这种心伤的痛楚感,接着通过春花未展,遽被凉风吹,自己是愁眉深锁泪自垂,伤痕累累的心却还抱着一丝幻想,希望有一才情如司马相如的文人,代作一篇《长门赋》,渴望情人回心转意,花掉千两黄金也不惜。悲伤的情调贯穿全文,真谓“情灵摇荡”。复如《送西归内人诗》:

秋气苍茫结孟津,复送巫山荐枕神。昔时慊慊愁应去,今日劳劳长别人。

秋气苍茫,霜寒露重,津口送别,昔日的欢爱、快乐历历在目,今日却要劳燕分飞,心中纵有万般的不舍,面对现实的无奈,怎能不潸然泪下,一股浓郁的愁情拢上心头,悲伤写得哀婉而又凄楚,字里行间渗透出的夫妻情感真挚而又深厚。萧纲也有一首《双燕离》:“双燕有雌雄,照日两差池。衔花落北户,逐蝶上南枝。桂栋本曾宿,虹梁早自窥。愿得长如此,无令双燕离。”两相比较,萧绎的情感更为真挚深沉,表现对象也更为具体明确,萧纲诗则流于形式和情感的普泛化。

萧绎诗歌除了哀婉情思的一面,在感情表达上还有沉郁深致的另一面。作为一代君王,尤其是在多事之秋登上皇位,现实的状况,身上的重任,容不得他再像少年时那样“流连哀思”、缠缠绵绵了。萧绎后期的诗歌多了一股苍郁之气,感情表达更为深沉厚重。如《五言诗》:

寒浞犹稽命,新都久未平。留滞淹三楚,巑岏保一城。终当抚期运,伐罪吊苍生。

这首诗当作于萧绎登上皇位不久,虽平定了“侯景之乱”,但依然面临着外敌的频频侵犯,国家政局不稳。这首诗采用五言六句这种古体形式反映了当时的时局,刚刚登上皇位的萧绎,一方面认识到现实的艰难,感受到自己身上所肩负的重任,另一方面也强烈表达了自己作为一代君主,驱逐外敌,维护国家的安定统一的志愿。整首诗贯穿着一股忧国忧民的厚重情感。又如他的《幽逼诗四首》:

南风且绝唱,西陵最可悲。今日还蒿里,终非封禅时。

人生逢百六,天道异贞恒。何言异蝼蚁,一旦损鲲鹏。

松风侵晓哀,霜雰当夜来。寂寥千载后,谁谓轩辕台。

夜长无岁月,安知秋与春。原陵五树杏,空得动耕人。

此时的萧绎,国破家亡,沦为阶下囚,即将步入生命的尽头,所有的思绪、想法、情感都化作在这最后的凄怆绝唱之中了,整组诗格调低沉,情感悲怆,时人读之无不痛哭流泪。

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萧绎诗歌的情感特征主要表现为“哀婉闺怨”和“沉郁悲怆”。情感特征的形成与作者的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帝王之子,显赫的政治地位,优越的物质环境,再加之年幼聪慧,生性敏感多疑,又眇一目,身在帝王之家,看惯周遭的争权夺利,勾心斗角,对人生世事不免易产生悲哀的感叹,行之于诗歌中便形成了哀思的情调。此外,也与当时的审美风尚有很大关系,诗歌发展到南朝,“吟咏情性”成为诗学的核心观念,萧绎诗歌创作自然会受其影响,并提出“情灵摇荡”的审美主张,而“哀思”之情,似乎更能打动人的心灵,正如后来的大学者韩愈所言:“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眇,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2]后来时事的变迁,国家政局的变动,个人生活相应发生巨变,这股淡淡的“哀思”之情逐渐被悲怆、沉郁之情所代替,感情的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也是萧绎诗歌情感特征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