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股文为“明代之胜”说的多维建构与瓦解
文/郑雄
摘要:八股文为“明代之胜”说,是明清士人对元代以来的“一代有一代之胜”说的延伸阐述,其建构主要存在文章与政治之关系、文章与士人精力之关系、文章与“宗经载道”传统、文体“新变”及其文学史意义等四个维度。与此同时,明清士人对于明代八股文价值的批判,也几乎针对四者一一展开。虽因科举制度与旧的文学评价体系的保障,这些批判未能完全消解八股文为“明代之胜”说的文学史意义,但相关的观点则被清末民初以降的批评家继承与吸收,并在废除科举、“文学”观念更新及文学研究范式转变的背景下,以文学史重构的方式促成了此说的彻底瓦解。
关键词:八股文;科举;“文学”概念;文学史观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说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观点,其肇端于元代以来的“一代有一代之胜”说,在明清两代流行不衰,至近人王国维、胡适等集其大成,[1]而被学界广泛接受。循着“一代有一代之胜”说的理路,战国(楚)以后的每个阶段皆有其代表文体,[2]并常以“胜”“绝艺”等概念名之;而这些概念的生成,正是士人凭借其文学观念,对一代文体地位及其价值的最高标榜。但就我们熟知的情况来看,此说设定的下限多为元代,且以“曲”为其“胜”。[3]在元代以后,我们不禁要问:何为明代之胜?[4]
事实上,基于元代以来的“一代有一代之胜”说,明清士人已有较丰富的延伸阐述。总体来看,他们通过多个维度的论说与建构,将八股文树立为“明代之胜”。然而,随着清末民初以来文学研究领域的诸项变革,研究者更多地转向对“纯文学”与“俗文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