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史书,一般都是官修的。南北朝时期南梁的吴均却私撰史书,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吴均,生于年,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省长兴县)人,父母不详。南北朝时期南梁史学家、文学家。
吴均出生贫寒,但他好学上进,有很高的文学才华。南梁的开国功臣、文学家沈约看到他写的文章,大加称赞。公元年,吴兴太守柳恽召吴均为郡主簿。公元年,建安王萧伟把吴均召去,任命为记室。随后,吴均被临川王萧宏推荐给给梁武帝。梁武帝读了吴均写的诗,对他大加赏识,任命他为待诏,后来升迁为奉朝请。
吴均不仅文学才华很高,而且对史学也很感兴趣。他想撰《齐书》,请梁武帝把南齐的起居注及群臣的行状给他看,但是梁武帝不同意。实际上,后朝为前朝修史,本来是中国古代王朝社会的传统。梁武帝之所以不同意,主要是因为作为南齐权臣的他,在南齐曾干过不少僭越的事情。同时他还夺了南齐皇帝的皇位,建立了南梁。要把这一段历史传诸后世,他是无法面对的,所以梁武帝才会阻止吴均。
梁武帝不同意,吴均就私撰,而且还撰了《齐春秋》三十卷。梁武帝知道后,就要去看,发现吴均在书里写他是“佐命之臣”。显然,吴均还是把梁武帝放在一个臣子的位置上,并没有说他“受命于天”。既然把梁武帝放在臣子的位置上,那他做皇帝就是夺位。所以,梁武帝很生气,把吴均写的三十卷《齐春秋》搜去全部烧毁了,而且还免了他的官。
不过,梁武帝还算是清醒的皇帝,他知道吴均其实是忠实的记录,如果生硬地打击吴均,必然会遭到后世的批评。因此,他耍了一个花招,让吴均写一部通史,从三皇五帝一直写到南齐,这样的话,他在书中就没有那么注目了。再说了,已经批评过吴均一次,吴均应该知道怎么写了。
可惜吴均仅仅完成了本纪、世家的草稿,列传还没开始写,就于公元年去世,终年52岁。除此外,吴均史学上的另一成就,就是给《后汉书》九十卷作注,不过最终亡佚了。
吴均还是著名的文学家,今存诗余首,吴均的诗音韵和谐,风格清丽,语言明畅,用典贴切,被称为“吴均体”。他的诗文被收录到《吴均集》二十卷,也亡佚了。
《梁书》作者姚察、姚思廉评价吴均的诗文“清拔有古气”,这显然是一个很高的评价。
吴均立志于修史,可惜被梁武帝打击,壮志未酬。后来撰的通史又未完成,草稿也没有留下来。不过文学上开了一代文风,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一席之地。
(参考资料:《梁书·吴均传》《南史》)