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戏拟之间日本汉文假传集器械拟

卞东波

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兴趣:中国古代文学(六朝文学、宋代文学)、域外汉籍研究、国际汉学研究、陶渊明研究、苏东坡研究。

《器械拟仙传》是日本现存唯一一部汉文假传集,该书用“以史为戏”和“以物为人”的方式为日常生活中三十五种器物一一作传。这些假传的叙事一方面紧扣传记主人公器物的特性,另一方面又突出传主“归隐”和“升仙”的面向,明显受到中国高士类、神仙类杂传的影响。这些假传深受中国叙事文学的影响,同时也体现了日本文化的元素,用了不少日本的意象和语汇。《器械拟仙传》对于东亚汉文假传文学之研究,假传在东亚之流传,都颇具价值。

在中国传记文学中有一种特殊的传记,即“假传”。“假”有假托、假借之意,“假传”即假托某物,并为之作传。假传的特色除了学者指出的“借鉴史书人物传的写作手法为器、物作传,并寄寓作者一定的创作观念和社会理想”①之外,还有明显的戏谑性、游戏性。②明代的文体学著作亦已注意到假传的创作状况,徐师曾在《文体明辨序说》中曾将传记分为四种:“一曰史传(有正、变二体),二曰家传,三曰托传,四曰假传。”()贺复征的《文章辨体汇选》卷四八三亦指出了七种史传体:“按传之品有七:一曰史传,二曰私传,三曰家传,四曰自传,五曰托传,六曰寓传,七曰假传。”(63)他们都单列假传为传记之一种,可见在明人意识中,假传已经成为独立的传记类型。

假传的创作可以追溯到唐代韩愈的《毛颖传》,唐代以降延绵不绝,历代皆有不少假传名篇,如苏轼《杜处士传》(杜仲)、秦观《清和先生传》(酒)、张耒《竹夫人传》(竹几)、陈造《蕲处士传》(象棋)等。据学者统计,《全宋文》中现存假传46篇,《全元文》中有23篇,明代的假传作品则有多篇③。假传虽渊源于中国,但并不是中国古代文学独有的现象,在朝鲜半岛、日本等国的古代汉文学中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假传文学。假传近年来亦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学者们相继发表了不少研究论著,不但对中国历代假传的内容、历史、文体特色进行了全面的论述,而且还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6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