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穷生子晚的影响刘裕七个儿子七个娘,

手上白癜风注意事项 http://m.39.net/pf/a_9347097.html

辛弃疾的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有句“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意为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寄奴乃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他还有另一个更早的小名“奇奴”。从这两个小名上也能看出来刘裕出身在贫苦人家,辛弃疾这句话的意思正是感叹刘裕能咸鱼翻身,建功立业,自己也渴望成为他那样的人。

刘裕家里的穷是出了名的,《宋书》中有多处记载了刘裕家里的穷:

《卷01本纪第1武帝上》:“家贫”,“初,高祖家贫,尝负刁逵社钱三万,经时无以还。逵执录甚严,王谧造逵见之,密以钱代还,由是得释。”

《宋书卷四十七列传第七》:“初,高祖产而皇妣殂,孝皇帝贫薄,无由得乳人,议欲不举高祖。”意为其时家境贫苦,母亲更因分娩后疾病去世,父亲刘翘无力请乳母给刘裕哺乳,一度打算抛弃他。只因刘怀敬之母伸出援手,养育刘裕,才得以活下来。后来长大还得靠亲戚,也就是“养于舅氏”,寄养在舅舅家。

据载刘裕早年因家境过于贫寒,落魄到靠砍柴、种地、打渔和卖草鞋为生,有时为补济家用而去赌博樗蒲。刘裕家的穷是真的穷,虽然刘裕自称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但刘裕刚出生时一直到青少年时家里可比当年的刘邦穷多了。

众所周知,穷不过三代,因为容易娶不上媳妇从而断后。到该娶妻生子的年龄,刘裕还是京口里的一个布衣平民,不但穷苦潦倒,而且好斗性猛,令乡人侧目。可以推知,刘裕当年娶妻肯定是一件很费劲的事,而这也影响到了他个人的命运、他儿子们的命运以及刘宋王朝的命运。

武敬皇后臧爱亲,是宋武帝刘裕的结发妻子。祖父臧汪曾任尚书郎,父亲臧俊是一个郡功曹。这样的家庭在当时的门阀士族社会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换句话说臧爱亲是大家闺秀中的末流,是小家碧玉的顶流。不管大家闺秀也罢,小家碧玉也好,可以想象,从小过惯了丰裕日子的臧爱亲在婚后过得有多艰难。婚后不久,臧爱亲生下了一个女儿,起名刘兴弟。顾名思义,在男尊女卑的古代社会夫妻俩也像其他家庭一样渴望生儿子,可是还没等着刘兴弟给父母带来众多弟弟,初为人父的刘裕却起了离家从军的念头。臧爱亲拗不过丈夫,只得眼巴巴地看着刘裕离开家乡。后来,刘裕时来运转,快马加鞭地封官晋爵,四十岁时更成了东晋王朝的股肱人物。从刘裕发迹时的年龄推算,夫妻重会时臧爱亲已经不年轻了,这也许是她始终未能给刘裕生下儿子的原因,长女刘兴弟成了她唯一的孩子。可惜的是,夫妻重聚后的日子并没有多长久,臧爱亲没能等到丈夫登基称帝的那一天。义熙四年正月甲午日,臧爱亲病逝于东城(今安徽省定远县),时年四十八岁。

这样一来臧爱亲就没有给刘裕留下子嗣,而刘裕当时已经出将入相,迫切需要儿子来继承“王位”。穷的时候刘裕是没有条件纳妾的,更何况夫妻情深,但眼看着臧爱亲年老色衰,聚少离多生不出儿子,刘裕心里必是非同一般的焦虑。何况刘裕当时正在筹备进行著名的义熙北伐,早已有帝王之志。于是,经人指点,刘裕便多纳妾室,甚至专挑寡妇。多娶媳妇好生孩子,果然不久之后刘裕的儿子们便像下饺子一样一个接一个降生了。义熙二年(年),长子刘义符生于京口。时宋武帝已年过不惑之年,还没有儿子。刘义符的出生,让宋武帝大为高兴。然而,这时刘裕早已人到中年,同龄人的儿子都有儿子了。唐人李延寿的《南史》记载,刘裕攻下长安后想要继续北征,无奈朝中最重要的心腹刘穆之的突然离世,后方空虚且子嗣尚幼,为防有变,只得率领主力南返。上阵亲兄弟,因为父亲穷娘又死的早,刘裕兄弟不多,只有继母所生二弟刘道邻、三弟刘道规,已经吃了很大的亏。打仗父子兵,刘裕早年纳妾无门,别的同龄人的孩子能上阵杀敌之时,自己儿子们连砍瓜切菜都费劲。可以设想,如果有足够多的兄弟和足够大的儿子助力,刘裕极有可能在生前就完成恢复中原的宏图大业。至少不会出现长安虽得而复失,良将劲兵损失颇多的可惜局面,因为刘裕留其十二岁的二儿子刘义真镇守长安,主幼将疑,给赫连勃勃可乘之机。

当然刘裕的七个妃嫔都挺给力,每个人各给刘裕生下一个儿子。《宋书列传第二十一武三王》:“武帝七男:张夫人生少帝,孙修华生庐陵孝献王义真,胡婕妤生文皇帝,王修容生彭城王义康,袁美人生江夏文献王义恭,孙美人生南郡王义宣,吕美人生衡阳文王义季。”七个儿子(包括皇太子)的母亲都仅仅封妃嫔而已,很明显她们只是纯粹的生育工具,刘裕和她们她们之间谈不上什么感情,他最爱的还是发妻臧爱亲。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刘裕的七个儿子中没有一个是自然死亡:

长子刘义符,刘宋第二位皇帝,在刘裕死后继位,不久被废为营阳王,随后被杀,史称宋少帝;

次子刘义真,封庐陵王,官至司徒,少帝时被废为庶人,不久被杀,谥孝献王;

三子刘义隆,刘宋第三位皇帝,初封宜都王,后被拥立为帝,开创“元嘉之治”,被其太子元凶刘劭弑杀,庙号太祖,谥号文皇帝;

四子刘义康,封彭城王,官至司徒、录尚书事,领扬州刺史,曾执掌朝政,后被宋文帝废杀;

五子刘义恭,封江夏王,官至太宰,宋前废帝时密谋废帝而被肢解杀害,谥文献王;

六子刘义宣,封南郡王,参与讨平刘劭之乱,后谋反失败被捕,于狱中自杀;

七子刘义季,封衡阳王,官至征北大将军,刘义康被废后酗酒终日,病死,谥文王。

刘裕的儿子们这样的结局并非偶然,与他生子太晚有间接关系。古云“子不教,父之过”,因为刘裕的中年是在征战独身中度过的,妻女远在老家,他又洁身自好,忠于婚姻,所以没有机会生儿子。而当自己的儿子们出生时,他又已年近半百,正处于事业关键期,没有足够的精力悉心教导。更何况,义熙年间刘裕不是在北伐就是在北伐的路上,怎么可能随时随地都带着几个小家伙出生入死呢。

永初三年五月癸亥日(年6月26日),宋武帝去世,在位仅三年。同日大儿子皇太子刘义符即皇帝位,时年17岁。其他的儿子更小,小儿子刘义季当时更是只有七岁。刘义符为太子时,就好狎呢群小,在他父亲刘裕生病时,无人管束,更好玩乐。长子受监国之重,最受重视与教导,尚且如此,其他儿子就可想而知了。此外,由于儿子太小容易被人摆布,刘裕对顾命大臣们用人不专、有所保留。果然刘义符的所作所为,很快让他们失望了。谢晦、徐羡之、傅亮三人受顾命之重,深恐有负先帝托付之恩,便与南兖州刺史檀道济、江州刺史王弘一起商议,决计将刘义符废掉,另立新君。景平二年(年)6月的一天,文武将官徐羡之、檀道济等人带兵杀入,将酣睡中的刘义符带到岸上,收取了他的印玺,以张太后的名义废其为营阳王。不久被杀,时年仅19岁。徐羡之又派人杀刘义真于新安(今安徽省徽州市),后立刘裕三子刘义隆为帝。可以设想,如果刘裕的其他儿子已经长大成人,或者教养够好,那这几位顾命大臣是不敢也不会行废立之举的。废了之后怕被少帝或其他儿子报复,便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杀了以除后患,也给自己埋下了另一种后患。

而三子刘义隆虽然因此做了皇帝,但已经有心理阴影了,必欲除之而后快,不久之后就诛灭宰相,参与废立之事者无一幸存,开启了刘宋王朝顾命大臣十之八九不得善终的循环。从此开始了刘宋王朝废杀不已的血泪动荡,至于刘裕的儿子们则没有一个人有好下场。因为顾命大臣的废立之举,后续皇帝比如宋文帝刘义隆不再充分信任外臣,征伐镇守和临终顾命时便以宗室为首,这样一来刘裕的其他儿子便承受了与自己才能不匹配的重任,容易娇惯奢僭,把握不准君臣之间、兄弟之间的界限平衡,最终仍然是被废被杀被逼反,形成了无法避免的恶性循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4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