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济与高句丽和新罗争雄朝鲜半岛期间,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北政权分别建立了朝贡关系。虽然百济是海上强国,但是其地理位置较差。尤其是在高句丽和新罗结盟后,百济的地理位置堪称绝境。
朝鲜半岛局势图为了寻求庇护,百济希望通过朝贡方式依附中原王朝。百济在对南朝和北朝不同政权的朝贡活动中有怀揣不同的目的:对南朝朝贡主要是出于经济和文化的需要,对北朝朝贡则是出于政治和军事的需求。
汉城时代百济与南北朝朝贡关系始于公元前5年,止于年。此时正处于鼎盛时期的高句丽政权将发展的方向转向朝鲜半岛,百济、新罗面临着极大的威胁。
为了抵御高句丽的进攻,百济和新罗结成了军事同盟,但仍不敌高句丽。
年权臣刘裕代晋,南朝进入了刘宋政权统治时期。
宋武帝刘裕刘裕对门阀政治进行了革新,削弱世家大族的势力,增强了国家的实力。宋文帝继续推行刘裕的政策,使刘宋政权出现了二十余年的繁荣,史称“元嘉之治”。
但随着宋文帝北伐北魏的失败,国力逐渐衰落下去。在北方,年北凉灭掉了西凉;年西秦被夏所灭;同年夏又被吐谷浑所灭。年北魏出兵灭掉北燕;年北魏拓跋焘灭掉北凉,最后统一北方,北魏开始了对北方的经营。
1.汉城时代百济与刘宋的朝贡关系
《南史·宋本纪》记载,刘宋初立遣使册封百济王为镇东大将军。景平二年,百济遣使刘宋进行朝贡,双方开始确立朝贡关系。
《南史·夷貊下》记载:“文帝遣使往宣旨慰劳,其后每岁遣使献方物”。
百济对刘宋政权的朝贡活动频繁,应主要是经济往来和学习刘宋王朝的文化和科技。
黄色部分为刘宋王朝疆域刘宋政权和北魏常处于战争状态,刘宋王朝希望通过晋升封号取得百济的支持,使其正统地位得到更多的认同。然而百济似乎对此并不感兴趣。
年百济遣使向刘宋朝贡,与朝鲜半岛政治形势的变化有密切关系,与百济一向友好的新罗开始与高句丽建立友好关系。
新罗与高句丽建立友好关系,使百济陷于孤立境地。虽然百济与倭的关系密切但仍感到所处环境存在危机,为寻求中原王朝的支持再次遣使朝贡刘宋。
依照汉代华夷思想表示天下概念图年宋文帝又遣使去百济慰劳,刘宋与百济的朝贡关系趋于稳定。
宋文帝刘义隆2.汉城时代百济与北魏的朝贡关系
西晋灭亡后,北方虽前后建立十几个政权,也经历了前秦短暂的统一,但未见百济前来朝贡的记载。
北魏统一北方后,为了缓和鲜卑人与汉人的矛盾,采取汉化政策,拓跋焘在位时学习汉地的政治制度,吸收儒学,改革律令,拉拢世家大族。
鲜卑族陶俑经过一系列有力的汉化改革,增强了国力,稳定了在北方的统治。年瓜步之战挫败了刘宋的北伐行动,从此北强南弱之势渐趋明显。
北魏的强大给周边民族政权带来了恐惧,诸民族政权纷纷遣使向北魏朝贡,在北魏尚未完成统一之前,高句丽就已经开始北魏派遣使者朝贡。
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记载:“夏六月。王遣使入魏朝贡,且请国讳”。
然而,百济与北魏建立朝贡关系,比高句丽晚了近40年。
年百济遣使朝魏,请求北魏出兵攻伐高句丽。但北魏没有制裁高句丽的想法,只是优待百济使者。百济王因没有得到北魏的支持,所以自此之后拒绝向北魏朝贡。
《魏书高祖纪》记载:“使安等从东莱浮海,赐余庆玺书,褒其诚节,安等至海滨,遇风飘荡,竟不达而还。”
可见北魏曾有意与百济建立朝贡关系,但因遇海风未能到达百济而作罢。
百济遣使朝魏的目的很明确,即请兵讨伐高句丽。高句丽在广开土王和长寿王时期势力空前强大。长寿王前期对新罗多次用兵。并不断取胜。新罗与高句丽结好后。百济自然畏惧双方联合攻伐自己,随即遣使向北魏寻求保护。
高句丽广开土王高句丽长寿王然而高句丽早与北魏建立朝贡关系,就算北魏与百济结盟,在高句丽出兵百济时,北魏也未必会出兵援救百济这个新晋盟友。
年百济朝魏,高句丽又“贡献倍前”。此时北魏正是冯太后逼显祖退位,立新君孝文帝的第二年。冯太后控制朝政,立足于内部的汉化改革,更不会因百济而和高句丽结怨。
但高句丽的强大对北魏也存在潜在的威胁,加上高句丽同时与刘宋政权建立朝贡关系,这使北魏也考虑利用百济牵制高句丽,这大概就是北魏于延兴五年主动遣使百济的原因。但交通不便使北魏最后放弃了与百济的联系。
百济在其发展中,对刘宋和北魏的朝贡皆怀有不同目的。百济对二者朝贡的核心目的就是希望借助中原王朝的势力来扩大自己在朝鲜半岛的影响力。与刘宋王朝之间的朝贡活动使其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利益,但对北魏却没有显示出自己的诚意,北魏也没有与百济建立特殊关系的迫切性。终北魏一世,百济仅向北魏遣使朝贡一次,北魏也仅向百济遣使两次,且均未到达,可以说两国都未对建立持久的朝贡关系做出真正的努力。
参考资料:《南史·夷貊下》、《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魏书高祖纪》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让我们共同走进历史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