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宋凶帝rdquo刘劭不

刘劭被立为皇太子的时候,年仅六岁。

在封建帝制时代,皇家的父与子之间的关系,往往是十分矛盾的。

一方面,帝国必须后继有人,又不可能随便传给别人,所以皇帝必须要立太子,并且,还需要对太子悉心栽培,指望他能在未来成为一代明君,接好自己的班。

退一步讲,就算不能成为一代雄主,但至少也得是个守成之君,反正绝对不能允许太子“坑爹”。

但另外一方面,皇帝又不希望太子过于优秀,乃至于胜过自己。

因为自己毕竟还没挂,自己还是皇帝,而太子的势头如果压过自己,那就会对自己的地位造成威胁。

所以在这种角度上来看的话,培养太子可是个技术活儿,不能让他不优秀,但又不能让他过于优秀,其中的分寸,实在是要好好拿捏。

刘劭被立为太子的那一年,老皇帝为他修建了十分华丽的宫殿,规模远胜自己的寝宫。

盖了房子还不够,皇帝还给刘劭安排了一支万余人的东宫卫队,全权交由刘劭指挥。

朋友们,太子能掌握的军队有一万人,这和皇帝的禁卫羽林军的数量,基本持平。

父爱深沉,我只能祝福刘义隆和刘劭这对皇家父子,最终会迎来一个美好的结局。

书说简短,时间一晃,就来到了元嘉二十七年,即公元年。

在这里要给读者朋友们科普一个背景,刘宋朝的开国皇帝刘裕在东晋的基础上建立刘宋政权,并且逐步统一南方的前后,异军突起的鲜卑族也基本平定了北方草原,建立了北魏政权。

天下两分,隔江相对峙。

任何一位具有长远战略目光的帝王都应该十分深刻地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如果满足于当前的现状,偏安一隅,到最后必然会招致更大的灾祸。

在皇帝登基的第七个年头里,他就曾经搞过一次北伐行动,但因为两方实力实在是有些悬殊,结果碰了一鼻子灰,无功而返。

而现在多年过去,刘宋王朝的经济繁荣了,农业发展了,军事实力也有所提高,所以皇帝又把北伐的想法提上了日程。

如果说北伐的想法一直在刘义隆的心中不曾磨灭,那么真正推动第二次北伐的,则是刘宋朝的大臣,江湛。

江湛,字徽渊,济阳考城人,时任刘宋朝吏部尚书。

这位吏部尚书是一位十分激进的主战派,所以他只要一有机会,就会竭尽全力地鼓动皇帝出师北伐,一统天下。

一统天下,多么豪迈的誓言,多么光辉的成就,没有帝王能不动心。

刘义隆当然也很心动。

自东晋末年天下战乱,华夏大地四分五裂,已经很久没有出现一个全国性的统一政权了。

如果自己能覆灭北魏,必然青史留名,功垂千古。

说干就干,在江湛的鼓动下,皇帝决定,立刻出征,剑指北方,不覆灭北魏,势不还朝。

有支持北伐的主战派,必然也有反对北伐的主和派,而主和派里反对呼声最高的,则属太子刘劭。

刘劭此时已经二十六岁,他已然不是当初那个在襁褓里嗷嗷待哺的孩子,而是长成了一个聪慧多智的青年。

他十分深刻地明白一个道理,刘宋王朝这两年的发展固然繁荣,但王朝仍是以治国见长,军事方面则是短板一块。

而北魏以戎马立国,好勇尚武,虽然经济水平跟刘宋朝差了一大截,但论领军作战,天下恐怕无出其右。

第一次北伐的失败仍然历历在目,这回又是抽的哪门子风?非要拿鸡蛋去碰石头吗?

刘劭一听皇帝要北伐,那是千言万语一顿劝,他认为凭借自己和父亲之间的情感,必然能打动父亲,取消北伐的念头,也可使刘宋将士们避免无辜的牺牲,但让他没想到的是,一向对他慈眉善目,宠爱有加的父亲在这件事上的态度十分坚决,刘劭愣是没劝动。

而结果正如刘劭所预料,第二次北伐仍然以失败告终。

刘劭十分愤怒,因为这样的惨败完全是自己的父亲不听劝告所导致的,但他是儿臣,父亲是天子,这世上没有臣子教育皇帝的道理,所以他只能把怨怼之气撒到另外一个人的身上。

这个人就是当时极力鼓动皇帝北伐的大臣江湛。

劭又谓上曰:“北伐败辱,数州沦破,独有斩江湛,可以谢天下。”——《宋书·江湛传》

刘劭表示,北伐无功,边境数州沦陷,如此惨败,实在是不应该。

国家吃了败仗,百官们怎么看待,百姓们怎么议论?媒体朋友们又会怎么报道?

如此舆论之压力,只有处死罪魁祸首江湛,以此谢罪于天下。

我是儿子,你是老子,我劝不动你,我收拾大臣总没问题了吧?

刘劭怒气冲冲地跑去找刘义隆,要求处死江湛,但得到的答复仍然别无二致:我不同意。

上曰:“北伐自我意,江湛但不异耳。”——《宋书·江湛传》

皇帝表示,北伐呢,是我心甘情愿,和江湛有什么关系?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太子刘劭和皇帝刘义隆的冲突终于爆发了。

刘劭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眼前这个对自己千般好,万般好的父亲看似给了自己雍容华贵,尊崇无比的生活,但自己却在无形之间成为了父亲豢养在笼子里的一只金丝雀。

只要父亲在位一天,自己的想法,自己的雄心壮志全都会被他否决。

既然如此,我要这太子之位有何用?

刘劭开始记恨父亲,记恨自己的身份,记恨这世道让自己的才能不能如愿施展。

当然了,父子之间虽然有了深刻的矛盾,但刘劭还没傻到直接领着自己东宫的一万人冲到皇宫跟皇帝干起来。

此时,他羽翼未满,只能选择默默隐忍。

说是隐忍,刘劭私底下还是搞了一点小动作的。

他当了二十多年的太子,说实在的,每一天过得都十分煎熬。

皇帝的儿子并非他自己一个,他要时刻自己的弟弟们夺走自己的储君之位。

自顾尚且不暇,他还要时刻掌握好自己和父亲之间的分寸,不能太过锋芒毕露,引起父亲的怀疑和妒忌,也不能过于昏聩平庸,让父亲对自己的能力表示怀疑。

进也不是,退也不是,这日子过得实在是太糟心了。

是的,非但太子刘劭的日子过得十分糟心,我估计中国历史上的绝大多数太子的日子都不好过。

如果不涉及王朝,涉及家国,父亲还是那个父亲,儿子还是那个儿子。

但一旦父亲成为了帝王,那么父亲便不再是父亲,而是权力的象征,儿子也不再是儿子,而是权力分割和继承的重要一环。

刘劭很显然也想明白了这一点,此时,他心中不由得产生了一个十分残忍恶毒的想法,他希望自己的父亲赶紧死去,自己赶紧接班儿。

父亲一天不死,自己就一天得不到解放。

但刘义隆身体倍棒儿,吃嘛嘛香,全然没有要龙驭上宾,大行而去的意思。

倘若皇帝再活十年,那么刘劭就要再提心吊胆地过十年。

倘若皇帝再活二十年,那么此后的二十年,他每天仍要如履薄冰地过日子。

后遂为巫蛊,以玉人为上形像,埋于含章殿前。——《宋书·元凶劭传》

刘劭实在是有点熬不住了,这位太子的内心是如此的着急,以至于还曾经制作了一个刘义隆相貌的玉像,埋于地底,时刻诅咒刘义隆可以早日归天。

封建时代很迷信,但历史却并不封建,很显然,扎小人诅咒这种法子对刘义隆来说并没有作用。

皇帝日日精气神儿十足,再活个二三十年问题不大。

最终,刘劭向刘义隆举起了屠刀。

父亲,你已经在皇帝的大位上坐了四十年,你还要坐多久?

你建功立业,你开拓刘宋的盛世,你缔造属于你的“元嘉之治”,天是你,地是你,万物是你。

那我呢?

我要战战兢兢的活着,我要屈辱悲愤的活着,我要痛苦不堪的承受着你作为帝王给我施加的所有压力。

你为什么不听我的劝?

你为什么否决我的意见?

你为什么要袒护江湛?

为什么?为什么你不能体面地死去?非要逼我亲自动手?

刘劭的心中满是对父亲的不满,他认为自己没有做错,他认为如今的局面全都是父亲一手造成的。

但事实真是如此么?

也许刘义隆从来没有压迫过刘劭,更没有针对过刘劭,在这位老皇帝的眼里,太子刘劭仍然是他最为疼爱的儿子。

真正让这对父子相残的诱因,还是这经久不衰的皇权。

皇家自古无亲情,权力面前无父子。

任何看似坚不可摧,牢不可破的情感在权力面前,似乎都不堪一击。

贪婪自私且残暴的刘劭举起了屠刀,于元嘉三十年,即公元年发动兵变,残忍地杀害了自己的父亲,篡位登基,成为了刘宋王朝新一任的领导人。

而倒在自己儿子脚下的刘义隆,只不过是那个时代里,无辜的政治牺牲品罢了。

刘劭登基了。

现在,他终于可以当家做主,说一不二了。

他的心情十分激动,现在,他牢牢地坐在皇位之上,享受着百官跪拜,山呼万岁。

他注视着远处,那是金碧辉煌,宏伟雄壮的皇宫,那是他用沾满鲜血的双手,夺来的天下。

他认为,自己比父亲刘义隆要优秀得多,他未来的帝王生涯必将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但他不知道的是,这世上的债,往往都是需要还的。

刘宋王朝宛如一个深渊,又如一个残酷的修罗场,这里从来没有真正的胜利者。

而刘劭在这修罗场里最终的结局,不会最坏,只会更坏。

当年他如何残忍地杀害父亲,未来他就会以比这痛苦百倍的死法迎来自己人生的谢幕。

本文内容及图片全部转载自网络,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属归原创者所有。我们分享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后台留言”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

请转发到您的朋友圈让更多的人阅读到此文章!

感觉不错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