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庄(-年),字希逸,陈郡阳夏县(今河南太康)人,南朝宋时期大臣、文学家。谢庄七岁时不仅能属文,且通《论语》,显示出文学天赋,是个货真价实的神童。此外,他还“制木方丈,图山川土地,各有分理,离之则州别郡殊,合之则宇内为一。”他制了一块一丈见方的木板,画上山川土地,各有脉络,分开则州郡各不相同,合并则海内联为一体。也就是说他还是个地理拼图的制作者,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他二十岁左右入仕,历仕宋文帝、宋孝武帝、宋明帝三朝,官至中书令,加金紫光禄大夫,故世称“谢光禄”。就是这样得天独厚、顺风顺水的人物,却有一个祖传的困扰——短命。
这并不是后人总结才发现的,而是出自他自己亲口所言。宋孝武帝刘骏孝建元年()甲午,谢庄三十四岁,时为左卫将军、吏部尚书,上表求解职,不许。“庄素多疾,不愿居选部,与大司马江夏王义恭笺自陈,”谢庄平时多病,不愿意在吏部任职,他写信给大司马江夏王刘义恭,其中有一句话就直说:“家世无年,亡高祖四十,曾祖三十二,亡祖四十七,下官新岁便三十五,加以疾患如此,当复几时见圣世,就其中煎憹若此,实在可矜。”意为我家祖辈都寿命不长,已故的高祖四十岁,曾祖三十二岁,已故的祖父四十七岁,下官我新年就三十五岁了。加上疾病这样重,还能再活多久?谢庄不会拿自己的寿命开玩笑,更不可能虚报祖先年寿,谢家确实祖传短命。
我们可以沿着谢庄所说的脉系一探究竟。从他高祖父到他是五代人,即谢万--谢韶--谢思--谢密(谢弘微)--谢庄。谢家五代人大体去世时间和原因如下:
谢万(年-年),升平五年(年)病逝,时年四十二(与谢庄所述稍有出入);
谢韶(~年),太元四年去世,时年三十六岁(与谢庄所述稍有出入);
谢思,字景伯,黄门郎、武昌太守,卒年和死因不详,谢庄述其四十七岁去世;
谢弘微(年-年),元嘉十年(年)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二岁;
谢庄则于宋明帝泰始二年()丙午,病卒,时年四十六岁。
可以看到,谢家五代人都是中年去世,在非他杀、无意外的情况下未老而卒。虽然古代人尤其是乱世中人,平均寿命都偏低,谢家五代人的平均寿命与一般情况相差不大,但是谢家可是“旧时王谢堂前燕”中的顶级豪门,时称甲族。门阀士族在无灾无难到公卿的生存状态中一般寿命自然是比普通人要长的,甚至明显比皇家更长,所以谢家从谢万到谢庄五代人都壮年而亡确实可以算是短命。
至于谢家五代短命的原因当然是体弱多病,《晋书》和《宋书》中各代人的本传或多或少都有疾病记载,我们可以以谢庄本人为例。谢庄在三十四岁辞任吏部尚书时的唯一理由就是“素多疾”,上表中说得更详细:
“下官凡人,非有达概异识,俗外之志,实因羸疾,常恐奄忽,故少来无意于人间,岂当有心于崇达邪。”我是个平庸的人,没有非凡的气度、卓异的见识,也没有超群脱俗的志向,实在是因为体弱多病,常常担心突然死去,所以从小无意于人世杂务,哪又会有心追求尊荣富贵呢?
“禀生多病,天下所悉,两胁癖疾,殆与生俱,一月发动,不减两三,每至一恶,痛来逼心,气余如綖。利患数年,遂成痼疾,吸吸惙惙,常如行尸。恒居死病,而不复道者,岂是疾痊,直以荷恩深重,思答殊施,牵课尪瘵,以综所忝。眼患五月来便不复得夜坐,恒闭帷避风日,昼夜愍懵,为此不复得朝谒诸王,庆吊亲旧,唯被敕见,不容停耳。”两胁间有痞块,大概是与生俱来的,一个月内发作,不少于两三次。每当疼痛到来时逼迫心脏,只剩一口气像线一样细。这病已经患了几年,于是成了痼疾。危重疲困,经常如同行尸。眼睛患病五个月来又不再能够夜坐,总是关着帘幕挡风。昼夜糊糊涂涂,因此不能再朝拜诸王,庆贺吊唁亲友。
由此可见,正当壮年的谢庄确实疾病缠身,且并非一处,不然也不至于连升官发财的大好事都要顶风拒绝。虽然这次辞官没有获准,宋孝武帝孝建三年()丙申,谢庄三十六岁时,坐辞疾多,免官。《宋书·谢庄传》中仍然有关于他有病的记载,比如“庄多疾,不乐去京师,复除前职。”这时为宋孝武帝大明八年()甲辰,谢庄四十四岁,两年之后他就去世了。
既然是遗传的,我们也可以从他儿子的寿命窥见一斑。谢庄五个儿子,长子谢飏(-),次子谢朏(-),三子谢颢(-),四子谢嵸(历爵未详,盖早卒),五子谢瀹(-)。除次子谢朏外,其余四子均未活到老年,虽然相比于先辈已有改善,平均寿命也明显偏低。
总而言之,谢家从谢万以来稍显短命应该是有某种遗传病,但这种病症随着后来通婚生育,体质随着基因改善而逐渐增强,体现在寿命上就是整体偏低,后续缓慢上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