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房里的一神物镇纸,它可不是纸

清中期白玉梅花绶带诗文镇纸镇纸,是指写字作画时用来压纸的物件,现今常见的多为长方条形,因故也称作镇尺、压尺。镇纸在书房存在的历史十分悠久,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其形状奇巧,工艺精湛,堪称文房“第五宝”。镇纸的前世今生清乾隆掐丝珐琅麒麟镇纸镇纸的前身是镇石,之后出现了席镇,席镇是用于压帷帐或席角。以前古人席地而坐,即坐在铺在地面的草席之上,草席四角压以席镇。当纸张出现后,镇纸便出现了。清白玉雕螃蟹镇纸镇纸进入书房的最早可见于文字记录是在南北朝时期,《南史?垣荣祖传》有载:“帝尝以书案下安鼻为楯,以铁为书镇如意,甚壮大,以备不虞,欲以代杖”。由此可见,镇纸至今已逾一千五百多年。明宣德鎏金铜卧狮镇纸唐代杜光庭《录异记?异石》:“会稽进士李眺,偶拾得小石,青黑平正,温滑可玩,用为书镇”。宋张镃诗:“三山放翁宝赠我,镇纸恰称金犀牛”。这说明唐宋时期镇纸已经十分普遍。明黄玉卧马镇纸明代镇纸,其形多为尺状,上有兽钮,与文献记载相符,如铜虎钮镇纸,长方尺形底座,上有蹲虎一头,虎头雕工细腻写实,虎尾写意粗犷。清紫砂鹌鹑镇纸清代镇纸在沿袭明代风格的同时有所创新,特别是随着工艺技术的进步,装饰味道十分浓郁的镇纸开始出现,可谓集观赏性与实用性于一器。如铜鎏金珐琅镇纸,为清代中期制品,铜胎鎏金,然后用珐琅直接涂画在金属胎上,纹饰细腻真实,颇似瓷器中的粉彩,具有较高的工艺价值,为文房珍玩中的精细之作。子祥款天然木根雕蟾蜍型镇纸明清之后,更多的书画名家喜欢使用镇纸,这种需求促进了文房用具的制作和使用,镇纸制作的材料及造型有了新的变化,材料上以名贵硬木质的为多。镇纸也以长条形为主,更是以成对的形式为主,既实用,又有艺术欣赏性,特别是摆设很讲究的书房里,镇纸在体现主人爱好、情趣等方面,有画龙点睛之妙。白玉兽面首镇纸(一对)现代人把镇纸、压尺合称为镇纸,这是社会发展的结果,所以纸镇、文镇、镇尺、书镇等现在都统一叫镇纸。镇纸的分类镇纸是有金、银、铜、玉、木、竹、石、瓷、以及水晶等材质,面积较小而分量重。它们有单件,也有一对的,纸镇的职责是不许外人乱动主人的私物。压尺清中期乌木诗文镇纸压尺一般成对出现,特别是长方形的,一般成对的较多。这种形制的压尺因为形式普通,多在表面装饰上下功夫,有的在一对压尺上刻写对联,一字一画等,左右相连时为一幅整画,分开又可各自成幅。压尺以名贵硬木居多,如紫檀、红酸枝、乌木等,明清尤盛,压尺较之于镇纸实用功能更强。明朱之蕃诗:“文木裁成体直方,高斋时半校书郎”。方镇、圆镇   方镇、圆镇,应归于压尺一类,是压尺功能的延伸和拓展,其功能主要是用于摹写碑帖时用的工具。用方镇、圆镇来压住纸的四角,省力气。镇纸上的书法镇纸上的书画作品,其实是书画家本人作品的袖珍化,以前没有复印机和照相技术可以随心所欲地放大和缩小,所以一般能在小小的镇纸上作书画能够显示书画家的功力深厚。小小的镇纸凝聚了书画家和镌刻家的共同心血,也可说是他们的联袂之作。这种联袂不是随意的,因为书画的章法、笔法、气韵,必须与雕刻的风格气韵相匹配,故每件成功的上品皆极为难得。精美镇纸欣赏镇纸常做成禽兽鳞介诸形,因其形及使用者情趣不同,具体称谓亦不尽相同,如套子龟、金犀牛、小连城、千钧史等,造型大多为兔、马、羊、鹿、蟾蜍等动物。清景泰竹节蝉镇纸清碧玺镇纸清铜雕牧牛镇纸清玛瑙鱼镇纸清铜四喜童子镇纸清中期珊瑚红描金花卉书卷镇纸清紫檀雕“连生贵子”镇纸宋白玉带沁驼龙镇纸清雍正松石绿釉粉彩描金羊形镇纸(一对)清玛瑙巧作福如东海镇纸清乾隆黑白玉螭纽镇纸清铜错金银盘龙镇纸近代来楚生刻、沈觉初刻花鸟扇骨镇纸清虎骨镇纸翡翠雕长寿如意镇纸清犀角雕莲花镇纸清铜鎏金太狮少狮镇纸清晚期青花龙纹方形镇纸清犀角原形器镇纸清乾隆粉彩镂空香熏镇纸清发晶雕葫芦纹镇纸清黄寿山夔凤镇纸清康熙铜瑞兽镇纸清嘉庆青花红彩描金海兽镇纸清乾隆仿石釉灵芝镇纸清白玉巧雕镇纸清乾隆白玉古琴镇纸清晚期象牙葡萄镇纸清十八世纪铜洒金卧鹿镇纸清乾隆铜胎掐丝珐琅万事如意纹镇纸(一对)清乾隆绿釉束竹镇纸清象牙刻花鸟纹镇纸(二件)清犀角雕鹿形镇纸清铜书卷形镇纸清寿山石雕太狮少狮镇纸清乾隆御製镏金景泰蓝镇纸清玛瑙雕梅花镇纸粉彩松鹤延年纹镇纸乾隆粉青釉竹节御题镇纸清卧童、铜羊镇纸(二件)元青花缠枝花卉纹镇纸玛瑙、玉瑞兽镇纸

本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协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