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高考汉语文模拟卷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高考仿真模拟信息卷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泰山文化中的“和合共生”,大致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天人合一,二是和谐包容。以“功成受命”“易姓告代”为标识的泰山封禅是天人合一的体现,泰山文化表现出的天人合一还在于泰山的祈雨活动。泰山神“灵显昭著,佑庇万民”,其中一个显著特点是“肤寸成云,霖雨天下”。泰山的祈雨活动,在天人合一方面是“天心感召”,在官员方面是“遵旨度祈”。

泰山文化中的和谐包容,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这种“和合”,既包括了“君臣父子亲戚朋友之合”,也包括了齐鲁文化之合,以及泰山儒释道文化之合,泰山本来就是儒家思想的渊源之区,儒学一向兴盛,同时,泰山是道教的孕育之地,泰山的佛教虽然处于从属地位,但普照寺、竹林寺、灵岩寺等佛教寺庙同样得到发展,香火繁盛。泰山文化中和谐包容的起源,也与李斯《谏逐客书》中的名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有关。“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本意在于虚怀若谷,广纳天下之才,容事容人这种包容精神后来被上升到了治理国家的高度,“泰山不争土壤,故能成其高;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此言治国之道”。

泰山文化丰富多彩,但从根本上说,泰山文化不仅是一种山岳文化和区域文化,而且是具有泰山特质的中华民族共有文化。在这个基点上,作为泰山文化精髓和主体的“国泰民安”“和合共生”,体现了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人文理念和价值取向。

(摘编自陈锋《泰山文化的形成与精髓》)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泰山在“五岳”中具有重要地位,这使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山岳文化和区域文化。

B.泰山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帝王巡狩、封禅、祭祀决定了其内涵。

C.根据相关记载可知,泰山在春秋时期就已经被人们赋予“国泰民安”的文化内涵。

D.泰山文化处于不断发展中,其天人合一、和谐包容的理念后来被上升为治国之道。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先指明泰山文化包含两个方面,然后分别从这两个方面进行阐释,层次清楚。

B.文章引用典籍记载,既阐释了泰山文化的内涵、起源,又使文章富有浓郁的文化色彩。

C.文章第四段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国泰民安”的内容,引起下文“和合共生”的内容

D.文章分析泰山“和谐包容”的文化内涵时,指出了其有两个起源并进行了对比分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泰山有极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文化内涵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仍有借鉴意义。

B.泰山封禅、泰山祈雨都是泰山的重要活动,这些活动体现了泰山天人合一的文化特点。

C.儒学兴盛、道教起源、佛教香火繁盛:泰山三教并存共处,彰显了泰山的和谐包容。

D.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所体现的思想价值和本文所阐释的泰山文化一致。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一6题

材料一:在农耕文明时代,城镇主要作为行政管理中心、军事要塞、市场交易中心而存在,只有很小一部分人口能够生活在城镇。工业大革命之后,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对劳动力产生巨大需求,不断吸引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带动城镇规模迅速扩大。此后,城镇化与工业化相伴相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动力。

城镇化也是我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当前,我国已经顺利完成了世界上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城镇化进程—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用了短短40多年时间完成了西方国家年才完成的城镇化进程,创造了世界城镇化的奇迹。但是,城镇化在快速推进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些地方对人这一城镇化主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