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广为人知,其中如“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火烧博望坡”等等情节,大家都耳熟能详。此外,作者罗贯中还塑造了许多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如刘备的“仁”,关羽的“义”,诸葛亮的“智”……而其中曹操,则被塑造成了“大奸大恶”之人,其中他杀吕伯奢,更是为他的“奸”奠定了基础。
那么,在历史上,曹操到底有没有杀过吕伯奢呢?如果有,是不是如小说里写的那样呢?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的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里写道:
行了三日,至成皋地方,天色向晚。操以鞭指林深处,谓宫曰:“此间有一人,姓吕,名伯奢,是吾父结义弟兄;就往问家中消息,觅一宿,如何?”宫曰:“最好。”二人至庄前下马,入见伯奢。奢曰:“我闻朝廷遍行文书,捉汝甚急,汝父已避陈留去了。汝如何得至此?”操告以前事,曰:“若非陈县令,已粉骨碎身矣。”伯奢拜陈宫曰:“小侄若非使君,曹氏灭门矣。使君宽怀安坐,今晚便可下榻草舍。”说罢,即起身入内。良久乃出,谓陈宫曰:“老夫家无好酒,容往西村沽一樽来相待。”言讫,匆匆上驴而去。操与宫坐久,忽闻庄后有磨刀之声。操曰:“吕伯奢非吾至亲,此去可疑,当窃听之。”二人潜步入草堂后,但闻人语曰:“缚而杀之,何如?”操曰:“是矣。今若不先下手,必遭擒获。”遂与宫拔剑直入,不问男女,皆杀之,一连杀死八口。搜至厨下,却见缚一猪欲杀。宫曰:“孟德心多,误杀好人矣。”急出庄上马而行。行不到二里,只见伯奢驴鞍前鞒悬酒二瓶,手携果菜而来,叫曰:“贤侄与使君何故便去?”操曰:“被罪之人,不敢久住。”伯奢曰:“吾已分付家人宰一猪相款,贤侄、使君何憎一宿?速请转骑。”操不顾,策马便行。行不数步,忽拔剑复回,叫伯奢曰:“此来者何人?”伯奢回头看时,操挥剑砍伯奢于驴下。宫大惊曰:“适才误耳,今何为也?”操曰:“伯奢到家,见杀死多人,安肯干休?若率众来追,必遭其祸矣。”宫曰:“知而故杀,大不义也。”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默然。
这段文字,便是曹操杀吕伯奢一家的全过程了。
要想知道曹操究竟有没有杀吕伯奢一家,小说是不足为据的,我们还需从正史里寻找答案。
《三国志·魏书一·武帝纪第一》是这样写的:
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
这一段文字里,陈寿只字未提曹操杀吕伯奢之事,我以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曹操杀吕伯奢之事真伪不辨。
记载曹操杀吕伯奢一事的是裴松之的注。裴松之在“间行东归”注解道:
《魏书》曰: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世语》曰: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孙盛《杂记》曰: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
版本一说的是曹操在逃命的过程中,路过吕伯奢家,于是去拜访。结果吕伯奢不在家,他儿子纠合一些人去打劫曹操,最后肯定是不自量力,被杀了。
在这里,曹操本是去拜访故人,却造劫持,杀了吕伯奢儿子一行,属于“正当防卫”。但《魏书》不可全信,可能有所粉饰。
版本二说曹操拜访吕伯奢,吕伯奢一家好生款待他,结果曹操却因为有“迫害妄想症”,怀疑被人会杀自己而杀了吕伯奢家人,有点说不过去。既然怀疑别人会“图己”,又为什么会去拜访吕伯奢呢?
《世说新语》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曹操出逃是在年,而刘义庆写《世说新语》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年至年,距离曹操那个时代,也有个年的时间了。想必刘义庆也是从各种口耳相传的故事里,搜集到这个故事的,其可信程度,也有待考虑。而且《世说新语》是我国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文学色彩大于史学价值。
版本三就是《三国演义》所依据的版本了。孙盛是东晋中期史学家,高祖又是三国时曹魏重臣孙资,按理说应该对曹魏历史是比较熟悉的,且作有《魏氏春秋》等书。但这一段里,故事并不详备。
而《三国演义》则更加荒唐了,尽是小说家之言了。其中有几处疑点,值得思考:
疑点一:吕伯奢说家无好酒,要去买酒,为什么要自己亲自去,而不排个晚辈去,却把曹操和陈宫留在家中,无人陪伴,这不合乎礼仪。
疑点二:曹操听到“缚而杀之,何如”后,马上就冲进去把一家八口杀了,然后搜到厨房发现一头被缚的猪。猪已经被捆住了,为什么还要说什么“缚而杀之”呢?从说“缚而杀之”到曹操“皆杀之”之间的时间是极短的,不可能在这期间把猪绑住的。
疑点三:曹操能听到磨刀声,为什么听不到绑猪的声音呢?
无论哪个版本,这个故事到底如何,都是值得商榷的,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此时的曹操是在逃命,他去拜访吕伯奢,可以想见他家和吕伯奢一家应该是知交故友,感情至深,曹操才敢冒着生命危险前去,这时的曹操对吕伯奢一家绝对是非常信任的。但版本二和版本三都说“疑图己”,这合理吗?既然怀疑,为什么又要去呢?所以,这俩版本不可信。
至于版本一,我们可以考虑是不是曹操本是十分信任吕伯奢的,却没想到吕伯奢不在家,而他的儿子见财起了坏心,以致被杀,似乎还有点说得通。
既然陈寿在《三国志》里只字未提这段故事,可知它并不重要,甚至它可能都不存在。如果真的存在,我宁愿相信《魏书》里的那个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