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焰口召请文注解上

《瑜伽焰口召请文》文简言赅,故事极多。原作者不详,有谓是苏东坡所作,但无证据。为帮助修法者了解文义,以便修观,故作此注释。

一、前王后伯之流

累朝帝主,历代侯王,九重殿阙高居,万里山河独据。西来战列舰,千年王气俄收;北去銮舆,五国冤声未断。呜呼!杜鹃叫落桃花月,血染枝头恨正长。

注释

:九重,谓多重。古代帝王居住在殿阙重重,深邃而隐密的宫殿内,文人遂以九重殿阙、九重城阙喻指帝王居住的地方。唐?白居易〈长恨歌〉:「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大宋宣和遗事?亨集》:「朕深居九重,反不如小民直恁地快活。」

:指西晋王睿、王浑由益洲驱战列舰直下长江讨伐东吴大胜,孙皓投降,吴国灭亡之事。唐?刘禹锡〈西塞山怀古〉:「王睿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暗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如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千年,谓长时间。王气,谓帝王的气象。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序》:「将非江南表王气,终于三百年乎?」明?叶宪祖《易水寒》第三折:「蹰踌,那王气黯然收。」俄然,谓片刻间、一下子、刹那间。史载,三国时代,王睿在任益州刺史时,于四川造战列舰,经七载完成,举兵顺江而下,大破东吴,孙吴因此灭王。

:指北宋时,金辽掳走徽宗、钦宗二帝,二帝屈死于五国城之事。五国城,即今黑龙江省的依兰县。靖康二年(),金兵长驱直入汴京,掳走徽、钦两代皇帝、后妃,及宫人数千,宋都珍宝被搜括一空。高宗即位,迁都于江南。

:指蜀望帝死后,魂魄化作杜鹃鸟,栖于树枝上,哀啼吐血而亡的事。相传周末蜀望帝杜宇,因贪女色,误入武臣家,遭幽禁;因一心思归,死后化为杜鹃鸟,从窗口飞出,逃到山深中,停栖在桃枝上日夜哀啼,吐血而终。诗云「啼得血染无用处」即指此事。典见《太平御览?卷一六六?益州》。

二、英雄将帅之流

筑坛拜将,建节封侯,力移金鼎千钧,身作长城万里。霜寒豹帐,徒勤汗马之劳;风息狼烟,空负攀龙之望。呜呼!将军战马今何在?野草闲花满地愁!

注释

:指刘邦筑设坛场任命韩信为大将之事。萧何与韩信交往,听韩信所言,萧何奇之。起初,韩信虽在汉,但高祖轻视之。韩信因未得利而愤,自度王不用,乃私遁而去,萧何于月下追之。王曰:「诸将去者众,何独追于韩信也?」萧何曰:「诸将易得,韩信乃国士中之无双者。」刘邦遂筑坛点拜韩信为将。后果然伐楚成功,受封为淮阴侯,再封齐王。典出《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传》。后世遂以「筑坛拜将」,谓拜人为将帅。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计将安在?小生当筑坛拜将。」《喻世明言.卷三十一.闹阴司司马貌断狱》:「一遇汉祖,筑坛拜将,捧毂推轮,后封王爵以酬其功。」

:指汉代班超投笔从戎,平定西域获功,受封为定远侯之事。班超,有大志,家贫,为官佣书以度日,久受劳苦,一日掷笔而喟然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能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万里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遂放弃笔砚生活,从军去。典出《后汉书.卷四十七?班超传》。后世遂指「弃文从军,卫国建功」为「建节封侯」。

:春秋时代伍员力大过人,能举千钧之金鼎。相传大禹造的金鼎,重达千钧。伍子胥从楚国投奔吴国,三度高举大禹所造金鼎,面不改色,后果然伐楚成功。伍员(?~公元前),字子胥,春秋楚人。与父兄俱仕楚,楚王听信谗言杀其父兄,伍员逃亡到吴国佐助吴王伐楚报仇,并辅佐吴国称霸。吴王夫差在灭越后,欲释放越王句践回国,不听伍员劝谏,反信谗言而诛杀之。

:宋代檀道济遭诛,以护国之万里长城况比自己对国家的重要性。檀道济自骛文武备全,家国倚赖,文帝疾,义康矫诏诛之。济见诏,忿怒曰:「乃坏汝万里长城也!」《南史.卷十五.檀道济传》:「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万里长城,比喻国家坚固的国防力量,或国家栋梁。自毁长城,指因国家策略失当,导致国家本来拥有的优势尽失;或指因策略失当而损失堪任国务的栋梁。明.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二回:「吞圭既丧,坏了万里长城,初中精锐已尽,如何是好?」

:指武将为了保疆卫土,不畏天寒地冻,于边塞扎营驻军,但为建立汗马功劳。古代武将扎营于荒郊,常悬挂帐幔,并于帐幔上彩画猛豹以示其威猛,故称之为豹帐。

:古制十里一营,皆设堆烽火台,如果朝中有不测之难,立即燃烧烟火,顷刻万里属地皆兴师救驾,此烟火谓之狼烟。又古代戍守边境的军队,遇有紧急状况,即焚烧狼粪,燃起烽烟。后世借狼烟比喻战争、兵乱。唐?杜牧《边上闻笳诗三首》之一:「何处吹笳薄暮天,塞垣高鸟没狼烟。」风息狼烟,谓战火已经停歇。攀龙之望,此指希冀借战功攀龙附凤,建立勋业。

三、文臣宰辅之流

五陵才俊,百郡贤良,三年清节为官,一片丹心报主。南州北县,久离桑梓之乡;海角天涯,远丧蓬莱之岛。呜呼!官贶萧萧随逝水,离魂杳杳隔阳关。

注释

:谓长安的才子、俊彦、豪侠。五陵,原指汉代五个帝王的陵寝:高祖的长陵、惠帝的安陵、文帝的灞陵、景帝的阳陵、武帝的茂陵。此五陵皆位于长安。《文选?班固?西都赋》:「若乃观其四郊,浮游近县,则南望杜霸,北眺五陵。」唐.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诗〉:「五陵北原上,万古青蒙蒙。」又长安为汉唐时代豪侠、巨富、才子、俊彦所聚集的地方,故有五陵才子、五陵年少、五陵豪气、五陵贵公子之说。唐?白居易〈琵琶行〉:「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蓬莱岛在东海之中,《六帖》云:「银宫金阙,紫府清都,人鸟绝迹,是神仙居立之处。」

:谓一切荣华富贵,皆如落叶随水飘逝,不复从前。官贶,指受策命为官或受爵所得的恩宠、厚禄、酬偿。萧萧,形容落叶声。唐?杜甫〈登高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谓命丧于塞外,魂神杳杳茫茫,回不了故乡。阳关,本指汉代于甘肃省敦煌县西南一百三十里处所设的关隘。因位于玉门关之南,故称阳关。阳关是进出边塞必经之地。又指阴阳两界的生死关卡。

四、文人举子之流

黉门才子,白屋书生,探花足步文林,射策身游棘院。萤灯飞散,三年徒用功夫;铁砚磨穿,十载慢施辛苦。呜呼!七尺红罗书姓字,一抔黄土盖文章。

注释

:谓学校中的菁英。黉门,即学校。又称作黉门、黉校、黉舍、黉宇。《幼学琼林?卷三?宫室类》:「黉宫胶序,乃乡学之称。」《后汉书.卷七十六?循吏传?仇览传》:「农事既毕,乃令子弟群居,还就黉学。」《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必须得个子弟在黉门出入,方能结交斯文士夫,不受人的欺侮。」

:谓出身贫寒的读书人。白屋,本指以乾茅草覆盖的房子,后转指贫穷人家的居屋。《汉书?卷九十九?王莽传》:「开门延士,下及白屋。」《醒世恒言?卷二十?张廷秀逃生救父》:「繇来白屋出公卿,到底穷通未可凭。」

:指唐进士及第后的杏花园初宴。探花宴中,着年纪最小二人为探花使(郎),遍游名园,采取名花,若名花被他人先得,则二花使皆受罚作诗。

:指士人聚集的地方。

:指为争取功名,到国家举办科举的试场应考。射策,即应试。科举时代考试,应试考生针对皇帝的策问,提出治理政事的方略,称为射策,或对策。皇帝所设的难问拟议,皆书于策后,列置于案上,使不彰显;应试者随意取策,投策问而释答之。成绩优劣,上者为甲,下者为乙。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议对》:「又对策者,应诏而陈政也;射策者,探事而献说也。」棘苑,指科举时代应试的考场;又称棘围、棘闱。

:指晋朝车胤家贫,夜里攻读,无钱购灯油,以囊袋装萤火虫,借荧光读书的故事。典出《晋书.卷八十三.车胤传》。后用以比喻在艰困的环境中,勤奋苦读。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七出:「古人读书,有囊萤的,有趁月亮的。」

:谓十年苦读,求功名,取进仕途。晋代的桑维翰初举进士,座师厌桑与丧同音,不为举仕,并作〈日出扶桑赋〉,或劝其改业;桑维翰则铸铁为砚(清州以熟铁为砚,甚发墨),以示人曰:「砚穿则易他业」,后遂及第。典出《新五代史?卷二十九?晋臣传.桑维翰传》。后世遂以「铁砚磨穿」比喻勤学苦读,终有所成。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将棘围守暖,把铁砚磨穿。」明.王玉峰《焚香记》第十五出:「乌纱白发人争羡,须知铁砚磨穿。」

:谓人死后,出殡时,挂在灵柩前,表彰死者身分地位的旌幡。即铭旌,又称明旌。因死者身份不可别,故书旌幡别识之。古代丧礼中,灵柩前的长幡,由具有名望的人署名,题写死者的姓名、官衔、封赠、谥号等。《周礼?春官?司常》:「大丧共铭旌。」《颖达疏》云:「士长三尺,大夫五尺,诸侯七尺,天子九尺,爱之以录其名,敬之以尽其事。」杜牧诗:「黄壤不沾新雨露,粉书空换旧铭旌。」《儒林外史》第二十六回:「向道台道:『谁人题的铭旌?』」

五、缁衣释子之流

出尘上士,飞锡高僧,精修五戒净人,梵行比丘尼众。黄花翠竹,空谈秘密真诠;白牯黧奴,徒演苦空妙偈。呜呼!经窗冷浸三更月,禅室虚明半夜灯。

注释

:谓出离六尘,超脱世俗困扰的修道者。六尘,指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

:指云游四方的高僧。古代僧侣行脚,持锡杖游历各处。锡杖,乃比丘十八物之一,是古代僧侣外出携行护身之物。《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王乔控鹤以冲天,应真飞锡以蹑虚。」

:白牯,即白牛。黧奴,即狸奴、狸奴,乃猫属类动物。白牯、黧奴均系有情,却是无知的动物。禅宗多用以比喻根机卑劣、

不解佛法的人。《景德传灯录》卷十〈池州甘贽行者〉《大正藏》第51册,第页中):「于南泉设粥云:『请和尚念诵。』南泉云:『甘贽行者设粥,请大众为狸奴、白牯念摩诃般若波罗蜜。』甘乃礼拜,便出去。」又南泉云:「三世诸佛不知有,白牯黧奴却知有。」知有者,谓教以有苦空之谈。

六、玄门道士之流

黄冠野客,羽服仙流,桃源洞里修真,阆苑洲前养性。三花九炼,天曹未许标名;四大无常,地府难容转限。呜呼!琳观霜寒丹灶冷,醮坛风惨杏花稀。

注释

:唐代李淳风之父李播本仕于隋,后弃官为德士,自号黄冠子。唐太宗时,有仙人谭子霄,得帝宠,金门进出无阻,赐号金门羽客,由是有羽人之称。《王子年拾遗记》:「周昭王假寐,梦白云中一人服皆羽色,王求仙术,授绝欲之教。因名羽士。」

:在终南山。

:神仙居住之处。传说位在蓬莱之畔,为修身养性的修道场所。

:指精、气、神。

:即七还九转的修炼法。道家以金鼎烹食、吐故纳新,为内丹;销炼五方金石,使其致柔,为外丹;合九十昼夜,从寅至申,为七还。

:指天廷里的官署。《南齐书?卷五十四?高逸传?顾欢传》:「今道家称长生不死,名补天曹,大乖老庄立言本理。」北齐?颜之推《冤魂志?徐铁臼》:「我母诉怨于天,今得天曹符来取铁杵。」

:形容丹炉久冷,不复有炼丹之事。

:形容道坛败落,不复有人照应。醮坛,指道教祭祀神明时做法的场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