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讯南天禅寺漫笔目录总序序

北京中科白瘕风是几级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635654.html

 

目录

总序释理山

序蔡飞跃

泉南佛国

3南天禅寺的石刻陈志泽

8南天禅寺题刻的陶沐蔡飞跃

15发心求正觉张明

19岱峰摩崖石佛叶海山

24策马南天沐佛光颜长江

35南天禅寺漫笔林世铨

39缘结南天禅寺郑剑文

46南天一朵莲姚雅丽

52我在南天叩响佛国的门杨新榕

56一树繁花似锦周紫英

60岱峰宝刹冠南天蔡永怀

66南天乘山风岱峰逐尘梦周湖健

70峰岩中的灵光郭柯柯

75岱峰日出刘衍

79南天禅寺记游李志宏

82南天禅寺的涛声李永和

85南天之夜,静守佛国清宁杨新榕

南天法音

91枝枝叶叶皆菩提潇琴

95夕阳下的菩提情怀郑剑文

99一亩心田法音浇灌姚雅丽

尘客入佛门郑妙玲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清凉张泉花

佛在南天陈绿山

自在佛下的清凉吴晓川

古树的灵魂白丽虹

声声佛号念念智慧陈娜娟

禅宽禅师与南天禅寺洪少霖

不妨再约谒南天苏瑞仁

许你一世古佛青灯杨新榕

广种福田莲花朵朵李欣

寺中植树心中植善郑那君

元仪尼师与南天禅寺高聪成

爱的力量和谐人间净土杨新榕

心灵的憩息之地蔡清吟

禅宇梵思

泉南佛国牌坊下的感恩叶志如

巨岩石坡上,一场穿越几百年的邂逅吴奋勇

南天禅寺,佛点化那座岩石王忠智

以“石”盛名的南天禅寺陈丽桔

大雄宝殿,心灵的皈依处连江水

禅意天王殿郭柯柯

钟鼓楼前的凝思张玉芬

长廊曲回如禅画潘艳红

心游法海戴高山

点一盏明灯陈娜娟

石林精舍隐宗风洪少霖

石缘无声曹淑风

报恩堂前忆恩泽杨新榕

放生的池范云英

南天悟禅刘建燃

禅林庭院漫步姚添丁

石佛山生态公园漫思蔡飞跃

后记姚雅丽

总序

释理山

南天禅寺座落于晋江东石镇岱峰山南麓,以摩崖石刻及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名闻海内外,年3月5日国务院颁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天禅寺历史渊源流长。散落民间的相关文献载,唐太宗贞观十八年(年)谷响禅师便于岱峰山下结庐弘化,始建年代尚待稽考。清同治七年(年)名士许有济撰《重修南天禅寺碑记》曰:“寺兴于有宋嘉定丙子(6年)之年”,可知今年为寺兴周年。承蒙教界大德及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厚爱,纷纷建言在寺兴周年之际,编辑出版“南天禅寺文化丛书”,襄助社会贤达了解寺兴以来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变化。

正惟如此,《南天禅寺文化丛书》于丙申年下半年付诸实施,拟先编辑出版文化散文集《南天禅寺漫笔》《南天禅寺题刻集》和《南天禅寺诗词楹联集》,然后有计划、有组织地合成一套比较全面的多视角的丛书。可以说,这是一项比较系统介绍南天禅寺的文化工程。

南天禅寺以石佛闻名于世,俗称石佛寺。水有源,树有根,南宋嘉定丙子年高僧守净(又名一庵净师)夜过岱峰山,见到石崖上发出三道灿光,认定这里“萃山岳之灵”,于是云游化缘,所得银两雇来工匠依山石走势镌石佛“西方三圣”,因而就石佛为号,其规模之大、雕刻之精为福建所罕见,世人皆谓“石佛之奇”;题刻墨宝是南天禅寺一绝,其中以南宋文状元王十朋的“泉南佛国”题刻与清代武状元马负书的“自在佛”匾最为珍贵,一寺两朝状元题字,亦为奇观;南天禅寺景致清幽,十余年来,禅寺按佛教丛林规制做全面规划,近年扩建的石牌坊、天王殿、大雄宝殿、钟鼓楼、南北回廊、法堂、念佛堂、弘法楼等与最古老的殿宇自在佛殿协调一致,保持闽南佛教古建艺术风格;雄伟肃穆的伽蓝、宁静的清修之地、厚重悠久的寺院历史,为作家、诗人们提供丰富的创作素材。

本丛书编撰以来,南天禅寺全体僧众以及作家诗人、编辑,依据编委会的统筹安排,多次会集在南天禅寺交换看法,对创作题材、编辑工作达成共识。出版本丛书,旨在传承古寺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佛教文化,对古老厚重的禅宇文化注入新思考。散文作家们选择不同的角度,泉南佛国的南天法音、禅宇梵思在他们笔下熠熠生辉,文集中图文并茂,叙今怀古。《南天禅寺漫笔》将是一部集文学性、文史性、可读性于一体的文化散文集;《南天禅寺题刻集》将古今碑记、柱联、摩崖石刻等拓本印刷成册,以便今后研究南天禅寺历史作为依据;而《南天禅寺诗词楹联集》将萃集古今映景逼真的佳作,以另一种表现方式赞吟千年古寺的历史文明和现代文明。借此机会,我谨代表文化丛书编委会对全体参与者致以真挚的谢意!

南天禅寺以弘法、教育、慈善为宗旨,倡导净化人心,祥和社会。应该说,《南天禅寺文化丛书》的出版,对于宣扬古寺寺兴周年以来的发展、提升古寺的文化价值、助推寺院的弘法利生教育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不过,诠释佛教文化是个大课题,南天禅寺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承载,要编好文化丛书必须付出大量心血。这三本集子出版后,如果能够助力启迪读者,那将给予作者、编者莫大的安慰,也将坚定我们继续编好文化丛书的信心。同时真心希冀,广大读者能在阅读过程中,不吝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使南天禅寺佛教文化得到更加精准的发掘。

是所望焉,谨序。

年10月

(作者系泉州佛教协会副会长,泉州市佛学苑副苑长,晋江佛教协会副会长,晋江南天禅寺住持,晋江草庵寺住持)

=======================

泉州宋元时期拥有“东方第一大港”,是古代海上丝路的起点城市,寺庙古迹星罗棋布,晋江东石南天禅寺便是其中之一。南天禅寺历史沿革理山住持在《总序》中已经阐明,不再赘述。以崖刻石佛闻名于世的南天禅寺,又称“石佛寺”,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禅学文化深厚,人文胜迹众多。据《闽书》《泉州府志》及《重修南天禅寺碑志》载:“相传未岩时,石露夜光三道,宋嘉定丙子(6年)僧守净募镌弥陀、观音、势至三尊。旁刻‘泉南佛国’,宋王十朋所书,字高六尺许。”三尊佛像,虽经八百年时光磨砺,犹素洁清新,栩栩如生。是宋代泉州石雕艺术的瑰宝,也是古越族、中原及海外三种文化交融揉合的艺术结晶。寺中不仅有摩崖石刻,匾额楹联也无处不在。近十余年来,在理山住持的规划下,殿宇逐年扩建,整体布局精致恢弘,景致清幽,吸引着络绎不绝的四方信众,也吸引着文艺家们前往采风,并潜心构思、创作出一批禅意深远的文艺精品。

为集中宣传泉南佛国的禅意幽境,抒写南天禅寺弘法、教育、慈善的佛家情怀,丙申年夏日,在泉州少林寺常定方丈的引荐及南天禅寺理山住持的邀请下,泉州市作家协会散文创作委员会组织、策划了“参谒南天禅寺”采风创作活动。原泉州市作家协会主席陈志泽,泉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潇琴,泉州文学院院长、《泉州文学》副主编张明,泉州市作协散文诗创作委员会主任王忠智,泉州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郑剑文,鲤城区作家协会主席吴晓川,洛江区作家协会主席林世铨等40多位作家、媒体记者参加了这次采风、创作活动,年龄从“四○”后到“八○”后,创作实力强大。如果说,前世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那么,众多作家能有幸参谒南天禅寺,定是积世的因缘。

为了采风活动的顺利进行,作为泉州市作协散文创作委员会主任,我与副主任姚雅丽和中国文化义工委员会副主席杨新榕数次先往南天禅寺参谒,与理山住持商议采风行程安排、确定创作篇目大纲。经过近三个多月的采风、创作、编校,作家们的哲思漫想、禅悟妙语集成《南天禅寺漫笔》一书。全书选录了陈志泽、潇琴、蔡飞跃、张明、叶海山、颜长江、吴晓川、林世铨、王忠智、郑剑文、陈娜娟、姚雅丽、杨新榕等41位名家、新秀的51篇散文,分三辑。第一辑“泉南佛国”是作家们拜谒南天禅寺,领略禅寺风光,抒写南天胜景的美文。在作家们的笔下,丛林巍峨,佛国庄严,令人心生欢喜而向往之;第二辑“南天法音”是作家们听法音的哲思,观古树的妙解,听往事的觉悟;第三辑“禅宇梵思”是作家们在寺宇中行走,俯拾之间,心与之相通相印,并观照世间万象、人生百态而引发的禅悟梵思。

为了完成创作,有的作家多次巡礼南天禅寺。在理山法师的开示下,作家们的创作进入了一个灵性、智性的空间,他们自觉摒弃了华丽而空洞的抒情,而直指内心。他们浑忘小我而进入大我,把脚步放轻,心灵与历史交融,目光与低眉含笑的石佛相视,与无处不在的题刻相遇。作家们情思万缕,如有神助,妙笔飞花,佳作迭出。

感谢理山住持对泉州市作家协会散文创作委员会的信任,使得本文化散文集有幸在南天禅寺寺兴周年庆典之际与读者诸君见面。有幸参与,我深感荣幸。但愿这本凝聚着泉州散文作家们心血的散文集,会像菩提树一样,在每一个读者心中布下道场,洒下法的甘霖。

是为序。

蔡飞跃

年10月于泉州

《丰泽作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