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一生狂放不羁,却终生将一位诗人奉为偶

吉林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nvrenjkw.com/nxzx/5717.html

青莲才笔九州横,六代淫哇总废声。

白紵青山魂魄在,一生低首谢宣城。

——王士祯《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三十二首》其三

李白身为诗仙,一世狂放,却在诗中再三对一个人表达过发自内心的服膺。

那个人就是谢朓。

公元年,谢朓出生在河南太康。旧时王谢,他的家族在两晋声名赫赫,“安石不出,如苍生何”的谢安,淝水之战大败苻坚的谢玄,撑起了谢氏名震天下的声望。但在谢朓出生时,他的家族在南朝动荡的局势中已经开始衰落。

《南齐书》说谢朓“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然而那时,谢家已有一位不世出的才子,就是谢朓的叔父谢灵运。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谢灵运《登池上楼》

这位被钟嵘评价为“才高词盛”的一代名家,一生仕途不顺,晚年因与人密谈被告发,以叛逆罪被杀,年四十九。

谢灵运

我们无法得知谢灵运之死对当时十八岁的谢朓产生了多大影响,只能看到终其一生,谢朓诗中都笼罩着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

常恐鹰隼击,时菊委严霜。

——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

谢朓十九岁踏上仕途,因为出众的才华和显赫的家世,颇为当权者所重视。他与竟陵王萧子良往来甚密,并于萧子良麾下的几位名士并称“竟陵八友”,互相唱和,天下诗风为之一变,时号“永明体”,对后世近体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戚戚苦无悰,携手共行乐。

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

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

鱼戏新荷动,鸟散馀花落。

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谢朓《游东田》

但谢朓的志向从来不只是做一个贵族的文学侍从。他有着魏晋名士的诗酒风流,却也有传统士子的入世热情。他在诗中一再声明“既欢怀禄情,复协沧州趣”,在朝堂与山水之间游走。他对自然的热爱无法替代他大展宏图的渴望,无论在多么美好的风景面前,他心底永远有一处留给建康,留给南齐软红十丈的都城。

然而那软红十丈,掩不住刀光剑影。

他看着郁陵王和海陵王相继被废,明帝篡位,萧氏子孙为了帝位干戈相见,朝堂上血流成河。

谢朓在鲜血面前沉默了。

他从来不是那种在刀剑声中还能神色自若的政治家。比起钟鸣鼎食,他更爱山光水色。他的山水诗名扬天下,每有新篇,往往传唱一时。那些诗句里有日夜不停的大江,有席卷天地的风云,有新荷下的小鱼,窗棂外的远山。一幅幅山水画点染工致,只是到了结尾往往低沉下去,露出一点和秀丽风景不大合拍的忧伤。

后人说他的诗“篇末多踬”。

他们看不出他藏在笔墨后的失落和恐惧,看不出一个被迫在政治夹缝里生存的文人身心割裂的痛楚。

公元年,谢朓出任宣城太守。这是他第一次任地方长官,脱离了寄人篱下的小心翼翼,也脱离了权力中枢的尔虞我诈,命运终于给了他一片净土,让他能够在他心爱的山水间自在徜徉。

在去宣城的路上,他登上建康城外的三山,回望都城。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他依旧对建康恋恋不舍,眼前的霞光水色都不能阻止他凝望都城,凝望那个被他寄托了太多梦想的地方。

那时他还不知道,他将要去往的宣城将永远与他的名字连在一起,成就了他在文学史上的不朽声名。

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

——杜甫《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当时好风物,谁伴谢宣城。

——钱起《江行无题一百首》其九十五

郎署回翔何水部,江湖留滞谢宣城。

——白居易《和梦得》

任宣城太守的一年多是谢朓短暂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他终于能够纵情山水,全身心投入到了大自然的怀抱中。远离了惨烈的政治斗争,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命,并给了它全新的定义。

江海虽未从,山林于此始。

——谢朓《始之宣城郡》

谢朓在宣城只呆了一年多,在留下了无数令后人咏叹的诗篇后,他被召还京。四年后,他被始安王萧遥光诬告谋反,死在狱中。

他留恋的建康最终吞噬了他,而在他生命里短暂路过的宣城,将他的人生化为永恒。

二百年后,当同样志向远大而热爱自然的李白登上城楼,他会想起谢朓,想起那个写过“澄江静如练”的诗人。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作者:殊春

本文来自投稿,欢迎后台键入“投稿”了解详情。

往期·撷录

(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