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论立意与意境画好画的根本

石竹图纸本_明_沈周

一   

图画天地,品类群生。杂物奇怪,山神海灵。……上及三后,淫妃乱主,忠臣孝子,烈土贞女,贤愚成败,靡不载叙。恶以诫世,善以示后。一一东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   

观画者,见三皇五帝,莫不仰戴。……·见令妃顺后,莫不嘉贵。是知存乎鉴戒者图画也。——魏·曹植《画赞序》   

丹青之兴,比雅颂之述作,美大业之馨香。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一一晋·陆机《演连珠》   

余画孔子十弟子图以励之……学画可以知师弟子行己之道。一一晋·王廙《与其从子羲之论画》   

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发于天然,非由述作。……见善足以戒恶,见恶足以思贤。留乎形容,式昭盛德之事,具其成败,以传既往之踨。记传所以叙其事,不能载其容;赋颂有以咏其美,不能备其象。图画之制,所以兼之也。——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一

……庶几见善以戒恶,见恶以思贤,以至多识虫鱼草木之名。与夫传记之所不能书,形容之所不能及者,因得以周览焉。——宋《宣和画谱》   

古之善绘者,或画诗,或画《孝经》,或貌《尔雅》…………。下逮汉、魏、晋、梁之间,讲学之有图,问礼之有图,烈女仁智之有图。致使图史并传,助名教而翼群伦,亦有可观者焉。世道日降,人心寝不古,若往往溺志于车马士女之华,怡神于花鸟虫鱼之丽,游情于山林水石之幽,而古之意益衰矣!——明·宋廉《画原》   

……盖品格之高下,不在迹在乎意。知其意者,虽青绿泥金亦未可侪之于院体,况可目之为匠耶!不知其意,则虽出倪入黄,犹然俗品。所谓意者若何?犹作文者,当求古人立言之旨。——清·张庚《浦山论画》

  冬日之泰山-照片   

二   

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慨投篇而授笔,聊宣之乎斯文。   方天机之骏利,夫何纷而不理,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晋·陆机《文赋》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一一南齐·刘勰《文心雕龙·情采篇》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南齐·刘勰《文心雕龙·时序篇》   

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中情?——南北朝·钟嵘《诗品》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唐·张璪   凡画山水,意在笔先。——(传)唐·王维《山水诀》   

对曰:顾恺之之迹,紧劲连绵,循环超忽,调格逸易,风趋电疾,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所以全神气也。——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二   

岳镇川灵,海涵地负,至于造化之神秀,阴阳之明晦,万里之远,可得之于咫尺间,其非胸中自有丘壑,发而见诸形容,未必知此。——宋《宣和画谱》

画虽状形,主乎意。意不足,谓之非形可也。一一明·王履《华山图序》   

意在笔先,笔尽意足。虽不能尽夫赏阅之精,而工拙亦略可见。或有高人胜士;寄兴寓情,当求诸笔墨以外,方为得趣。——明·唐寅《六如居士画谱》   

能以笔墨之灵,开拓胸次,而与造物争奇者,莫如山水。当烟云灭没,泉石幽深,随所寓而发之,悠然会心,俱成天趣。一一清·徐沁《明画录》   

意趣具于笔前,故画成神足,庄重产律,不求工巧,而自多妙处。后人刻意工巧,有物趣而乏天趣。——明·屠隆《画笺》   

近日画少丘壑,习得搬前换后法耳!——明·沈灏《画尘》   

竹之所贵,要画其节标风霜,岁寒中卓然苍翠也。——明·鲁得之《墨君题语》   

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清·释道济《画语录》   

如命意不高,眼光不到,虽渲染周致,终属隔膜。——清·王原祁《麓台题画稿》   

画要笔墨酣畅,意趣超古。——清·吴历《墨井画跋》   

胸中自发浩荡之思,腕底乃生奇逸之趣,然后可称名作——清.王昱《东庄论画》

三   

思者,删拨大要,凝思形物。景者,制度时因,搜妙创真。——五代·荆浩《笔法记》   

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世之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此,皆入妙品,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   见青烟白道而思行,见平川落照而思望,见幽人山客而思居,见岩扃泉石而思游。看此画令人起此心,如将真即其处,此画之意外妙也。一一宋·郭熙《林泉高致集》   

成之命笔,惟意所到。宗师造化,自创景物,皆合其妙一一宋·刘道醇《圣朝名画评·论李成》   

或观佳山水处,胸中便生景象。或观名花折枝,想其态度绰约,枝梗转折,向日舒笑,迎风欹斜,含烟弄雨,初开残落,布置笔端,不觉妙合天趣,自是一乐。——明·屠隆《画笺》   

郑所翁写兰,不着地坡,何况于石!如云林山水不写人。此高人意见,偶有所感发,非理之必然也。——清·汪之元《天下有山堂画艺》   

诗文有真伪,书画亦有真伪,不可不知。真者必有大作意,发之性灵者。伪作多隐括蹊径,全无内蕴。‘三品’画外,独“逸品’最易欺人眼目。   

作画必先立意以定位置,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深则深,意古则古,庸则庸,俗则俗矣。   

笔墨之妙,画者意中之妙也,故古人作画意在笔先。杜陵谓十日一石,五日一水者,非用笔十日、五日而成一石、一水也,在画时意象经营,先具胸中丘壑,落笔自然神速。   

画有尽而意无尽,故人各以意运法,法亦妙有不同。摹拟者假彼之意非我煮之之所造也。如华新罗山水、花鸟皆自写其意,造其法。金冬心又以意为画,文以饰之为一格,皆出自己意造其妙。一一清·方薰《山静居画论》   

又一幅之中,必有精神团聚处,能于要处著精神,思过半矣!一一清·华翼纶《画说》   

布置景物及用笔意思,皆当合题中气象。如燕会则有忻悦意思,离别则有愁惨意思。——清·沈宗骞《芥舟学画编》   

若夫林峦之浓淡浅深,烟云之灭没变幻,有诗不能传而独传之于画者。且倏忽隐现,并无人先摹稿子,而惟我遇之,遂为独得之秘,岂可觌面失之乎!若一时未得纸笔,亦须以指画肚,务得其意之所在。一一清·盛大士《溪山卧游录》

四   

夫圣人以神法道而贤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不亦几乎!余眷恋庐、衡,契阔荆、巫,不知老之将至,愧不能凝气怡身,伤砧石门之流。于是画象布色,构兹云岭。夫理绝于中古之上者,可意求于千载之下:旨微于言象之外者,可心取于书策之内,况乎身所盘桓、目所绸缪,以形写形,以色貌色也。………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神之所畅,孰有先焉。一一南北朝宋·宗炳《画山水序》 

嗜慾者,生之贼也。名贤纵乐琴、书、图画,代去杂慾。一一五代·荆浩《笔法记》   

每静室僧趺,忘怀万虑,与碧虚寥廓,同其游荡。——宋·米友仁《自论画》   

画须从容自得,适意时对明窗净几、高明不俗之友为之,方能写得胸中一点洒落不羁之妙。——明·唐志契《绘事微言》   

兴至则神超理得,景物逼肖。兴尽则得意忘象,矜慎不传,亦未尝以供人耳目之玩,为已稻梁之谋也。惟品高故寄部自远,由学富故挥洒不凡。画之足贵,有由然耳!——明·王绂《书画传习录》   

学画所以养性情,且可涤烦襟,破孤闷,释躁心,迎静气,昔人谓山水家多寿,盖烟云供养,眼前无非生机,古来名家享大耋者居多,良有以也。一一清·王昱《东庄论画》   

借笔墨以写天地万物而陶泳乎我也。一一清·释道济《画语录》

谛视斯境,一草一树,一丘一壑,皆灵想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其意象在六合之表、荣落在四时之外。一一清·恽寿平《评画》   

笔墨一道,用意为尚。而意之所至。一点精神在微茫些子间。隐跃欲出。大痴一生得力处,全在于此。画家不解其故,必曰:“某处是其用意,某处是其著刀。”而于濡毫吮墨,随机应变,行乎所不得不行,止乎所不得不止。火候到而呼吸灵,全幅片段,自然活现,有不知其然而然者,则茫然未之讲也。——清·王原祁《麓台题画稿》   

吾于面,不知所谓南北宗派也。当吾意而已。吾作山水树石,不知所谓阴阳向背也,得物之天而已。当吾意,则不必悦世眼;得物之天,则虽尺幅之内,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无害也。一一清·黄崇惺《草心楼读画集》   

每见画家先用炭画,取可改可救。然已先自拘滞,如何笔力有雄壮之气?余不论大、小幅,以情造景,顷刻可成。——清·孔衍栻《石村画诀》   

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远心,此虚景也,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衡是非、定工拙矣。一一清·方士庶《天慵庵笔记》   

古人运大幅只三、四大分合,所以成章。虽其中细碎处多,要之取势为主——明·莫是龙《画说》   

远山一起一伏则有势,疏林或高或下则有情,此画诀也。一一明·董其昌《画旨》   

布局先须相势。盈尺之幅,凭几可见,若数尺之幅须挂之壁间,远立而观之,朽定大势或就壁,或铺几上落墨,各随其便。当于未落朽时,先欲,气团练,胸中卓然已有成见,自得血脉贯通,首尾照应之妙。   

势之推挽,在于几微;势之凝聚,由于相度。   得势则随意经营,一隅皆是;失势则尽心收拾,满幅都非。   

画须要远近都好看,有近看好而远不好者,有笔墨而无局势也。有远观好而近不好者,有局势而无笔墨也。卷册小幅,仅于几案展玩,虽于局势未尽,亦不至触目便见。若巨幢大幅,须要于十数步外,一望便觉得势。故必先斟酌大局,然后再论笔墨也。   

中间承接之外,有势虽好而理有碍者,有理通而势不得者,当停笔细商。——清·沈宗骞《芥舟学画编》   

作画起首须宽以起势,与奕棋同。若局于一角,则处处无生路矣,然又不可杂凑也。峰峦拱抱,树木向背,先于布局时安置妥贴,如善奕者,落落数子已定通盘之局。——清·盛大士《溪山卧游录》   

古人作一画,必惨澹经营,楼台殿阁,塔院房廓,位置贴妥,然后落笔。——清·潘曾莹《小鸥波馆画识》   

山立宾主,水注往来。布山形,取峦向,分石脉,置路湾,模树柯,安坡脚。山知曲折,峦要崔巍,石分三面,路看两岐。溪涧隐显,曲岸高低,山头不可重犯,树头切莫两齐。在乎落笔之际,务要不失形势,方可进阶。——(传)五代·荆浩《山水节要》   

凡画山水,先立宾主之位,次定远近之形,然后穿凿景物,摆布高低。——(传)宋·李成《山水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0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