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权说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之乱世枭雄

海南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www.cgia.cn/news/chuangyi/1647595.html

“阿权说”是本号主阅读系列的题材专栏,读史使人明智,本号主觉得起这个专栏是为了认识自己的认知边界在哪。如果你有更好的见解,欢迎评论区交流,共同成长进步。

《三国志》是一部纪传体史学名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合称“前四史”。作者是由时任著作郎,职掌修史的陈寿。

曹操序

被称作千古第一枭雄的魏武帝曹操起兵于乱世,称雄诸侯,南征北战,靖平北方,威震天下。虽然曹操生前未能称帝,但他以堂堂文治、赫赫武功终结东汉末年中原地区的战乱,开创一代魏晋风流。正如曹操所说,假使没有他,天下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曹操身世

魏武帝曹操,字孟德,祖籍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汉初名相曹参的后代,曹操的父亲曹嵩是东汉末年大宦官曹腾的养子。

曹操也是名门之后,后来家道中落,其父成宦官养子。即便如此,曹操也一直都在权利中枢的附近。曹操也算圈子人,所以我们平常也要维护好自己的圈子。当然也从侧面说明了时代背景,名相之后竟成宦官养子,形势严峻。

动荡时期,踏入仕途

曹操是20岁举孝廉,踏入仕进之路。这个时候东汉还是风雨飘摇的动荡时期。为什么说是动荡时期呢?因为这个时期汉灵帝驾崩,年幼的太子刘辩即位,太后垂帘听政。

针对宦官专政、为祸庙堂的现象被太后反对之后,大将军何进引董卓入洛阳。于是少帝被废黜,另立汉献帝,京都大乱。

孝廉制度还是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的,但后来成为世家大族们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曹操能够入仕,就已经说明其实力背景。这说明当时东汉的朝堂,已经黑暗昏庸之极,忠臣名将虽有救亡图存之心,但求上不得其力。唯有向下求靠有兵权的将军,准备兵变。董卓反兵从侧面说明朝政的不得力,但也明白了自古中央权力中枢要手握财政与兵权的原因。

逃离京都,虎牢被补

董卓为了拉拢曹操,推荐他为骁骑校尉。曹操没有与暴虐成性的董卓为伍。改名换姓,偷偷离开洛阳,向东而去。

刚刚出虎牢关,就被中牟的一个亭长抓获了,碰巧当地有人认识曹操,就把他给放了。

这个时期,曹操是忠于汉室的从被放的那个细节,可以推断出曹操平时交友还是蛮广泛的,这和曹操一直在权力中枢附近有很大关系

曹操起兵,诸侯云集,曹操大败

曹操一路向东,回到陈留后,听说董卓谋反,还杀害了太后和废帝,于是,散尽家财,招兵买马。中平六年(),曹操在己吾(今河南宁陵西南)起兵,讨伐董卓。

初平元年()元月,天下诸侯云集,组成联盟讨伐董卓。家世显赫的袁绍为盟主,曹操代理奋武将军。

董卓火烧洛阳宫殿后,胁迫天子西迁。诸侯为了各自的利益,都不出兵攻打董卓。曹操劝说无果后,带了自己的兵马向西追赶董卓,大败!又被流箭射伤,战马也重伤,曹操堂弟曹洪把自己的马让给曹操,才得以逃脱。

前面说曹操忠于汉室可能有推测的成分,这里曹操不仅起兵,还在诸侯都不出兵的情况下,独自追杀董卓,可见其忠心诸侯推袁绍为盟主从侧面说明,当时的世家大族的观念,深入人心诸侯云集但不出兵说明都有护汉室的心,但对朝堂已经灰心

重整旗鼓,壮大实力

那一战之后,曹操又开始招兵买马,并把军队安置在河内。从此,曹操东征西讨,先后讨伐袁术、陶谦等军阀,在戎马征战中逐渐壮大实力。

曹操诛杀董卓的心还在,但要活着,只有先壮大自己的实力。曹操壮大实力的选择是征讨,说明当时社会已经民不聊生,生产力萎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4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